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昭敏[1]2007年在《我国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企业合并会计是以企业并购为服务对象的,企业并购的重要性决定了合并会计研究的重要性。合并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特殊领域,一个世纪以来,众多学者、专家对其不间断的研究反映了该领域问题的复杂、多变和实务界对这一研究的迫切要求。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合并理论的选择;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合并价差和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特殊会计处理问题——外币报表折算等问题。其中,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问题争议最多,也是我国目前合并会计实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际会计合并方法惯例的同时,兼顾我国国情,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完善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理论,规范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方面有所裨益。本文共六章。第一章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在引言中对研究现状的总结和文献的述评基础上,第二章对合并会计的相关概念作了综述。从合并的基本概念出发,并对合并作了不同分类,以及概述了现在各国主要采用的两种合并方法,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就理论、计价、处理方法及财务结果差异等方面全面比较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进而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叁章纵览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他国家的合并方法演变历史和选择。其间着重介绍了美国取消权益结合法的历程。其次,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一些相关规定。最后,对日本企业合并会计的较有特色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第四章回顾了我国合并会计的历程,以及关于企业合并方面有关的会计法规,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是坚持国际趋同,还是立足本国实际,应否采用权益结合法以及如何规范购买法,结合案例,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分析。第五章对与合并会计方法同等重要的商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使实务操作更具有可行性。第六章给出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局限主要体现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上。合并会计涉及大量理论和实务问题,内容错综复杂,本文就合并会计报表方法选择和商誉的处理问题进行探讨,阐明笔者观点,得出初步结论。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余熙[2]2007年在《新会计准则下合并会计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企业合并浪潮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我国加入WTO后合并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日益突显,企业合并业务的复杂化与合并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完善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澄清和解决。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范了我国合并会计处理和合并财务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合并会计的相关难题。但是规范是否符合实际,在具体运用中又会出现哪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介绍企业合并的概念、动机及其方式,并回顾国内外合并会计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着重从合并会计方法、合并商誉以及合并会计报表等叁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了阐述:在合并会计方法问题中比较了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两种方法的运用带来的会计后果和经济后果的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合并的实务,说明当前两种方法并存的合理性以及未来仅保留购买法的必然性;对于合并商誉,文中比较分析了商誉的叁种确认方法以及各自的理论基础,在其计量方面主要探讨了减值测试这一规定的规范性以及实际运用中的困难;最后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主要探讨了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合并理论和合并范围问题。在论述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白印坡[3]2007年在《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合并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高潮迭起,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已掀起五次大规模的企业合并高潮。企业合并实现了企业产权的资产性交易,是企业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化的有效扩张手段,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的实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企业合并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合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促使会计界对这一经济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是理论界长期讨论的课题之一。2001年7月和2004年3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分别颁布了其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1号(SFAS141)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IFRS3),宣布取消权益结合法,只保留购买法,这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的关注。2003年10月31日,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颁布了《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该准则与SFAS141和IFRS3不同,规定应适应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其中也提出了许多不同于SFAS141《企业合并》和IFRS3《企业合并》的规范。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探讨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本文分五大部分研究企业合并会计问题。导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动机。第一部分阐述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合并的定义、种类、意义以及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种基本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法下,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记录,购买成本与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或负商誉。它适用于购买性质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账面价值入账,购买成本与所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它适用于股权联合性质的企业合并。第二部分分别介绍美国、IASC-IASB及日本的企业合并会计规范。在论述中,分别从规范历程、规范现状和借鉴意义叁个视角展开论述,这将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的研究提供国际视野支持。第叁部分首先回顾我国企业合并会计的发展历程,继而探讨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现实选择。从我国现阶段国情角度分析,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第四部分论述了我国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本部分在简要介绍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着重对比我国以前的合并会计规范,指出了新旧会计规范的不同;然后分析指出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建议。《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应保持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之间的互斥关系,并对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规定限制条件,在使用购买法的过程中要完善相关资产评估市场和商誉减值测试技术。
