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兴起于美国。2007年,美国老师萨尔曼·汗使用视频软件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为缺席的学生补课。之后他们进行了更具开创性的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则主要是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翻转课堂”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均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在美国发展。
“翻转课堂”区别于我们传统意义课堂的根本不在于微视频的介入。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信息传递阶段和吸收内化阶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重视知识的信息传递阶段。问题驱动模式下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均发生在这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有意思的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组织有意义的小组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以期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目的,但效果并不令人完全满意。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恰好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顺序,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的学习需要课后完成。课后,学生要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动性。
“翻转课堂”走进中国,我们边模仿运用边反思,发现“翻转课堂”模式在落实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有选择的,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所有的学生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属性的知识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实施模式。比如陈述性知识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程序性知识”是发展的、连续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中国的学生最好应用传统授课模式,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来传递获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教学模式要适合中国教育特色,中国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自我探究学习上的主动性还比较被动,基于这样的现实,无论难易的知识点,我们一味地呈现给学生教学视频,对于不乐意思考的学生,教学资源会被浪费。而美国的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课外探究的意识和课外涉及到的知识领域的兴趣远远地高于中国的学生,所以我们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条件的,不适合所有教学内容和所有学生。例如,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内容制成微视频,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实施教学效果很突出。而关于听说课、讲评课等需要师生即时互动更多一点,从而能更高效地完成本节课内容,使用传统授课模式更合适。
二、“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制作是有要求的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知识传递往往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微视频不但要兼顾知识、方法、技能等的呈现又要兼顾情境的创设。要设计有趣味、有情节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大教育家杜威倡导“玩中学”、“做中学”,在兴趣的支持下,通过动脑与动手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锻炼。同时,微视频的制作既要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又要趣味创作。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比如学习初三教材Unit 5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 (3a——3c)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关于嫦娥奔月的微视频。在微视频的制作中,既穿插了有趣的嫦娥奔月故事,更注重教学目标的渗透。如本着区分how和what引导的感叹句,识别并运用宾语从句等教学目标,在微视频当中反复出现,达到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记忆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强化。这个集形、声、色于一体的微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学生“翻转课堂”的学习是有益的补充。而有些课堂的微视频制作有单调性,没有开发的价值。
三、“翻转课堂”的主体教学不应本末倒置
任何教学模式,它都基于课堂产生,“翻转课堂”也不例外,无论怎么翻转,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理性地调控我们的主体教学,不能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翻船。这就提醒我们,翻转课堂不要盲目跟风,微视频的介入不等于翻转课堂,微视频的制作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有选择性,微视频的学习要给予指导,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从微视频的前期学习中发现新问题,提出质疑点,期待新问题在课堂上交流碰撞,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是单边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师生在交流探讨中获得的真知越多。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课堂的主体教学重在解决学生的疑点,在解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对“翻转课堂”主体教学时段定位不清,课堂45分钟效率不高,那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能成为一种模式、一个时代的符号,并不能改革一处教学阵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尝试中引发了很多同事的思考,他们提出了比如“用了微视频,就算把课堂翻转过来了吗”、“翻转的课堂,就是大撒把吗”和“翻转的课堂,翻转的支点是什么”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引发我们的思考。新事物的出现,我们要质疑,就像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质疑一样。最初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走进课堂的时候,我们也是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也走过一些弯路,因为要让学生“自主”,老师“自退”了,这些意识都是走极端的表现。“翻转课堂”,我们不能走极端,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而不应该完全“拿来”。
论文作者:丛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视频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中国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