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控剂喷施时期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论文_张颖

化控剂喷施时期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论文_张颖

张颖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目的]为研究夏玉米化控剂的最佳喷施时期。[方法]以豫安3号和京品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化控剂喷施时期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8叶期喷施化控剂会造成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延迟,10叶期喷施会造成夏玉米成熟期提前。随着化控时期的后移,株高和穗位高逐渐降低。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在吐丝期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在6~8叶期喷施化控剂可增加叶面积指数,10叶期喷施叶面积指数会降低。随着化控时期的后移,穗长越来越短,行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品50和豫安3号在8叶期喷施化控剂产量最高。[结论]大田生产上,化控剂施用应选择在8叶期喷施,10叶期后应谨慎喷施,否则容易造成大田减产。

关键词:化控剂喷施时期;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

引言:

随着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完善,玉米单产水平大幅提高,其中化肥投入为玉米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多雨,农民习惯采用传统施肥方式将肥料在玉米播种前一次性施入,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使得化肥经淋失、挥发等途径损失,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使玉米生长发育后期发生脱肥早衰,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因此,改进肥料施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势在必行。为此,笔者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玉米产量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各农艺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些性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玉米产量的作用贡献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关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其在产量组成中的作用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前人进行了大量研究,因研究区域及研究材料的不同,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土壤性质壤土,前茬作物小麦。试验田0~20cm土层基础养分如下:有机质18.7g/kg,全氮1.21g/kg,速效氮71.2mg/kg,速效磷37.2mg/kg,速效钾135.4mg/kg。

1.2试验设计

试验品种选用当地主推品种豫安3号(豫审玉2013007)和京品50(国审玉20170029),化控剂玉真棒(主要成分:胺鲜脂•乙烯利)。2018年6月6日播种,密度9万株/hm2,6月11日出苗,9月18日收获。试验采用不同品种和不同喷施时期随机区组设计,以同等量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6片展开叶期(T1),8片展开叶期(T2)和10片展开叶期(T3)用药375mL/hm2进行一次性叶面喷施。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5m长,共8行区,小区面积25m2。试验田高于常规大田管理。

1.3测定项目和方法

1.3.1叶面积指数(LAI)的测定

分别在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3株,用记号笔标注和挂牌,于6叶展(V6)、8叶展(V8)、10叶展(V10)、12叶展(V12)、吐丝期(R1)、蜡熟期(R4)和生理成熟期(R6)测量每株绿叶叶片的长与宽,计算公式为单叶叶面积=长×宽×系数,夏玉米全展开叶系数定为0.75,非全展开叶系数定为0.50。计算每片叶面积,然后将每株所有叶片的叶面积加在一起即为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单株叶面积×种植密度/种植面积。

1.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收获小区中间4行按照14%含水量计产,随机抽取10穗考种,统计穗长、穗粗、突尖长、行粒数等。晾晒后脱粒,测定籽粒重量、含水量和千粒重等。小区产量=2×籽粒产量×(1-含水量)/(1-14%)

1.4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07进行试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化控剂喷施时期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化控剂的施用影响夏玉米的生育进程。从表1可以看出,6~8叶期喷施会造成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延迟,10叶期喷施则促进夏玉米成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对照喷施清水相比,京品50在T1处理拔节—大喇叭口期推迟2d,T2处理大喇叭口期—成熟期较对照推迟2~3d,T3处理吐丝期延迟1d,成熟期则较对照提前1d。豫安3号在T1处理拔节—吐丝期推迟1~2d,T2处理在大喇叭口期—成熟期推迟了1~3d,T3处理吐丝期延迟1d,成熟期则推迟1d。研究结果表明,6~8叶喷施化控剂明显延迟玉米生长中后期,10叶期喷施化控剂则延迟玉米中期生长,加快玉米后期成熟。大量研究表明,喷施化控剂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喷施化控剂比喷施清水明显降低株高和穗位高,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化控时期的后移,株高和穗位高逐渐降低。与清水对照相比,各个处理株高和穗位高也呈下降趋势,京品50和豫安3号不同处理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T3、T2、T1处理,株高和穗位高的降低有助于玉米后期抗倒伏能力的提高。

