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技术改造论文,改革开放以来论文,投资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变动分析
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提高固定资产技术性能活动中投入的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它是对投资活动的总量描述。我们从技术改造投资的绝对数量变动、占固定资产比重变动以及项目规模等三个角度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的变动情况。
(一)技术改造投资的绝对数量变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有所下降,但其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有了很大下降,技术改造投资比重逐步上升,投资结构的演变基本上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实际水平,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直接动力。
图1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额变动状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图1反映了技术改造投资的绝对数额变动情况,从图1我们发现技术改造投资绝对数额变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第一阶段是1980—1988年,从绝对量来看,技术改造投资数量在快速地增长,由于起点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8%,但总量上却不多,1988年名义技术改造投资额为988.55亿元。(2)第二阶段是1989—1991年,从绝对量来看,受当时治理整顿政策的影响,技术改造投资数量先降后升,年均增长速度为13.2%,1991年名义技术改造投资额为1023.23亿元。(3)第三阶段是1992—2001年,从绝对量来看,名义技术改造投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6.6%以上,2002年名义技术改造投资数额为6755.55亿元。
图2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同图1。
(二)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变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都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技术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平均占比为20%左右,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9.7%。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变化情况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到,1980—1990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6%—21%的范围内,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存在较明显的周期性。1991—1994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从20%左右下降到了16%左右。原因在于:(1)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高估了技术改造投资名义数额。(2)1992年以来房地产投资迅猛发展,1992—1994年房地产投资额年均增长超过100%,1994年已超过25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5%,导致技术改造投资比重相对下降。1995—2002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5%~16%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这一阶段较为稳定。
(三)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规模状况变动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不论是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还是限额以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其平均的技术改造投资额几乎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但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资项目与限额以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表现大不相同(见图3)。
图3 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投资额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同图1。
从图3可以看出,限额以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变动率的波动比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大得多,尤其是在1994年以前更是如此。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投资投入,但项目的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普遍偏小。1994年以后,尽管限额以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增长缓慢,但随着限额以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数量的减少,平均每个项目规模却不断提高,例如1994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在限额以下有57530个,而2000年却只有51755个;1994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在限额以下的项目总投资额为5248.28亿元,2000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在限额以下的项目总投资额为6656.90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规模从1994年的192万元上升至2000年的1289万元。在此期间,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投资额也有大幅度增加,例如1985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在限额以上只有210个,2000年上升为1886个,1994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在限额以上的项目总投资额为2424.58亿元,而2000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在限额以上的项目总投资额已达到4781.42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规模从1994年的15552万元上升至2000年的25352万元。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从限额以下还是从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资的项目规模来看,都越来越趋于集中和大型化。
二、技术改造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技术改造投资是社会内涵扩大再生产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改造投资可以使相关行业提高直接创造增加值的供给效应和增加社会有效需求的需求效应,二是技术改造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转换、提高生产率的结构效应。在分析技术改造投资与GDP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法来量化分析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绩效。
(一)技术改造投资与GDP之间相关关系分析
为了分析技术改造投资和GDP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GDP与技术改造投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见图4)。
