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罗山县供电公司 河南省罗山县 4642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网公司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进程,越来越多的智能变电站正在建设、改造并投运。智能化设备的大量配置和智能化新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内的集成应用,使得变电站智能化进程也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力量的智能变电站,其运行安全稳定性是电网可靠安全运行的前提,同时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是实现电网智能自动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校验;安全措施
引言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必然发展方向,我国已迈入了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时期。变电站作为电网的主要节点,其智能化的实现将对整个电网智能化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变电站智能化的过程中,将使站内设备的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从而为设备的维护和高效运行提供现代化平台。
一、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不同
智能变电站,即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很多文献及资料,从技术角度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差异,如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信息共享技术的应用、数字采样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及同步技术;在这里,抛开理论知识,单纯从检修人员与运维人员角度来看,两者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传输介质的变化。光缆(光纤)取代了电缆,数字信号代替了模拟信号,大大提高了采样精度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大幅度减少了二次接线,避免了传统互感器和电缆连接的固有问题。
二、智能变电站维护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变电二次检修专业与智能变电站
目前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维检修中,发现的问题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二是设备维护的问题。二次运维检修人员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二次设备与网络的变化翻天覆地,如何让二次检修人员迅速实现过渡,掌握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是智能变电站检修的最核心问题。我公司虽然作为省范围内位数不多的具有220kV智能变电站自主建设和调试能力的单位之一,但是整体二次技能技术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为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人员技能技术水平。一是将智能变电站培训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建立智能变电站检修人员技术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达标上岗;二是开展技能技术比武,促进员工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学习;三是提升人才队伍稳定性,建立新、中、老合理搭配的二次检修队伍,尽量避免人员变动过大导致人才断档;四是以平春站继电保护培训基地为基层,进一步建立智能站培训基地,便于二次检修和运行人员对于智能站的模拟操控与检修,加速智能站检修和运维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装置内部软压板数据集描述欠佳
智能变电站中软压板数量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以变压器保护为例,因考虑装置的通用性,在软压板的描述中常用“高压侧1分支接收软压板”“备用接收软压板”等;在实际工程因此描述无法更改,因此在日常操作中需对软压板的功能进行详细的额外说明,增加了运维人员和检修人员的辨识难度。因此建议软压板数据集的描述可更改,针对不同变电站可进行修改,如“高压侧1分支接收软压板”可更改为“2201接收软压板”,以便压板功能更直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智能变电站状态巡视
智能变电站的状态巡视,是根据变电站内设备情况等综合评分,根据评分等级确定各站的巡视周期,制定相应的巡视策略,日常巡视和特殊巡视的有机结合使各站巡视时间分配合理,对运行人员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了巡视时间与巡视次数,实现了人财物的节约,同时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加强了电网安全稳定性,提升了变电站运维水平。智能变电站能实现状态巡视,主要依赖于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应用。智能辅助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等。(1)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设备包括视频服务器、多画面分割器、录像设备、摄像机、编码器及沿变电站围墙四周设置的电子栅栏等。其中视频服务器等后台设备按全站最终规模配置,并留有远方监视的接口,就地摄像头按建设规模配置。(2)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变电站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壁挂安装于警卫室)、探测器、控制模块、信号模块、手动报警按钮等。(3)环境监测子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环境数据处理单元、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SF6探测器等。吝类等传感器根据环境测点的实际需求配置,数据处理单元布置于二次设备室,传感器安装于设备现场。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在线监测装置,获取反映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各种物理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提供相关设备的报警和故障诊断信息,避免因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在线监测还能指导设备最佳的检修时机,为状态检修提供实时数据。
(四)装置光纤插拔和延时的影响
智能变电站在间隔检修时,从安全角度考虑,检修人员经常采取拔掉跳闸相关的光纤,以达到有“可视断点”的目的,但频繁的插拔会损坏光纤及接口;同时部分保护厂家的保护装置在光纤插拔后,后产生延时的变化,影响保护装置的运行,需重启装置才能保证装置正确出口。因此建议在间隔检修时,应优先考虑采用软压板、控制字、检修压板的投退来达到执行安全措施的目的。
(五)变电一次检修专业与智能变电站
由于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结构”使得智能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界限划分越来越模糊,但是由于人员知识体系结构问题,就目前而言变电一次检修专业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界面划分中仍然以汇控柜与GIS设备的连接线进行划分。因此与常规站相比,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中变电一次专业面对的最大变化为常规设备到GIS设备的变化。然而,GIS设备的最大优点是“免维护”,这同时成为GIS设备的最大缺点,因为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因此对于变电一次专业而言加强GIS设备的建设水平显得更为关键。
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能变电站在运行和维护上的突破,需要新的技术支持和测试装备的支持,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保证智能变电站的优势得以应用,为首都电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撑,确保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在线监测装置的使用对变电站内设备情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数据,通过风险评估测评,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设备工况进行统一计算,可在原有基准巡视周期和检修周期的基础上,相应的延长或缩短周期时间。通过此次研究探索,对智能变电站在今后的运维工作中提出了参考依据,提高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明.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索[J]. 电气技术,2012(6):96~98.
[2] 李宾皑,曾平. 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安全策略研究[J]. 华东电力,2012,06:934-937.
[3] 黄卿. 面向智能变电站检修帮助的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杨含兵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压板论文; 电网论文; 人员论文; 在线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