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1]2003年在《论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核心素质和人格魅力》文中提出在当今中国电视的“流水线体系”中,主持人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主持人重心论”的提出便解决了对节目主持人地位与作用的理论认识问题。“主持人重心论”,体现的是主持人是以编导为中心的整个电视制作团队工作和努力的着力点。在“主持人重心论”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主持”与“人”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呢?那就是把“主持”加强,把“人”放大。驾驭性与状态感是“主持”的特性。因为主持人直接面对观众,节目完全掌握在主持人手中。而主持人的最佳展现是演播状态,以最佳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获得与受众的融合。直叙性与人格感是“人”的特质。主持“人”的最强素质是即兴直叙。主持“人”最美的魅力是人格力量。势在必行的“主持人重心论”的创作理念将促使“主持”与“人”进行高等量的相加而生成面对“电视”的主持人。“人”与“主持”的文化准备与节目驾驭是最大的创作能力。“主持”与“人”的相辅相成相长的最富表现是创造融合。主持风格与人的融合,主持形象与人的融合,主持节目与人的融合,参与策划与人的融合,构成了最富表现的创造融合,这就是既见“主持”又见“人”。
李桃[2]2011年在《网络视频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主持人作为主持人队伍的新生力量应运而生。然而,鲜见对网络主持人的研究,尤其是网络视频主持人及其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未看到。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本文以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参照,采用比较、文献阅读、个案和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对其界定、产生、发展、类型、特征,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网络视频主持人仅指网站自身的主持人。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基本符合播音员、主持人的初级条件,有的是业余的,有的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时又受聘于某网站专门录制节目。两种主持人均是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进行直接传播活动的人。但二者所依托的媒体以及在节目中所占的主导权不同。两种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都要依赖于技术设备、电子接收和发射设备的普及化和先进性。不同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前身是战地记者,而网络视频主持人的前身是虚拟主持人;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与政策的引导密不可分,而网络视频主持人的产生更多是由于网民的需求所致。二者都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文化修养;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播音的基本技能。但网络视频主持人还应熟练计算机与网络操作、熟悉网络语言、通晓网络传播的法律,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网络视频主持人采、编、播能力的要求更高,心理承受能力更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交流对象是特定的,网络视频主持人的交流对象是多元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传播,网络视频主持人以“一对多”的形式进行传播。网络视频主持人在主持创作活动中所受的局限性更大,但具有的创造性也更大。未来两种主持人的发展,将会和平共存,实现双赢。
肖莎[3]2012年在《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媒体高速发展时期,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作为极具观赏性和思辨性的思想交流节目,对体育的传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与其它电视体育节目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传播特点,它既需要有视觉冲击力强的赛事画面,又要求有专家深度观点的评论员评论,因此,在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的加速发展时期,努力提高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与水平,加强提升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对体育精神传播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主要采用视频观摩分类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以《天下足球》、《足球之夜》、《体育评书》、《唐蒙视点》、《叁味聊斋》五档较典型的电视新闻体育评论节目为分析样本,对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生存环境、自身特点,选题范围、结构形式、传播符号种类及今后的发展,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的创作提供参考。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目的以及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生存背景及受众特征;第叁部分主要分析研究对象的类型及其特征;第四部分使用量化的视频统计调查,从选题、结构、主持人叁方面对研究对象的构思与风格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与规律;第五部分抽样统计调查研究对象各种传播符号使用情况,总结其的包装特点;第六部分主要指出研究对象的不足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曹莉[4]2010年在《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文中认为电视谈话节目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第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上海东方电视台1993年推出的《东方直播室》。而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则是从被誉为中国最具贡献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央视的热播开始。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和繁荣,为女主持人和有志于电视媒体工作的其他女性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国内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女主持人都是星光熠熠,优秀者辈出,她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与男主持人并驾齐驱、各领风骚,展露着她们出色的才华、智慧和独特的魅力。本论文试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当前国内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通过选取4位业界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女主持人对其代表栏目和主持风格进行较为细致的解析性个案研究,旨在展现女主持人谈话的魅力,深入分析影响女主持人成功的因素以及女主持人成功的价值与意义,揭示当下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整体的职业发展和生存状况,为电视谈话节目的研究提供多元的视角,并为国内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和成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绪论部分对本论文写作的背景、任务、相关研究文献和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论文第一章首先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突出了女主持人在谈话节目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接着对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崛起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女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独特魅力。