图4 改革开放以来GDP与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同图1。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滞后的GDP增长率与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和“时滞效应”。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上下波动几乎是同向的,其变化趋势和波动周期基本相同。由于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供需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因此GDP增长率的波动相对于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的波动存在时滞效应。
图4也表明,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大于GDP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长直接引起GDP的增长,技术改造投资的下降也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技术改造投资的波动会促进或抑制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改造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分析
适度的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既要与财力、物力相适应,又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既能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又能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达到增大技术含量的目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生产力水平。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绩效到底如何,必须进一步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
笔者使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法来测算各投入要素对GDP的贡献。投入要素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工作的职工人数、完成的技术改造投资以及除技术改造投资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我们使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进行量化分析
Y=AL[α]K[β]H[1-α-β]
式中Y,L,K,H分别表示一定时期内的GDP、工作的职工人数、除技术改造投资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A代表技术进步。
表1 各生产要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估计
GDP 系数标准差 t值 P值95%的置信区间
劳动人数0.07083370.11675110.610.563-0.2052380.346906
其他投资0.4495626 1.0730630.420.688-2.0878272.986952
技术改造投资0.4796037 1.1561740.410.691-2.254313 3.21352
常数 2.120089 2.0074521.060.326-2.6267816.866959
由于原始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采用1986—2001年的上述指标数据(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为上一期值,以体现技术改造投资对GDP的滞后影响),利用有约束条件下的回归方法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受数据有限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估计的结果不是非常精确。例如t值普遍偏小,95%的置信区间普遍偏大。但我们仍然大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我们把全部生产要素对GDP的贡献计为100%的话,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占了47.96%,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他投资对GDP的贡献度(44.96%)。这一结果可能与直觉有些出入,但考虑到技术改造投资对GDP的贡献,既包括技术改造投资对GDP的供需效应,又包括技术改造投资提高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计量结果基本上是可信的。因此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三、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率与适度投资规模分析与预测
技术改造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分析表明,总体上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的变动也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确定适度的技术改造投资规模,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率与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的确定对宏观经济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考伊克分布滞后模型和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率的推导
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我们首先采用考伊克(Koyck)分布滞后模型来推导总投资的优化投资率,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总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的比例关系推导出最优技术改造投资率。
考伊克分布滞后模型,是由计量经济学家考伊克提出的一种估计分布滞后模型的巧妙办法。一般的分布滞后模型假定经济变量不仅依赖于其解释变量当期数值,而且依赖于其解释变量前无穷期数值。考伊克进一步假定影响系数随时间的推移呈几何级数逐渐衰减,模型方程为
Y[,t]=α+β[,0]X[,t]+β[,0]λX[,t-1]+β(,0)λ[2]X(,t-2)+…+μ[,t]
Y[,t]=α(1-λ)+β[,0]X[,t]+λY[,t-1]+V(,t)
假定总消费(C[,t])和总投资(I[,t])对国内生产总值(Y[,t])的影响(注: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我们忽略掉进出口的影响。与消费、投资相比,进出口差额(不超过GDP的4%)是较小的,忽略此项不会影响我们分析的结果。)均符合考伊克模型。利用1978年以来上述三个指标的数据,笔者得出总消费和总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考伊克模型。
由于解释变量Y[,t-1]与误差项vt高度相关,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不适用于考伊克模型。笔者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进行估计,以得到如下的总消费和总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考伊克模型。
式中Y[,t],Y[,t-1]表示t期和t-1期国内生产总值;C[,t],I[,t]代表总消费和总投资。上面方程中第一行括号内数据为t值,第二行括号内数据为标准差。上面两个方程中的R[,2]都超过96%,t值除常数项以外,其他变量都比较令人满意。由于常数项对本模型影响不大,所以可以认为此模型通过了计量检验。
由上述模型可知,在上一年的经济总量Y[,t-1]一定的基础上,当总消费和总投资增加时,均能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但当总消费增加时,总投资必然减少,从而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可见,使总消费和总投资保持均衡,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优投资规模和投资率是存在的。
设总投资率为λ[,t],则总投资I[,t]=λ[,t]Y[,t],总消费C[,t]=(1-λ[,t])Y[,t],可根据方程(1)和方程(2)绘制两条表示λ[,t]与Y[,t-1]关系的曲线,曲线的交点即为优化总投资率,其解为:
由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优化投资率与上年国内生产总值Y[,t-1]存在确定的关系,当经济规模较小时,优化的投资率变动较大,其值主要由Y[,t-1],决定;当经济规模较大时,优化的投资率几乎与Y[,t-1]无关,其值为λ[,t]=39.53%。(2)在目前经济规模条件下,优化总投资率应为39.42%。
