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贸出口低碳壁垒的跟踪与对策_碳足迹论文

加强外贸出口低碳壁垒的跟踪与对策_碳足迹论文

在外贸出口中应加强对低碳壁垒的跟踪和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强对论文,壁垒论文,外贸出口论文,中应论文,低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11)10-0054-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保护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本国制造业,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纷纷采取计算碳足迹、征收碳关税、制定碳标准、扩大企业碳信用交易范围等措施,迫使发展中国家采纳超出其资源偿付能力的环保标准,弱化其国际贸易的优势,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①。以“碳足迹”、“碳关税”为代表的隐性绿色壁垒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低碳壁垒是以碳足迹、碳减排等方式对贸易产品设限而形成的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包含碳关税、碳标签、碳补贴、碳标准、生态设计要求等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政策规定和措施②。低碳壁垒涉及面广其影响程度也将随低碳进程的推进而逐步加深。作为外经贸大省之一,福建省外贸出口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福建省外贸出口必须强化低碳意识,及时跟进低碳经济发展进程,关注低碳壁垒的进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一、低碳壁垒的主要形式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主要存在三种形式的低碳壁垒。

(一)《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rp指令)

欧盟于2009年10月颁布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即Erp指令,将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涵盖直接耗能产品和使用过程中对能耗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产品,严格限制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③。欧盟已制定大部分用能产品的具体实施措施,且部分已生效。

(二)碳足迹标签

欧盟及一些发达国家为应对低碳经济下对外贸易面临的新形势,开始强制推行“碳足迹”标签。所谓“碳标签”,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法国已颁布法律,宣布从2011年7月起,所有在法国销售的产品必须提供“碳足迹”标签;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关于“碳足迹”标签的国际标准ISO14067也已完成草案的拟定,计划于2011年发布实施。而在国内,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标准研究院、质量认证中心等机构制定国内产品的“碳足迹”标签认证。福建在未来几年将面临全新的低碳壁垒——“碳足迹”标签认证。

(三)碳关税

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单方规定美国有权对未实施低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并在《边界调节税法案》中实质确立了美国将从2020年开始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随着各国的相互效仿,在将来的国际贸易中,低碳壁垒的形式会愈加繁多,标准也将愈来愈高,某些壁垒标准极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而被所有国家采用。目前,世界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美国、法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立法,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而且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积极响应本国号召,要求供应商提供碳标签。

二、主要应对措施

在低碳壁垒的影响下,加强应对低碳壁垒的机制建设,以达到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果的目的是福建省目前最好的选择。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追踪国外低碳经济动态,加强“四体联动”的技术壁垒数据库和预警机制建设。当前,世界各国TBT通报、技术法规和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相关措施的出台处于不断地变化中,福建省需要给予及时关注。应通过加强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四体联动”的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建设,建立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型技术壁垒数据库④。发挥WTO/TBT-SPS信息通报咨询体系的作用,向本地企业提供WTO成员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信息通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贸易国准入政策及技术要求。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一是收集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国外最新低碳技术信息,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等形式,及时为企业提供国际上低碳贸易的新标准、新法规、行动计划及实施措施等信息,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应对举措。二是通过政府的科技政策、贸易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制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利用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队伍弥补企业外贸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申请认证,加强企业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提高企业应对技术壁垒的效率。

2.加强技术法规标准建设,实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福建省应积极推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引导企业根据国际标准进行低碳化生产,在建立国际低碳产品互认制度的基础上,跨越国外新型低碳技术贸易壁垒。同时大力推进和完善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广泛采用国际标准,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对于某些标准空白领域,要积极构建自身标准体系,将主导产业的技术优势纳入标准,提高在国际化标准工作中的参与度。二是帮助企业了解碳足迹评价程序,协助企业完成产品/企业碳足迹报告;将绿色低碳产品与企业纳入质量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行绿色低碳产品标准化的研究和试点工作⑤。三是推动国内相关认证制度的建立,制定相关促进制度以及资助奖励管理办法推动低碳认证技术,利用“低碳订单”或“碳标签”倒逼机制作用,助企业实现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低碳化。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碳标签体系,但国内许多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被询问产品的碳足迹。为应对未来的国际市场需求,广大企业有强烈的愿望来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认证碳标签。然而碳标签的计算很复杂,并且增加成本,短期内实现有一定难度。2009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发布会,以推动建立碳标签制度在中国的试点工作。而熊猫标准是专为中国市场设立的自愿减排标准,从狭义上确立减排量检测标准和原则,广义上规定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建立碳标签体系可以参照ISO14064年ISO14065标准来制定⑥。2011年6月27日起,福建省在莆田、晋江等地,引入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德国南德意志集团,设立检测点,广大制鞋企业可以就近检测。在通过一系列合规性的国际标准测试和工厂的审查后,制鞋企业将获得相关的低碳标签。

