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王 岚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5)

摘要: 新时期,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思想建设和思想引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事业来说,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显得尤其重要。主要结合当前职业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及引导展开研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入手,对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职业素质 教育

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基础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教学,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希望对高职院校的思想引导有所启发。

式中:g是空间Rk+1中的未知函数,β1,β2,…,βk是未知行向量。在最小信息损失情况下,通过βi(i=1,2,…,k)将p维独立变量X投影到k维子空间(β1X,β2X,…,βkX)T。当k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

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在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第一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作出明确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将其正式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并形成一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以此来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做好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在做好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引导,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全面发展。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选取Cronbach的α信度系数法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一般认为,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以上,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上,则量表的信度较好[14]。利用SPSS 22.0中的可靠性分析模块,对回收的102份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二、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间的矛盾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及价值观也越来越开放,国家和地区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面对更加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并且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知识型社会的转变,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利益主体是固定的,当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往往会更加多样细分,其中也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利益个体、阶层及利益群体。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些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会与一元化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冲突,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产生了一定阻碍。

2.教学方式间的冲突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将学习课堂和学习渠道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做好不同角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和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加健康有益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

3.技能与道德之间的取舍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开展往往是三年一期,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出集生产和建设,以及服务和管理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学生所接受的学习培训时间往往比高等本科教育的学生要多得多,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整体形势是理论学习两年,实习训练一年,因此高职院校更多地重视专业技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重视不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1.将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过程中,应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并确保实现和谐发展,做好因材施教,积极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化和多层次的教育引导。因此院校应该积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

2.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融合

当前时期,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存在矛盾。部分教师仅仅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难以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更谈不上感悟和践行。部分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照本宣科,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学生求知欲也在不断增强,如果还是采取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感悟和价值理念的养成。教学方式间的冲突,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1.完善课前准备工作。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先做好对所教内容的数学思想全方位的掌握。上课准备工作中,教师应该针对所讲内容中包括的数学思想,解释、设计出最科学的方法,创造良好的条件,课堂教学中做好思维模式的渗透,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好数学思想。

3.将就业指导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所渗透引导,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就业方面的引导。在进行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应该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和新时期的政府引导政策来进行渗透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涉及的精神内涵与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具有紧密联系,所以说,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实践,帮助学生在实习或者相应的工作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身工作的思想指导,让高职院校学生能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思想引领有序开展工作。因此,应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引导。

四、结语

总体来说,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价值取向间的矛盾、教学方式间的冲突、技能与道德之间的取舍等问题,应该积极将学校德育工作、课堂教学的开展和就业指导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华,刘凤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路径探析[J].亚太教育,2019(5):5.

[2]王素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8-80.

[3]薛超,刘红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9-12.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1—0034—02

[基金项目] 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全过程研究”(2015SJD739)。

[作者简介] 王岚,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药品经营专业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景辰

标签:;  ;  ;  ;  ;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