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校合作; 学生成长; 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紧紧围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教育教学。学校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学生生命的摇篮。一位教育名家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可见,家庭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学校与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两者缺一不可【1】。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才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搭建精彩的平台。但当前的家校合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家校合作的效果,未能使其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教师要不断剖析问题所在,不断优化家校合作的策略,不断为学生的成长寻求各种有利的因素,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共赢意识淡薄,合力不够
合作是为了共赢,共同完成育人的使命。目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只要表现好,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更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工作繁忙,对自己的孩子缺乏管教,教育好孩子主要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责任。而在有些老师当中则认为,学生的问题往往是家长教育的问题,把矛头推向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这些角色定位的误区致使家校双方缺少沟通,难以形成一根纽带。
(二)形式主义明显,效果难出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共同为教育建言献策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家校合作的形式再响响一时,效果响响一辈子。虽然当前学校中都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微信群等形式与家长有了较好的沟通,但是目的性不强,效果也不明显。如家长会变成了投诉会,纪律大会,成绩分析会;家访中也是匆匆过场,家长微信群变成了有事才响一响,无事则静悄悄。这样的沟通缺乏主动性,互动性、双向性,较难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正式组织欠缺,深度不够
经调查发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活动多处于自发、松散的状态,缺少正式的组织对其进行总体上的规划和掌控【2】。不难发现,往往是学生出现问题后,老师才找家长或家长来找老师,这种单一性的合作没有计划性、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活动方案,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中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造成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家庭和学校之间处于依赖性或孤立性的关系当中。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衡量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成绩高于一切,成绩就是教学质量无疑会给老师、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在学校老师过于关心学生的成绩,老师忙于教学,难以抽出时间来探讨家校合作的途径;在家中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成绩,家长忙于工作,忽略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这样的话家校合作就很难落到实处。
(二)家长对老师的偏见,相互间缺乏信任
不可否认,教师当中确实存在少数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违背师德师风的,致使有些家长认为老师是“拜金主义”,不务职业操守等。家长不相信、不放心、不支持的态度就显而易见了。反过来,老师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渐而渐之,老师在争取家长对自身工作支持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三)学校的声誉影响家长的积极性
学校应有自身的特色,自身的品牌。品牌过硬声誉自然高,宣传学校的力量就越大,就好比“光环效应”让学校焕发生机。反之,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就会出现惰性,不在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优化家校合作,护航学生的成长
(一)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1、树立共育才能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跨越成长的障碍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学生在成长中表现出的问题有时会让老师、家长措手不及,但只要家长与老师做到不抱怨,不推责,借助双方的力量共同分析问题,问题终究会有办法解决。因为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学生成长过程的转折,跨越转折点才能更好地成长。
2、树立共育才能实现双赢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幸福
在教育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学校与家庭应当有 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家长与学校之间要相互信任,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而不懈努力,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强强联合,学生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无形之中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幸福感悠然而生。
3、树立共育才能促进发展的意识,让学生健全成长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老师,家长应清楚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学生要在发展在成长,在成长中发展,家校共育可谓是学生的中坚力量。
(二)精心搭建三种平台
1、搭建老师自身成长的平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个光荣的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想做好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学习、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要为老师的发展创造条件,如骨干教师帮带年青老师、鼓励和支持老师积极参加相应的培训、学校为老师提供专门的阅读交流平台。教师成长了,才能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才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才能引领学生又好又快的成长。
2、搭建家长自身成长的平台,当好学生成长的好帮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孩子成长,自己先成长,不能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在家庭中,父母要学习如何与孩子有效地沟通,如何走进孩子的心,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家长可通过参加各种家庭教育的公益讲座,家长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方式来完善自己。学校也可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的讲座,为家长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3、搭建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形成学生成长的内驱力
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想成长。当想要成长变为一种习惯时,它变会形成内驱力推动自己去学习,去进步。在学校,老师以身示范,在家里,父母要树起榜样,处处营造出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的功能。
(三)真正畅通三种渠道
1、畅通网络沟通的渠道
在信息化的时代,沟通无处不在。学生的成长需要家校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充分发挥班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的作用,激活沟通的网络细胞, 使网络的沟通具有真正的意义。如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制作微视频、把家长对孩子的寄语、老师对学生最想说的等制作成影片,让学生多听,多想,多看。
2、畅通面访沟通的渠道
面访是家访中的形式之一, 面访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在面访前,老师要制定谈话的提纲,包括问什么问题,如何回答家长的问题,如何检验效果等。面访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在面访中最好是老师、家长、学生在一起,相互探讨问题,相互解决问题。
3、畅通家校互动的渠道
家校互动是家校合作的生命力。学校适当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有适当的决策权,让家长真正体会到自己也是家校共育中的主人;定期举办亲子运动会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不定期举办家长茶话会等活动,共同了解孩子,共同探讨学生成长的成功之路。
总之,倾听心声,关注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促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在家校共育的铿锵大道上前行吧!
【参考文献】
【1】有效沟通,架起家校合作桥梁广东教学报.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38期
【2】家校合作中常见中问题原因分析. 宋广文,何非.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论文作者:冯秀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家长论文; 老师论文; 学校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家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