论文第二至五章选择了4位成功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的个案,分别对其主持经历、代表栏目、个人风格以及对节目女性形象的解读倾向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性研究,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结语部分在前面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对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的成功原因和意义从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谈话节目女主持人职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等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全文形成总结。
吴文明[5]2013年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中国正式进入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也层出不穷,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作为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态,它所传播的意见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影响社会舆论导向,沟通社会不同阶层信息,抒发底层民众不满情绪和缓和现实利益矛盾冲突的作用。在“新闻立台,评论强台”号召下,各大电视台纷纷创办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也被视为衡量电视台政治面貌和思想水准的重要标尺之一,它已成长为现今社会话语的重要衡量祛码及引导力量。本文看到了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首先,对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进行了概念界定和节目类型梳理,并按照时间的顺序对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概况描述。接着,本文根据“媒介生态环境”理论,通过社会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五个层面剖析了社会转型期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并总结出社会转型期电视新闻评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网络及新媒体评论对市场的冲击,跨媒介传播机制、人才及技术的制约,政策及运作制度的限制这样几个方面。最后,针对困境提出了:扬长避短、共赢,全媒体传播,资本运营这样几个建议性的策略。
李琦[6]2004年在《电视短片创作简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视节目栏目化的不断发展,电视短片成为当前创作量最大的一类节目。它的内容和形式丰富绮丽,拥有最广大的受众群,是当前电视频道的主体节目和电视栏目的基本构件。当前的短片生产中出现了数量激增、艺术质量严重滑坡的局面,短片创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视短片作为一种“把握真实的艺术”,它的生产和传播具有大众传媒条件下的独特规律,不同形式和不同定位的短片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自己独具的特色。为了加强对这些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更好地推动创作实践,本论文对电视短片的创作现状和创作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对电视短片创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创作者提供一种启发和关照,推动当前的创作实践。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关于电视短片。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电视短片的范畴、特点和创作现状。电视短片涵盖了长度在30分钟之内的非新闻消息、非纯文艺的电视作品,具有明显的栏目化、社会化、时代性、综合性等艺术特色。当前的电视短片创作异彩纷呈,但都受栏目化的影响而倾向于一种流水线的生产形式。大多数的短片贴近实际、关注主流、讲求时效、短中见长,成为观众喜爱的一种电视艺术形式。 二、电视短片创作体系。这一部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对电视短片的创作进行较系统的总结。短片编导是艺术创作的主脑,对他的素质要求是提高创作水平的首要条件。在短片的创作过程中,编导的构思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活动贯穿始终。创作过程中从策划选题到先期采访,从搜集素材到确定立意,从现场拍摄到后期编辑,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收视率是目前评价电视节目的一个普遍标准,但短片的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叁、电视短片创作中的关键点研究。这一部分以小专题的形式对短片创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视角的选择、编导对现场的把握、采访、蒙太奇、典型与意境、戏剧冲突、过程、亲和力、声音、短片的风格、短片与栏目的整合等都是当前短片创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由于短片的创作周期短,加上栏目化生产的一些限制,这些因素经常被编导们忽视,从而导致了短片的艺术性和欣赏性的降低。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辩证的探讨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老舍曾经说过“短篇小说是仗着技巧而成为独立的一个体裁”,带有综合艺术特色!匕视知片创作简论的电视短片同样是艺术技巧的产儿。电视荧屏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电视短片的形式和)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在创作上也各具特色。本论文以纪实类电视短片为重点,结合创作实践,从创作技巧的角度对电视短片的创作做了探讨,但并不是说它是唯一正确和最好的。真正的创作是创作者的情感和心灵与社会、与人类、与时代的感应。期待着电视短片的创作者创作出更多精品,也期待着电视短片的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论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核心素质和人格魅力[D]. 陈蓉. 上海戏剧学院. 2003
[2]. 网络视频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比较研究[D]. 李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3]. 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研究[D]. 肖莎. 成都体育学院. 2012
[4]. 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D]. 曹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 我国社会转型期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发展策略研究[D]. 吴文明. 新疆大学. 2013
[6]. 电视短片创作简论[D]. 李琦. 山东师范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