王秋霞[4]2005年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企业合并活动非常活跃,无论是从合并涉及的企业类型和规模,还是合并采用的方式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正式制定的有关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从现有的相关规定来看,其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接近于购买法,并购商誉采取的是“折旧+减值”的模式;此外,相关规定并未明确是否允许采用权益联营法,但权益联营法在我国却悄然兴起,这使得权益联营法成为我国“制度之外的默许”。这种现状与我国新形势下企业合并的发展显然不相适应。 与此同时,国际上却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表现出一种“新”景象。2001年6月,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宣布:取消权益联营法;并购商誉不再摊销,只做减值测试。随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也采取了同样的态度。 我国与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准则制定机构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中表现出来的强烈反差,促使笔者不得不思考:我国应否采用权益联营法?如果允许采用权益联营法,该如何界定购买法与权益联营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进一步规范购买法?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笔者从叁个方面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合并会计方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不同、产生的会计后果不同,并且在企业特定因素和我国的融资和监管环境的作用下会计后果会转化成严重的经济后果的结论。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应当选择允许购买法与权益联营法并存并对购买法与权益联营法的适用范围实施严格限制的二元格局的观点。最后,借鉴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如何界定购买法与权益联营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进一步规范购买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梁志艳[5]2013年在《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在企业并购己成为公司迅速扩张的手段时,我国企业并购也异常活跃。然而对于资本市场上这一重要的资本运作手段,在会计界我们应该如何对这一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以使企业合并这一事项能被真实、合理的记录,使其能够真的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扰乱资本市场。遗憾的是,在国际上,对企业合并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会计处理方法,理论界在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终于,美国的会计准则在2001年取消了权益结合法,所有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随后,国际会计准则在2004年也追随美国的做法,只要是在准则范围内的企业合并都采用购买法,由此来看,权益结合法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却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规定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类似于美国及国际上曾经采用的购买法;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规定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应以账面价值入账,并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就-直存在,即:被合并方在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净利润也并入当期合并利润表。这种做法实际上类似于美国及国际上之前采用的权益结合法。我国这一会计准则的颁布,引起了会计界的热议,他们对此有的持批判态度,认为应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所有企业合并均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取消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权益结合法);而有的学者则赞同这一做法,他们认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首先应满足我国市场的需要,而不是盲目的追随国际上的做法。而且理论界对这一会计问题的争议一直未得到解决。那么,在新会计准则实施6年以来,这一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何,在具体应用中又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做出统计及研究。为了解释上述问题,本文以企业合并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以2007-2012年沪深两市所有在主板上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在我国实施6周年以来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影响。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综述所述,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规范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以期对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新准则实施6周年以来,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加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准则制定者提供可以借鉴的证据支持及理论依据。
姜迎军[6]2009年在《借壳上市中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重点关注和争议不断的问题,而借壳上市问题又是我国资本市场上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借壳上市中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也就自然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选择不同的企业合并方法,对借壳上市企业必将产生不同的会计后果以致不同的经济后果。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结束了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业务在实务操作中一直无准则可依的历史:而随后推出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和17号文则使借壳上市完全浮出水面,使得自2006年以来在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发展迅速的借壳上市业务有了明确的会计规定。企业合并和借壳上市的会计研究和实践在美国等地由来已久,但是,在我国才刚刚开始。本文从沪深A股市场上2007年-2008年间发生的几个典型的借壳上市案例出发,结合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反向收购的规定,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以来借壳上市中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发现:(1)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会计惯例下,选择不同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对借壳上市企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2)在现阶段甚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权益性交易法将成为借壳上市企业首选的会计方法;同时建议:除了会计准则上的规范统一,对借壳上市业务的其他监管措施也应该配套跟上。
王燕花[7]2013年在《企业合并中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合并产生的会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FASB和IASB相继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并且对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法,面对国际准则的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了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格局,同时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由系统摊销法改为了减值测试法,进一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企业合并也带来了一些列的会计问题,如合并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问题、合并会计方法的应用选择问题、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以及在购买法中的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等等,论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建议。理论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深入研究企业合并会计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企业合并会计实务的处理。论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从是否取消权益结合法、产生经济后果以及商誉的确认、合并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研究等等方面对企业合并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研究企业合并会计的理论框架构建问题,构建合并会计的理论框架包括合并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合并会计的理论基础两部分,意图通过探讨企业合并的合并会计理论框架,使得合并在会计方面有理论支撑,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合并。然后比较了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区别,并分析了两种方法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分析了我国二元结构存在的必然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针对购买法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中公允价值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的措施。论文的第四章主要是分析购买法下产生的合并商誉问题,辨析了自创商誉、合并商誉以及负商誉之间的关系,分析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的减值测试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了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的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我国合并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公允价值评估机制的规范,我国会计准则最终会取消权益结合法的使用,实现国际趋同。