3.加强区域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应加强与东盟等区域经济体的经济贸易合作,扩大对新兴国家市场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目前福建省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由于较高的贸易依存度和技术水平差距,很容易遭受上述国家的技术壁垒。企业应积极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应积极开发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以市场多元化分散发达国家“碳标签”等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福建省与一些新兴国家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比较类似,加强区域合作可以增强在国际贸易中与发达国家的谈判能力,减少发达国家以贸易保护为目的的技术壁垒行为。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共同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新技术,有效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4.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是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关键。低碳壁垒主要针对福建省传统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如机电、纺织、汽车行业。通过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鼓励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根本上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高福建省产品出口竞争力。福建省出口鞋类占中国出口总量的近三成,并形成了几大鞋类的集群产区,然而多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和技术贸易的双重壁垒,及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应通过转型升级,树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5.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企业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跨越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型技术壁垒,关键在于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走出适合福建省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要求外贸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能耗,改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手段来达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实现出口产品的低碳化,从根本上规避国外的低碳贸易壁垒。一是培育和壮大自主低碳品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并制定新的低碳产业标准,这是跨越欧美低碳贸易壁垒的最好途径。外贸企业应主动出击,把低碳理念放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把提高能效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来实施。企业应深入了解欧盟、美国能效等级新标准的要求,在技术上、设计上、原材料上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上下工夫,把开发生产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低碳产品作为主攻方向,把低碳经济和企业品牌营销相结合,积极引进、采用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培育和壮大自主低碳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二是建立强大的低碳产业链。企业应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整合企业自身的低碳战略,全方位调整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优化整个生产流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实现每类产品、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碳排放量的数据化管理,有计划地进行企业或产品碳足迹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真正的“低碳蓝海”。此外,企业还应联合前端的供应商、后端的销售商等全产业链,一起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实现低碳技术改造工作的对接,使全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低碳竞争力”。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低碳改造技术,扶持企业研发、引进低碳技术和设备,降低产品能耗,提高产品附加值,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关注产品的环保型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有效地改进产品的环保性能,积极建设自身碳排放评估、监测体系,加强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各环节的能源监管,减少能源浪费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6.成立碳交易市场,推进节能减排。要让碳排放权实现其真实的价值,必须建立信息公开透明、交易比较活跃的交易市场,将众多的碳交易项目从场外吸纳到场内交易平台上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及福建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加强碳交易市场相关制度的建设,培育成熟的市场中介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主体积极参与碳交易的活动,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功能。福建省碳汇资源比较丰富,在碳交易中占优势。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碳减排目标,福建省企业应以此为标准建立以碳源—碳汇为基础的碳交易市场。完善区域性碳排放信息网络和数据收集平台,真实把握福建省企业、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为政府设计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减排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注释:

① 刘志惠.后危机时代福建外贸发展的战略选择[J].福建金融,2010(10):25.

② “低碳”将成国际贸易新壁垒[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10/11-02/2629089.shtml,2010-11-02.

③ 朱培武、蒋建平.欧盟Erp指令的最新动态及其对我国产业的影响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0(04):40.

④ 行业协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70853.htm,2010-03-29.

⑤ 于立新、江皎.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J].红旗文稿,2010(03):22.

⑥ 我国将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EB/OL].http://www.zgdtfz.com/2010/1008/1566.html,2010-10-08.

⑦ 陆怡、李磊.应对低碳壁垒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调整与法制完善[J].行改与法,2011(01):82.

标签:;  ;  ;  ;  ;  ;  ;  

加强外贸出口低碳壁垒的跟踪与对策_碳足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