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_蓝四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_蓝四海

融安县人民医院 广西融安 545400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兼顾两种症状,合理应用药物,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用药风险。通常来说,患者入院确诊后,应先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及呼吸支持治疗,然后再酌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以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为基本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肺气肿症状[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由于该疾病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对于冠脉粥样硬化会产生促进作用,使得心肌负担加重,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诱发心脏循环障碍,引起心力衰竭[2]。现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HF)的临床治疗体系尚未完善,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开拓,以保障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改善其生活质量[3]。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中粉尘颗粒的含量上升,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这样一种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病症[4]。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着漫长的病程,而且会对患者机体的正常生理循环造成较大的影响[5]。首先,这一疾病涉及到全身的炎性反应,而且由于肺部病变造成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易引起呼吸衰竭,造成高碳酸血症和肺动脉痉挛,继而导致肺部组织缺血缺氧,肺部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变化,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6]。

长此以往,心脏由于供血等发生变化,负担会不断增加,心肌营养供应也会遭受阻碍,继而导致心脏血液灌注不足,心肌组织的收缩、舒张能力减弱,引起心力衰竭[7]。临床数据统计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远高于健康者,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都合并有心力衰竭症状[8]。在其临床治疗中,必须要兼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力衰竭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并合理解决用药中的矛盾[9]。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

2.1 基础治疗

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应及时予以基础治疗,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肺部感染,静脉输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局面,并保证机体营养供应,消除病症诱因,以延缓病程进展,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10]。肺部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症状,而这一增长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充血性水肿,促进腺体分泌,继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困难症状,机体无法维持正常通气状态,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潴留,肺部动脉压由于血管痉挛、收缩而增大,继而导致右心房肥大,血管扩张,引起心力衰竭[11]。因此,控制肺部感染是COPD合并HF治疗的首要步骤,若肺部叩诊闻及干湿罗音,伴有高热、浓痰等症状,即可考虑肺部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水电解质紊乱者,可进行血气分析,然后再采取对症治疗措施[12]。对于呼吸肌疲劳及心肌营养障碍患者,可进行常规尿液检查,确定尿酸、尿蛋白含量,予以对症营养支持[13]。

2.2 呼吸支持治疗

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迅速建立气道,恢复肺部正常通气,对于缓解其临床症状有着积极意义[14]。在呼吸支持治疗中,可采取的治疗方案有以下两种:①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一般来说,若有条件的话可以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口鼻面罩法,将呼吸机调整为S/T模式,双水平正压通气,起始压力值为10至12cmH2O,吸气峰压为12至26cmH2O,呼气末压为4至8cmH2O,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2至10ml,吸氧浓度范围为40%至55%,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至16次,根据患者呼吸状况,调整吸气峰压和呼气末压,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之上[15];②呼吸兴奋剂,在患者PaCO2升高且PH低于正常范围时,可应用呼吸兴奋剂,比如尼可刹米、回苏灵等,促使好呼吸中枢兴奋,加快加深呼吸,增加通气量,从而提升血氧饱和度,降低血中二氧化碳分压,用药时,应加强血气指标检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16]。

2.3 β受体阻滞剂

在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一直是常用药物,比如说美托洛尔,这是一种β1受体阻滞剂,可阻断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室上性传导时间,减少心肌缺血的应激反应,具有心脏保护作用[17]。但是,基于这类药物有促进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高反应性的可能,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顾虑,医生如需使用这一药物,应该合理控制用药量,把握用药时机[18]。而且,有学者经过长期随访发现,短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会导致支气管痉挛,但若长期应用,反而会增加肺部β受体密度,改善气道反应性[19]。也有学者研究发现,β1受体阻滞剂对于β2肾上腺受体的亲和力较低,不会增加气道阻力,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益处远高于其风险,因此是可以通过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小剂量逐渐加量的方式解决[2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强心剂

现阶段,有研究表明一下三类强心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是较为有效的,具体情况如下:①洋地黄类药物,彭升福等研究发现,小剂量应用于去乙酰毛花苷,能够有效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增加肺部血液灌注,提升氧化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肺部微循环,就诊肺水肿及低氧血症[21];②米力农,这是一种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可组用于磷酸二磷脂酶Ⅲ,促进钙离子内流,而且可扩展支气管,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改善肺部、心脏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力衰竭的症状缓解都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性,最好小剂量短时间用药[22];③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茶酚胺类药物,小剂量应用时,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外周动脉血管,降低呼吸道阻力,改善呼吸肌血流灌注情况,同时提高肾小球率高率,降低心肌负担,而且,该物质可激动β1受体,间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及心脏搏动,从而提升心排血量,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在COPD合并HF治疗中有着显著疗效[23]。

2.5 利尿剂

利尿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有着一定的争议,一方面,利尿剂可通过调节钠的吸收,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另一方面,利尿剂可能会导致痰液粘稠度增加,或者引发低钾血症,促进肾脏对于碳酸氢盐的再吸收,抑制呼吸中枢,继而导致肺部症状加重[24]。现阶段,如果需要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利尿剂,通常会根据其临床症状联用其他药物,比如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茶碱等[25]。

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痰(呈脓性)、气促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分为慢性支气管炎类型(BB型)和肺气肿型(PP型),根据病程的发展又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该疾病其病程漫长,易长期反复发作,随着病程的进展,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程度持续加重,呼吸道及肺部组织(比如肺泡和肺血管)受损,引起肺部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在缺氧的同时易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危急症状,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必须及时予以治疗。在本次综述分析过程中,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到的治疗方案包括:(1)基础治疗,比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药物以及静脉输液等;(2)呼吸支持治疗,主要包括:低流量持续吸氧、呼吸兴奋剂支持治疗方法;(3)β受体阻滞剂,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心力衰竭治疗当中β受体阻滞剂为一类常用的药物,可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使药物的疗效达到最佳效果;(4)强心剂,包括:洋地黄类药物、米力农以及多巴胺等,在临床汇总需合理选择、使用;(5)利尿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治期间,利尿剂存在争议,所以需认真评估患者的适应证,合理使用,确保药效发挥到最佳。总之,在临床汇总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合理评估患者的病情、用药耐受度和适应证,进一步合理、科学使用医治药物,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俊英,欧昌文.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分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6):76-78.

[2]葛晓花.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分析及探讨[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5):57-59.

[3]刘亚波.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249-1250.

[4]杨东伟,刘新叶,池豪,等.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15-16.

[5]毕磊,曹丹阳.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钠肽影响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4,30(5):762-763.

[6]宫明莲.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184-185.

[7]陈思阳.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B,2015,83(3):99.

[8]于爽.慢阻肺肺心病心衰患者的美托洛尔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26):137-139.

[9]李琳.美托洛尔治疗慢阻肺肺心病心衰患者对PASP、RV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49(29):128-129.

[10]杨笑芳,陈洁,王芳等.美托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6,1(3):415-417.

[11]贾涛,韩靓.美托洛尔对慢阻肺肺心病心衰患者RHR、PASP、RV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6,46(7):797-799.

[12]周云侠.β-受体阻滞剂在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98-99.

[13]王俊英,欧昌文.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6):76-78.

[14]杨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8):168-169.

[15]周俊,程齐俭,李敏.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11):815-819.

[16]张莹,慕广建,施伟,等.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7):704-706.

[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02):67-80.

[18]李雷,史佳.临床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干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6):599-601.

[19]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20]刘萍.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64-2266.

[21]刘斌.比索洛尔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11-412.

[22]李云玲.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81-83.

[2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4]解立刚,平泽,陈赫军,等.两种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6):760-762.

[25]刘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88-189.

论文作者:蓝四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_蓝四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