马咏涛[8]2007年在《我国合并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采用企业合并来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国内企业之间存在合并,而且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合并。可以说企业合并已成为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有关企业合并会计规范出现得比较晚,最早是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及其后续补充规定。后来,财政部又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主要有《企业兼并有关会计问题暂行规定》和《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会计问题解答》等规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合并方式的创新,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规定已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2006年初,财政部立足中国的实际,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合理内容,制定和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为企业合并交易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本文以规范研究为主,主要采用归纳、演绎、比较的方法,以我国新出台的合并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从中外企业合并会计规范的演进着手,在介绍我国合并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比较分析国外相关准则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准则涉及的相关问题,指出新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共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现状,说明研究此课题的重要意义,并阐述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回顾美国有关企业合并会计规范和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演进,以及我国企业合并会计规范的发展。第叁部分,介绍我国新出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阐述新准则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和突破。第四部分,比较分析新准则与IASB的IFRS3和FASB的FAS141的差异,通过从适用范围、企业合并的界定、会计处理方法、辨认购买方、商誉的确认和处理方面比较,说明我国合并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新准则立足于我国国情,又具有中国特色。第五部分,研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的相关问题,阐述权益结合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新准则下权益结合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指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第六部分,研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的相关问题,阐述购买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七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归纳本文创新点,并表明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周艳[9]2009年在《企业合并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合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在国际上非常流行,企业合并已经成为西方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并购规模在2008年结束了升势,但中国成为全球并购市场鲜有的亮点;2008年,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是亚太区惟一取得增长的国家。全球典型的合并案例不断增加,但企业合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会计问题,如购买成本的确认、外购商誉的计量和摊销、合并的会计方法、合并的理念等。理论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本文在对企业合并的研究中强调理论先行。企业合并的特点,在空间上,它常涉及到会计主体的部分甚至全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在时间上,它可能延续到会计主体整个生命周期。因此,面对企业合并会计实务中层出不尽的问题,应深入研究企业合并会计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企业合并会计实务处理。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文章第一部分为导论。简述了企业合并及其分类,结合目前国内外现状,分析了企业合并会计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文章第二部分为企业合并的会计理论结构。本着“问题研究理论先行”的原则,系统阐述了企业合并会计的相关理论问题。文章第叁部分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我国的现实选择。通过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理论分析的比较和经济后果分析的比较,阐明了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同时对新准则实施之后,权益结合法如何有效的被运用提出了建议。文章第四部分为企业合并理念及我国的现实选择。笔者深入阐述了叁种合并理念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国内外合并理念的探讨,指出我国现实选择的合理性。文章第五部分为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及我国的现实选择。通过国内外合并商誉相关会计处理的比较,对我国合并商誉处理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做了展望。文章第六部分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案例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熊华娟[10]2007年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企业合并会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争议不断的会计领域。选择不同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会导致不同的会计结果以致不同的经济结果,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合并的顺利进行。美国FASB和IASB相继取消了权益结合法,面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我国依据自己特有的经济环境,在与国际趋同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保留权益结合法。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有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新起点法叁种。新起点法在全球还没有得到实际应用,权益结合法在少数国家得到了有限的应用,购买法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本文首先以国际、美国和中国为代表分析了企业合并准则的变迁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准则和征求意见稿对各种方法的规定,说明环境对规范变迁的巨大推动作用,为文章最后发展趋势的预测做理论上的基础。然后,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它们产生的不同会计后果。购买法在全世界范围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使用购买法时存在着许多难点,本文由于篇幅和作者知识水平的局限选取了作者认为比较重要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即购买方的确认和商誉问题。权益结合法在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都不允许使用,在我国却第一次正式进入会计准则允许使用,这种反差是有深刻原因的,本文对权益结合法的缺陷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都没有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规范,而是将对这种企业合并的研究放在了以后的研究阶段,并拟采用新起点法。文章最后,通过前面几个部分的分析,简单预测未来各种方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D]. 许昭敏.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2].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会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 余熙.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3]. 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D]. 白印坡.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研究[D]. 王秋霞. 广西大学. 2005
[5]. 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D]. 梁志艳. 东北财经大学. 2013
[6]. 借壳上市中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D]. 姜迎军. 复旦大学. 2009
[7]. 企业合并中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D]. 王燕花. 长安大学. 2013
[8]. 我国合并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研究[D]. 马咏涛. 四川大学. 2007
[9]. 企业合并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D]. 周艳. 天津财经大学. 2009
[10].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 熊华娟.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合并论文; 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会计论文; 权益结合法论文;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论文;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论文; 会计规范论文; 购买法论文; 合并商誉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联营企业论文; 借壳上市论文; 会计处理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