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实施X光片和CT检查的结果和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光片和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CT检查对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肿块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肺门肿大征、空洞检出率较X光片明显升高(P<0.05)。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较X光片明显升高,漏诊率较X光片明显降低(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光片检查效果。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光片;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
周围型肺癌是临床常见的肺癌类型,是指在三级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发生的肺癌。周围型肺癌多为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受患者忽视,延误治疗,引起病灶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不断提升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治效果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像学检查是当前临床检查肿瘤疾病的常用方式,X光片和CT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为了解两种检查方式的运用效果差异性,本科室对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实施了X光片及CT检查。现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本科室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患者中含有男性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跨度34-79岁,平均年龄61.1岁(s=9.4);病灶部位:上叶26例,中叶11例,下叶23例;左肺26例,右肺34例;病理分型:腺癌25例,未分化癌8例,腺鳞癌9例,小细胞癌7例,大细胞癌2例,鳞癌9例;临床表现:发热38例,咳嗽58例,咳痰49例,胸痛37例,咳血42例。
纳入标准:实施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肺部疾病患者;影像学检查禁忌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存在精神、认知、意识、沟通障碍及检查配合度较差患者[2]。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光片和CT检查。X光片检查:使用西班牙Xplus LP X线摄影系统检查,对患者进行正位及侧位检查,确定患者肿瘤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密度及周边厚度等状况。胸部正位检查时相关参数为:电压80-85kV,电流为15-20mA;双手上举侧位检查时,电压为90-95kV,电流为30-40mA。CT检查:使用西门子 Emotion Duo CT机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者肺尖到肺底部位进行检查,重点探查病灶部位,探查病灶周边状况、密度状况,检查过程中避开空洞及钙化灶。相关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为250mA,层厚10mm,层距10mm。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各异常征象检出状况。
②对比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状况。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率表示异常征象检出率及疾病诊断准确率,X²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各异常征象检出状况分析
CT检查对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肿块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肺门肿大征、空洞检出率较X光片明显升高(P<0.05),见下表1。
2.2 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状况分析
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较X光片明显升高,漏诊率较X光片明显降低(P<0.05),见下表2。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发生率较高,该病的发生与职业接触、环境接触、电离辐射、吸烟、遗传因素、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等相关因素存在密切关联,患者常出现发热、胸痛等症状,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较高,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X光片和CT检查是当前临床影像学检查最为常用的诊断方式,实施X线检查主要利用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能量转换突出微粒性,进而转化为图像。实施X线检查费用较低,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病灶与周边病变状况,辅助了解患者病情。但实施X线检查分辨率较低,图像质量较差,对微小病变检测效果较差,漏诊率较高,且检查过程极易受患者个体因素影响,导致误诊出现。CT检查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层面进行扫描,通过不同层面对X线透射效果不同,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进而将光电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检测方式[3]。实施CT检查图像分辨率较高,分层能力较好,可了解患者肺部肿块直接表征,并可观察患者局部微小结构,了解肿块内部空洞状况。且当前影像学技术发展,CT增强扫描还可获知患者肿块内部血供状况,进一步辅助了解患者病情。本次研究中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96.7%较X光片80.0%明显升高,高卫青[4]的研究中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97.5%也明显高于平片检查82.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实施CT检查效果优于X线检查。此外,实施X线检查时患者需进行体位调整,检查过程过程较为复杂,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而实施CT检查时可全面探查患者肺部状况,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患者屏气时间较短,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低,配合过程较为简单;且CT检查时视野良好,图像质量清晰,分辨率高,对患者各类异常征象均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减少漏诊状况[5]。
综上所述,周围型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光片检查效果,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快捷,图像清晰,可了解患者实际病变状况,减少漏诊和误诊,运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佃春,张佃惠,孙倩,等.X光片和CT检查周围型肺癌的结果和临床诊断意义[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2):36-37.
[2]吴晓刚.X光片对周围型肺癌的检查结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76-77.
[3]朱慧.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5):132-133.
[4]高卫青.对比分析平片和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患者诊断中的运用[J].饮食保健,2017,4(21):317.
[5]王自立.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检查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影像视觉,2016,17(4):25-26.
论文作者:冯建强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病灶论文; 状况论文; 效果论文; 准确率论文; 方式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