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许多数学老师也渐渐开始将微课带入到课堂中,使得课堂内容更好地被同学们理解,反响良好。然而,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也有部分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要想使微课取得更好的成效,老师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优化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小学五年级 数学教学
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大家也更容易尝试新鲜、快捷、容易的上课模式,而且在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情况下,无线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的发展也渐渐“微化”。在目前的教学里,微课渐渐进入课堂,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是根据制作小短片为发展起点的上课模式,应用广泛,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简洁,有趣且又有吸引力。在上课时微课也能够很好地理清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同学们动手操作的意识,帮助老师和同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对于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微课的出现可以给课堂起到什么样的促进效果呢?
一、预习阶段充分利用微课,夯实基础
预习对于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同学们学习新内容时,难免会有不少问题,如果按照以往的方法去进行课前准备,在找出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存在一些困难,同学们的思维难以打开,无法找到正确的预习方法和顺序,导致不少同学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一关键要点。微课堂的出现使这个问题得到了改善,可以减轻同学们的疑虑,开展预习。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大多数时候都是老师让他们做什么他们才做什么,而微课堂这一新型模式可以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探究思维,鼓励同学们发散思维,相互沟通交流。微课堂的另一个优点是有助于缩小以往上课方式由于地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差距,例如在一些小的城镇里,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使得同学们在学习的主动性、思维模式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而微课堂的受众广、方式易于变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同学们都能得到发展进步。
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微课,开发学生思维
在小学时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使他们学到必要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开拓思维。 同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与他们在数学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微课堂可以很高效率地解决数学题目中的问题,对同学们开发思维模式起着很重要的帮助,可以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方法,使他们更快地解决问题。微课堂还可以使上课时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同学们可以轻松无压力地学习,课堂气氛积极愉快,在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发散思维,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难题。同学们通过努力思考和沟通互助分析问题,可以让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难忘。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中找到乐趣。
比方说,在学习“正方体与长方体”时,由于立体图形不便于直接在脑海中想象,老师可以做相关的小短片展示立体图形,使同学们得到视觉冲击。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通过想象和小短片相结合,构建一个思维导图,在上课时老师再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互动,互相交流看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更加主动,还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技能。
三、课后复习利用微课,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
同学们借助微课堂的模式展开预习和课上学习过后,可以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但是课下复习仍然是很关键的一环,老师们可以在下课后借助微课堂这一模式使同学们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更好地吸收理解内容,使同学们形成一个系统化且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
比方说,复习“数字的乘法与除法”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一些课后习题,帮助他们巩固课堂内容,同学们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很好地达到把课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效果,使他们完全理解课堂内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发散的思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和家长都可以使用微课堂,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进而起到促进同学们更好地发展成长的效果,使微课堂的效果最大化。
总的来说,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了极大的改变,积极响应了新型教育模式的思想和号召,极高地符合我们国家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期待。老师们积极把微课应用于课堂,并激励同学们踊跃参与到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中来,使得同学们的合作学习和发散性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帮助他们多方面成长。微课的出现让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培养完善的思维方式。因此,将微课带入到学习生活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胥果 基于知识地图的小学数学微课知识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8。
[2]王玉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49。
[3]张秀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
论文作者:张远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同学们论文; 课堂论文; 思维论文; 这一论文; 内容论文; 老师论文; 很好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