2.2同化控时期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1吐丝期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在6~8叶期前期喷施化控剂叶面积指数会增加,10叶期喷施后叶面积指数会降低。随着化控时期的后移,吐丝期和大喇叭口期叶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京品50和豫安3号在6~8叶期喷施化控剂能显著提高V12叶后期叶面积指数。随着化控时期的后移,与对照清水处理相比,T3处理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少。

2.3不同配伍的缓控释肥品种对玉米生物性状影响

不同配伍的缓控释肥品种对玉米生物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不同,造粒均匀的缓控释肥品种释放效果较好,后期不会出现脱肥的现象,而造粒不均匀、释放效果差的品种后期出现明显的脱肥现象,所以选择肥料品种时建议选择造粒均匀、包膜较好的品种,才能保证产量不减、投入减少。

3讨论

研究表明,适宜的肥料施用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又能减少氮因淋洗、氨挥发、反硝化形式损失及土壤磷富集等一系列问题。作物养分积累是生物量积累的基础,对产量形成影响显著,由于农民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使玉米生长后期因脱肥而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与玉米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玉米花后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玉米花前氮、磷、钾积累量,可见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氮、磷、钾积累更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各施肥处理中,UTT10/18施肥处理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重等指标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前期虽较其他处理无显著优势,但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后期,UTT10/18施肥处理长势旺,株高、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重等指标达最优。主要因为玉米生长发育前期玉米植株根系较浅,TT、UST10施肥处理方式能够为前期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养分,但表施及施肥较浅的方式由于养分流失、挥发,使得玉米生长发育后期养分供应不足,造成脱肥,最终影响玉米产量。研究表明,氮、磷、钾养分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至灌浆期占总累积量的60%~90%,这2个阶段养分积累量对产量影响至关重要,证实了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建成期的养分吸收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但由于UTT10/18/25施肥处理深度较深,肥料随灌溉和雨水下渗流失严重,造成玉米生长发育后期脱肥严重,造成养分供应不足,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单侧2层施肥深度10cm+18cm(UTT10/18)施肥处理表现最佳,由于2层施肥既能为玉米早期的生长发育提高必要的养分,又为后期籽粒建成的关键时期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增加植株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进而提高玉米产量。UTT10/18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较TT、UST10、UST18、UTT10/18/25、CK施肥处理提高18.6%、10.2%、6.5%、13.6%、9.6%。因此,UTT10/18施肥处理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适宜在该地区推广。

结语: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的扰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影响了土壤结构和微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作物的性状和产量。合理耕作措施是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作物获得产量的基本保证。该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播种处理,结果显示灭茬机播出苗率最高,较免耕机播、旋耕机播分别提高3.07%、8.19%;灭茬机播显著提高了玉米拔节期、大口期、开花期叶面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3个处理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灭茬机播、免耕机播、旋耕机播,其中灭茬机播产量较免耕机播、旋耕机播分别提高5.1%、9.6%。免耕播种为当地常规的播种方式,播种时有大量的小麦秸秆覆盖物,一是影响玉米播种的质量,二是为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栖息、产卵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造成玉米早期虫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出苗率,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旋耕播种由于大量小麦秸秆的存在,导致耕作层松软、孔隙过大,因此不利于玉米的播种出苗,导致玉米苗势较弱,影响了后期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灭茬后使麦茬及秸秆覆盖物变得细碎并均匀抛洒,利于玉米播种,并保证出苗质量;同时灭茬破坏了麦茬及覆盖物之间的孔隙,使得二点委夜蛾的成虫难以在麦秸内聚集产卵,降低了虫害影响,最终提高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荣廷昭,潘光堂,黄玉碧.数量遗传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梁晓玲,阿布来提,冯国俊,等.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玉米科学,2001,9(1):16-20.

[3]杨金慧,毛建昌,李发民,等.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28-30.

[4]陈桂林,肖荷霞,肖云清,等.早熟夏玉米性状选择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3,28.

[5]广成,薛雁,苟升学.玉米8个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玉米科学,2002,10(3):33-35.

[6]刘玉旭,王黎明,刘必善,等.西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生物性状分析[J].玉米科学,2003,11(3):42-44.

[7]任晓菊,张翠红.不同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48-50.

[8]卢道文,崔俊明,裴振群,等.夏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杂粮作物,2003,23(3):129-131.

[9]郭强,杨引福,蔺崇明,等.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2):34-35.

论文作者:张颖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化控剂喷施时期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论文_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