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论文_周海燕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论文_周海燕

周海燕

(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一科 四川 广安 638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286例重症患者,运用计算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43例患者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143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约为2.10%(3/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9%(18/14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98-02

心血管疾病就是指循环系统疾病,通常包括微血管、静脉以及动脉血管疾病、心脏疾病[1],均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类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护理则是现代医疗模式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临床护理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加强并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关键作用。现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286例重症患者,进一步探析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价值,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286例重症患者,运用计算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43例患者中,82例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8~77岁,平均年龄(55.14±6.30)岁。其中,冠心病者61例,心肌病者32例,心律失常者34例,其他心血管疾病者16例。观察组143例患者中,77例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7~79岁,平均年龄(56.27±6.94)岁。其中,冠心病者63例,心肌病者30例,心律失常者35例,其他心血管疾病者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本相仿,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存在较强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143例患者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吸氧护理、康复锻炼、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等常规护理[2],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观察组:143例患者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吸氧护理、康复锻炼、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护理风险评估:在护理服务前,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主要是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设备风险、用药风险以及疾病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准确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使护理工作更具计划性、条理性、针对性。(2)护理技能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其护理技术。组织护理经验研讨会,互相沟通交流,在加强护理人员工作技能的同时,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培养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能力。(3)仪器监测: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仪器工作的监测,安排专人对仪器进行维护,同时定期检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运转。规范仪器的应用及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4)安全管理: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坠床、跌倒事件。严格药物的护理管理,认真核对药物的种类、用量,告诉患者服用药物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x2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约为2.10%(3/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9%(18/14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分析表[n(%)]

分组 例数 输液事故 跌倒事故 设备事故 其他事故 发生率

观察组 143 1(0.70%) 1(0.70%)1(0.70%) 0(0%) 2.10%

对照组 143 6(4.20%) 5(3.50%)3(2.10%) 4(2.80%) 12.59%

3.讨论

护理风险是医疗临床工作中的不安全事件,很难预测得到,对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死亡。所以,积极开展预防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心血管内科临床的重症患者潜在多种危险因素,且病情危重,减少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的关键。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主动管理,是一种预见性的护理干预,需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个体化护理管理方案。并且,护理风险管理应重视护理技能的提高,注重护理人员职业精神及专业素质的培养[3]。与此同时,护理风险管理还应该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及沟通工作,以便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看法及需求,进而进一步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针对技能培训、宣教工作、风险因素评估等各方面工作的一种综合性管理,相比单一的风险干预具有更突出、更有效的作用价值。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约为2.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9%,这与赵雪红等人的试验成果相近。由此进一步证实,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使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尹红梅.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风险问题的发现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13(32):176-177.

[2] 董晓红,李淑珍,黄雅彬.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2,15(32):2978-2979.

[3] 赵雪红,程丽君.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2,25(2):129-130.

论文作者:周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论文_周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