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地铁的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地铁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极大缓解了交通的压力,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推进,网络化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地铁也开始不断的采用该技术来进行科学的管理,这对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都是有极大的作用的。本文主要从地铁的网络化运营模式出发,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优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运营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优化协调
0 前言
地铁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开始采用地铁的出行方式。地铁出行可以减少交通的压力,安全和准时性也较高。在地铁的管理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针对运营管理采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
1 网络化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正是因为有城市地铁的存在,城市的发展的速度才得到如此快速。城市轨道交通只有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才更具有安全性和系统性,才能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网络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地铁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内容,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多条线路进行网络化的管理和协调,确保组织运营的管理体系运行的更加系统、安全、高效,目的在于将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网络化运营的要求主要有:①监管要具有主体集中性。② 监管的法规标准有具有规范性。③监管过程要具有全周期性。④监管体制要具有完善性。
2 网络化运营管理的特点
地铁运营作为城市交通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容客量大、客流速快、运行通畅、覆盖范围广等,布局又相对完善、不同线路之间衔接相对紧密、换乘相对方便且出行相对安全,带来诸多的方便[1]。而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又将运营管理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该管理模式可以规划出合理的运行路线,地铁的布局网络化开展,进而实现对运营线路的高效管理,确保流程能够更加的规范、有序、可操作性。地铁运营管理突出特点表现为:
(1)管理的多样性
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和地铁运营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可以使地铁的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更具有多样化。地铁运营多样化管理的重点在于针对差异作出不同的管理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不同轨道交通的工具存在不同类型以及行驶路线,载客容量以及技术条件也不仅相同,管理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增加了经营管理的多样性。
(2)出行的快捷性
地铁的交通路线纵横交错,交错点较多,地铁线路同城市中的其他交通工具互通互联,呈现出多种相互连通方式,为方便乘客出行,在一定的距离设置了设置换乘站台。在城市交通网络中,城市中心区域和城郊区域的主要以放射线的形式存在,便于不同地区都能够通过地铁达到城市的中心。而城市中心达到城郊区域,采用的是环线的形式,该线路有利于乘客的换乘,降低了换乘时间。大大缓解交通压力。在线路进行规划时,要对站台附近的交通情况、客流量大小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保持理性的地铁线路设计设计理念,确保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具有高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协调统一性
城市地铁的线路都是由多个单位进行运营管理的,分管不同的片区,但整体上,地铁的管理和运营还是相对集中的。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主要是将多条地铁线路的运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营网络,需要对多个单位之间进行统一的协调,对不同线路的运营、资源进行协调配合管理。而基于不同城市区域交通能力、技术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化,使地铁运行方式、网络控制系统以及功能表现出多样性。
(4)资源的共享性
城市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过程中,地铁线路和客源是共享的主要目标。地铁运营的网络化管理更利于乘客的出行,换乘站的设计更能起到简化乘车时间、快速便捷的作用,更有利于节约地铁的成本,提高运营的效益。共享资源是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的核心,通过网络,可实现票务中心、线路控制中心以及换乘站等资源的共享,同时还能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使运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发挥的更佳。
3 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的优化
(1)网络一体化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运输中最关键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的作用也是十分重大的。因此要完善网络一体化,就需要对地铁线路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不断发挥城市交通工具的优势,实现包括公交接驳一体化、枢纽换乘一体化等[2],坚持在网络一体化的前提下,确保地铁能为人们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2)网络信息化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地铁管理的整体质量,同时该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提升方式。充分依靠网络信息化管理在城市地铁运营中应用,可将地铁后期管理、地铁资产交界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能保障故障维护的力度,确保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4 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的应用
2010年,某地铁的1号线南延线、2号线、2号线东延线正式实行开通运营,通车里程达到85 km,从此该地铁进人网络化运营阶段。面对如此众多的车站,车站区域化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化运营要求。站务中心决定将原先的中心区域站管理模式调整为站区管理模式。站务中心将全线57个车站划分为8个大站区,每个站区设区域站长岗位1名,站长助理岗位2名,专门负责站区内各车站的专业化作业与站务行政管理。
研究表明:地铁实现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后,地铁站点将不断增多,造成点多线长、车站分散,管理难度大。实行站区管理,取消了自然站的概念,通过合理划分站区,便于车站进行行车组织与客运组织,可以更加高效、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资源。站区管理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员工素质、安全生产以及服务等的需要,更适应网络化运营发展需求。
5 结语
通过对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研究分析表明,网络化运营管理能够真正起到优化管理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而且还能够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极大的方便,使乘客得到了真正的保障。本文的主要对网络化平台的管理特点和应用进行阐述,其最终目的在于要不断完善了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确保轨道交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房霄虹,周磊山,王永明.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协调问题研究[J].交通管理,2008, 6: 64-66.
[2]符浩,曾海军.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5,30(6):70-72.
论文作者:张淋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地铁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运营管理论文; 城市论文; 线路论文; 高效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