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 255100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初中生物新《课标》强调加强实验教学,引入了科学探究型学生实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实验教学难以组织,40分钟不够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学生分组实验三环节、50分钟教学模式”,与各位同仁探讨。本模式以学生分组实验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划分成三个环节,用时50分钟。
第一环节:预习指导。
利用前一节课的后5分钟时间,教师完成三件事:1.下达实验任务,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课后自学课本,弄清实验名称,明确实验原理。然后实验小组讨论质疑,完成实验的初期设计,列出所需的实验器材等。2.对学生预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方法指导。3.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讲解,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进行试验。
实验课40分钟。学生带着课本、实验报告进入实验室。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后,建议按下列七个环节进行:
1.知识准备。教师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或者出示准备性的练习题,采用提问、讨论、交流、解释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明确方法和步骤。通过学生充分交流和共享成果,完善各自的实验设计,为实验操作做好理论准备,解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2.仪器介绍。教师介绍实验用到的新仪器,包括名称、用途、性能特点、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并作好示范。也可以出示实验挂图,播放动画课件或实验视频录像,让学生观摩规范的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操作做好器材使用方面的准备。
3.注意事项。教师强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关人身安全、器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问题,教师必须指出。对于有一定风险的实验,还要告诉学生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办法,为操作做好安全准备。对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常出的差错,教师也要交代清楚,使学生少走弯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分组实验。前三项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实验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检查实验器材,认识新仪器,观察了解替代器材。(2)按照实验设计,组装器材。(3)检查器材组装是否正确。(4)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或数据。本环节是实验的核心,有些需要反复操作,直至满意。(5)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初步结论。(6)审视结论和数据,如有可疑之处,再次进行实验验证。(7)对照实验目标,看是否达成。满意之后整理器材,处理废弃物。(8)书写实验报告。
5.反思与讨论。学生实验操作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试验方法会有新的见解甚至争议,迫切需要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此时,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实验反思和交流,教师辅之以讲解点拨。(1)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2)反思实验设计与猜想,寻找成功和不足之处,通过交流比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3)分析测量数据,通过交流比较,找出共同规律,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4)评价实验结论,看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具有一般规律。(5)进行误差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6.拓展与应用。反思与讨论环节之后,如果学生还学有余力,课内也有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验拓展。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1)对实验本身的拓展。如改变实验器材、改变研究对象、改变实验条件,实验应该怎样做?结论会有怎样的变化?(2)实验迁移运用方面的拓展。如实验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结论在工农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等。(3)情感体验方面的引导与拓展。如实验中学生的感悟、体会、收获等。
7.小结与作业。实验小结要有启发性,突出实验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课后作业,除了实验报告之外,可以有少量的书面作业,也可以安排课外小实验;对兴趣小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下达一定量的课外拓展任务。
第三环节:实验讲评。
教师利用第三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进行实验讲评。首先,对实验报告进行讲评,归纳、肯定好的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回归到生物理论、思想方法方面去分析研究。其次,对课外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通报,让有创意的学生展示他的实验,以激发兴趣。
运用“三·50”模式组织实验教学,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50分钟实验不是孤立的,是同生物教学紧密关联的。前5分钟可以是理论课的小结与拓展,后5分钟可以是新课的导入或前言。只要我们把学生实验安排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之中,就能实现学生实验与生物教学的无缝对接。个别教师采用集中实验的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实验管理中强调及时率,目的也在于此。
第二,本文提供的实验操作程序,是一般意义的方法步骤。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实验,环节可以删减。
第三,这个理想模型是以学生分组实验为对象构建起来的。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是并进式实验,需要加入教师的活动;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必须融入科学探究的方法,突出实验探究的特点;对于不同的教师,还要突出不同的教学特色来灵活运用。
论文作者:车林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环节论文; 器材论文; 操作论文; 方法论文; 生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