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街道绿化设计论文_李秀梅

浅议城市街道绿化设计论文_李秀梅

黑龙江省明水县城乡规划管理局 黑龙江绥化 151700

摘要:文章对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街道绿化的原则、街道绿化形式设计以及街道人行道树种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提供可行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道路逐渐形成网络,街道及其环境日趋重要,因此,城市街道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组成部分。

2 街道绿化的作用

城市主干道路绿地系统的网络骨架,它不仅可使城市的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首先,街道绿地的形式及其产生的景观效果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成功的街道绿地往往是地方特色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因为街道绿地的带状或块状绿化的“线性”可以使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而貌。现代城市中,众多的人工建筑物往往使得城市景观单调枯燥,缺乏对人的亲和力,而绿化在视觉上能给人以柔和安静感,树木、草地、花卉以其不同的形状、色彩和姿态吸引着人们,点缀着城市的街道环境。其次,街道绿地除了增添城市景观外,绿地布置可以使一些形似的街道由于绿地的不同而区分开来,从而增加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因此,街道绿化又具有方位多样作用。再次,街道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应,方位辨别作用和组织交通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特别是现代交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冲击,污染环境影响了人居生态平衡。街道绿地还可用来分隔和组织交通,也有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防减噪声、调节气候等功能,遮荫、降温效果显著。

3 街道绿化原则

3.1满足道路的主要功能

城市街道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认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形式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街道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3.2街道绿化的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究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3.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经管要求。街道的绿化设计与一般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经管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洁净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本地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宜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人行道树种应选择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瘩薄土壤,耐旱、耐寒,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的树种。街道绿化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层次性与季相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形式

4.1一板二带式

一条车行道,两条绿化带是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4.2二板三带式

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一条绿化带分隔开。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4.3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块,中间为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夏季蔽荫效果较好,此种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相互干扰的矛盾,尤其是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合适的。

4.4四板五带式

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四条,使各种车辆均形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安全。但用地而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挡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5行道树种植方式

5.1树带式

在人行道和车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为树带式种植形式。这种种植带一般不小于1.5m,可种植1行乔木和绿篱结合。一般在交通、人流不大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树木生长。在种植带树下铺设草皮,以免裸露的土地影响路面的清洁,同时在适当的距离要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通过或汽车停站。

5.2树池式

在交通量比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狭窄的街道上,宜采用树池式的方式。一般树池以正方形为好,大小以1.5m X1.5m为宜,长方形以1.2m X2.0m为宜,还有圆形树池,其直径不小于1.5m,行道树宜栽植于几何型的中心。为了防止树池被行人踏实,影响水分渗透及空气流通,使树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10cm,这样路面的雨水虽不易流入树池,但对避免行人踏实有好处。如树池边缘与路面在一个水平上,则易踏实树池,造成土壤板结,树木生长不良。如果树池稍低于路面,在上面加有透气的池盖,与路面同高,这样可使树木在人行道上占很小的面积,实际上增加了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了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盖可用木条、金属或钢筋混凝土制造,由两扇合成,以便在松土和清除杂物时取出。

6行道树的树种选择

城市街道绿化而貌如何,主要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树种,尤其是行道树的生长环境条件很差,根系部分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生长,地上部分也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而且还要满足行道树多种功能的要求,所以对树种的选择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一般要选择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采用乡土树种);要选择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树干要挺拔,树型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的树种;要选择早发芽、展叶,落叶晚而落叶期整齐的树种;要选择深根性的,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叶少、无飞毛、少根粟的树种;要选择树龄长树质优良的树种。

7结语:

反观中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发展过程,城市道路绿地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景观、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笔者对都市城区街道绿化绿地设计只是一个探索,要使城市城区的道路绿化景观功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和理论中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欣等.花卉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阴.内蒙占农业科技,2003,(S2):9- 10.

[2]陈慧.城市生态绿化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占农业科技,2003,(S2):167- 168.

[3]任来春等.果树在城市绿化中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56.

论文作者:李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浅议城市街道绿化设计论文_李秀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