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_魏彩萍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_魏彩萍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公寓管理科 730000

【摘要】高校是优秀人才的培养场所,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笔者以高校学生心理现状为出发点,对学生心理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420-01

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学生数量急剧增多,高校管理能力有限,家庭也没有给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疏导,导致严重心理问题产生。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帮助高校科学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一、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情况分析

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整个社会的稳定有较大关系。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学业,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是由家庭作为单元组成的,幸福的家庭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并且严重的心理负担和抑郁情绪还会产生社会仇视感,诱发学生自杀、犯罪,危害公共安全。因此,需要对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二、造成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以儿童时代的观念为形成基础,在儿童时期,高校学生由于对父母行为观念缺乏认同感,造成心理困惑。经过调查得知,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心理更加乐观、随和、谦虚、积极。相反,父母经常吵架、打闹、冷战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则比较粗暴、孤僻、冷漠、消极。可以简单的说,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会造成孩子心理阴影。尤其是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失职,将消极情绪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孩子长期缺失家庭关爱,会把对家庭的愤恨和不满隐藏于内心,形成心理问题[1]。另外由于现在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人的关爱,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较弱,父母过于溺爱、凡事包办,导致孩子比较任性且适应能力较差,到高校学习中由于脱离家庭,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出现焦虑、急躁,这也是造成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在高校教学中,存在对我国教育政策理解的偏颇的现象,导致我国的传统高校教育在模式上存在惰性,高校教学中常以“学科本位”为主,其本质为专业教育,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较大弊端,在此种模式下,大学生往往专业素质较高,但是心理却存在一定问题,意志力相对薄弱,不符合时代要求,也不是全面型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育改革推动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此种教育理念对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培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甚至有的高校没有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对于心理健康课程也不作为必修课来开设,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2]。部门高校虽然设置了专职心理教师,但是由于方法陈旧、难以与当代学生要求相适应,导致学生信服度下降,有问题也没有去咨询和解决,使此岗位形同虚设。

(三)学生因素

高校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人际环境,但是由于社会和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高校学生心理较为单纯,致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营,在公众场合不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多情绪和想法没有及时表达,在学生中会产生社交回避,影响学生人际交往圈的扩展和形成。

三、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加强高校学生人际交往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网

高校教师要定期举办人际关系讲座,帮助高校学生及时疏导人际交往中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有信心和能力去处理复杂关系,通过指导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同时也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由于学生比较单纯,对于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和方法也不了解,在进行人际关系指导时,要注重品德修养教育,让学生以尊重、信任、真诚的态度去结交朋友,同时在交友中获得认可、支持和帮助。此外,高校要不定期举办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网。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自我,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及承受能力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加剧,高校学生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相支撑,在工作中稍遇挫折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萎靡不振,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高校教师要在工作中积极的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对于挫折要积极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对于情绪控制上,要注重分寸,在思想上要豁达大度,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通过自我暗示和积极的鼓励,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三)强化高校心理教育活动工作力度

高校在开展心理活动工作中,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撑,很多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是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兼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给予专业的建议,效果不佳[3]。为了保证高校心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摆脱高校心理教育形式化的帽子,高校要积极聘请相关专业人才,还要利用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培训,让高校辅导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在与学生接触中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帮助学生防患于未然。同时高校要做到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社会关注与自我关注的平衡,实现参与社会而不是脱离社会,改变学生对社会的主观的、肤浅以及片面的认识,实现学生心理的阳光和健康。

结语:

高校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对于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高校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健康还关系家庭幸福以及社会稳定,高校要积极的承担起心理教育问题,通过心理讲座以及活动开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通过积极的引导,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翠婷,王爱玲.浅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情感读本,2016(02).

[2]张大斌.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预防策略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3]苏鹏.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

论文作者:魏彩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_魏彩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