在优化总投资率确定的条件下,推导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率必须首先确定技术改造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这一比重的确定,一方面必须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必须参考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应比重。从我国现实来看,我国总体技术水平比较低,大约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20年,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仅占15%,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5%,三分之二设备属国内一般水平或落后水平,其中装备行业的技术装备更为落后。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也是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例如1947—1978年,美国技术改造投资占总投资比重高达69%,西欧各国20世纪50年代初约占50%左右;而自1992年以来,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6%左右,与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改造的要求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技术改造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应该保持在25%~30%比较适宜。按照上面的优化总投资率,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率应为10%~12%左右。
(二)“十五”期间适度技术改造投资规模预测分析
将1978—2001年以来技术改造投资I[,T]和国内生产总值取对数后作散点图进行分析,二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利用OLS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式中I[,T],GDP代表技术改造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括号中数字含义同前;上述模型中R[2]超过97%,F值超过了900,其他值也都比较令人满意,故模型通过了计量检验。
假定国民经济和投资在“十五”时期均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市场物价也较为平稳,GDP年增速和平减指数分别为8%和102%左右。预测“十五”时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技术改造投资额如表2所示:
表2预测表明,“十五”时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将达到3669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为10%左右,技术改造投资率逐渐上升,平均将达到6.25%左右。按照“十五”期间的经济规模和优化投资率模型测算,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率应为10%~12%左右,故预测实际技术改造投资率比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率低3.75百分点~5.75个百分点左右。
表2 “十五”时期技术改造投资预测额(单位:亿元)
年份 20012002200320042005
投资额59246581727380388883
四、分析结论与政策含义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绝对数、相对比重和集中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迅猛增长,技术改造投资的绝对数额虽然一直保持增长,但从其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看,一直保持在15%左右的低位水平,从技术改造投资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项目规模来看,其趋势是基本趋向集中和大型化,同时限额以下的项目个数不断下降。
绩效分析表明,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笔者推导的优化投资率与实际技术改造投资率预测的比较来看,平均技术改造投资率达到6.25%左右可以实现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保持8%的增长目标,但是对于转换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质的提高还有很大差距。
“十五”时期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的目标,不仅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而且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投资结构。从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来看,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近60%,房地产开发投资所占比重已达25%~27%,大大超过了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基本建设投资比重过大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的不断提高,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重外延,轻内涵;重基建,轻技改”的现实情况。一些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和汽车仍在大上项目;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集成电路、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投资狂热,高档写字楼和豪华住宅建设项目2001—2002年增加了1.4倍,严重脱离了目前消费水平,商品房空置率从2001年的23%上升到2002年的27%。国内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存在于传统行业,而且也出现在高科技行业和房地产业。
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率为42.2%,200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前三个季度都超过了31%以上,我国目前的投资率相对于我们推导的优化总投资率来说高将近3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显然会受到物力、财力的限制,因此关键在于调整现有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在目前政府主导性投资体制还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调整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适当改变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控制基本建设投资,提高改建比重,以发挥现有基本设施的潜力,处理好新建、改建、扩建的关系,除建立一批能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技术水平的重点项目外,不再大量地铺新摊子,投资重点应放在形成批量经济规模上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上。(2)利用财政贴息、税收和国家政策银行贷款等政策手段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消耗的项目,从政策上支持大型企业引进、进口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设备等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和中小企业限额以下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以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适当改变以经济增长率作为评价地方政府的政绩标准,建立兼顾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两方面的指标评价体系,从制度上约束地方政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进行盲目投资的冲动。(4)通过利率、税收、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等政策和投资项目审批制控制商品房投资结构,在适当降低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情况下,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尽快在全国开放二手房交易,来解决商品房供需结构不合理问题。(5)改善投资项目管理工作,改变以投资总量作为确定投资项目的审批标准,应对不同产业、不同品种的项目制定详细的产业目录和经济规模标准,以经济规模作为审批的主要依据。
标签: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投资率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