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班主任如何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陆晓伟

农村学校班主任如何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陆晓伟

陆晓伟(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第三初级中学 广西 贵港 537127)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190-01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为更好的生活,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将孩子留给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抚养的儿童。儿童在成长时期,其心理状况发展的好与坏,对成年时的人格、品德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儿童时期的心理的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时代是要靠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温暖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发展的,尤其心理的成长更是如此,有无父母个关爱至关重要。我校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这里儿童的留守率极高,如我所在的班级,51个学生当中就有27个是留守儿童,52.9%。27个是留守儿童其中隔代抚养的就有15个,亲友寄养的有6个,独自生活的有3个,另外3个是父母广东在外包小工程,每隔一段时间父母中的一方偶尔回家照顾孩子。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给予孩子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父母与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难以履行监护人的职责;而隔代抚养又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大部分祖辈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因此家庭的认同感比较低,表现出了种种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逆反心理严重。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同时还会表现为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自控能力低,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和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员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我们班里一个刘同学,就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独自一个人在家,只有周末读高中的姐姐回家才有人陪伴。上了初中之后,他的母亲特意辞工回家来照顾他。但是到了周末,他都不回家,家庭的观念很淡泊。花钱大手大脚,刚刚开始,每天都找借口来问我借钱,又不亲口问他的父母要钱,而是叫父母用微信把钱转给我,然后再问我要来用。人际交往不是很好,一些和他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与他混在一起,一些心理懦弱的学生害怕受他欺负就不情愿的跟着他转;大多数正直的学生都比较讨厌他。

其次普遍是自卑心理。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最后是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像我们班里的一个留守儿童,总是默默的一个人,有时被人欺负了也不吭声,甚至有同学都来告诉我了,并且调查确有其事了,他还是不承认被欺负。通过开导,摆事实,他承认了之后,他还说,他已经习惯了,说与不说都没有意义。哎,这都是怎么样的心理问题了,这样的封闭,以后的人生路要怎么走下去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更加必须引起我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和关注。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解决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班主任要让学生打开心扉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特别是要通过与留守儿童建立深厚的感情,让留守儿童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其次,班级管理中融入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当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留守儿童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需求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留守儿童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次是加强家校沟通,利用多种沟通渠道引导父母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虽然现在的通讯发达,但是留守儿童由于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有些家长反应,他们的孩子周末打电话回去孩子都不接。其实他们也知道,他们孩子正沉迷在游戏当中呀。当学生到校后,可以与家长预约通过微信、QQ视频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且利用老师及同学的监督对孩子进行约法三章。甚至班主任还可以与家长沟通,在工作比较松的情况下,多回家探望孩子,班级里开展一些亲子活动时也要考虑到家长有空的档期来举行,多创造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机会。并且与学生家长利用寒暑假把孩子留在身边,不能一味地宠爱,要利用这段时间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是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留守儿童心理比较敏感,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并且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并没有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不爱说话,但是却稍微有些眉头舒展了;有的赖着脸皮去逗别人取乐,却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当然作为一个教育者,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积极探索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社会应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培养起自信、开朗、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论文作者:陆晓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农村学校班主任如何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陆晓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