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路基病害分析及养护措施论文_吴松

农村公路路基病害分析及养护措施论文_吴松

摘要:农村公路作为各乡镇村组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渠道,对带动沿线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和养护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公路常见病害的成因,梳理了相应的防治及养护措施,希望能引起行业的重视,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环保、建养并重的原则,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基病害;防治措施;养护措施

农村公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拆迁,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与沿线自然村寨景观相协调。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远期规划发展,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合理控制投资。既要节省工程数量,又能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益。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公路建成后对沿线产业经济带的带动,农村车辆亦逐渐增多,对于农村公路的破坏亦逐渐加剧。本文就以此为中心,对农村公路运营期间的常见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响应的养护防治措施。

1农村公路主要病害及成因

当前,国家对于农村公路的投资规模逐渐加大,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本形成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的公路格局,亦为下一步户户通公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够忽视,病害频现影响农村公路网得整体运行质量。

我国既有农村公路中出现的常见病害主要有:沉降、裂缝、车辙、路基边坡坍塌等。从沉降方面来讲,一般是由于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采用机械碾压作业或者没有对软弱路基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使得路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出现路基沉降进而破坏路面结构层,出现裂缝、车辙,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舒适性和安全性。从路基边坡坍塌来讲,这主要发生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由于建设期间,很可能破坏了既有的山体植被,导致区域土体出现不稳定状况,抵抗气候暴雨冲刷能力能力降低,加上山体本身坡度较陡,在自然条件下,很容易出现边坡坍塌,甚至是滑坡等灾害。部分沿线路堤会受到水流冲刷,如有防护疏漏的地方就会对路基产生安全影响。

本文将路基病害产生原因归纳总结后分为三类:一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病害事故,二是荷载现象引起的道路病害,三是天气等自然因素引发的病害问题。

1.1建设材料及施工作业不达标

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所选用的原材料受当地地材分布情况影响,质量参差不齐。受工程造价控制等原因,当前,许多农村公路在建设中使用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砂石材料建造路基,且路基施工机械普及率不高,路基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依然存在不少违反操作规章制度的施工作业现象,如降低路基高度,以一般公路的作业模式开展农村公路施工,导致路面质量不佳,使用寿命不长。

1.2路面结构设计不符合相应标准

从宏观来看,农村公路道路病害频发的一大原因就是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较多不符合规范的问题,如路面宽度、厚度、路基结构设计不科学等。同时,很多公路设计师并未意识到农村公路与一般公路之间的差异,在设计过程中“一视同仁”,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差异化设计,导致农村公路的施工质量无法确保。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泥结碎石路面是农村公路的两大主要类型,以泥结碎石路面为例,泥结碎石公路的路面标准厚度为10cm,但现实中仍有许多路面厚度仅为标准厚度的二分之一,与施工标准严重不符。加之,农村公路建设中,受地形地貌及场地限制,大功率施工机械进场困难,普遍采用小型施工机械作业,也很难保证农村公路的路面结构施工质量,且后期运行过程中,农村公路带动沿线村镇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现象频繁发生。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规范及规章制度制定不够完善,没有适应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运转困难,受造价控制,设计方对结构层进行了的优化和精简;三是部分设计人员未进行实地详细考察,对实际情况把握不准确,对当地未来一定时间内的交通量增长预估不足,设计往往偏离实际需求,没有针对性的对各项指标进行控制,对相关技术难点进行可行的技术处治方案设计,最后导致路面病害频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路面排水设施配套不齐全

 在旧有的农村公路建设模式下,施工人员对路面排水设施的重视程度不足。路面排水主要借助路侧边沟,但是单纯凭借路侧边沟无法保证将雨水、渗透水完全排至路基以外,仍然需要其他装备辅助路面排水,如排水沟、截水沟等。同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必须要严格遵循有关排水装置建构的制度,使得设置的排水设施与农田灌溉系统匹配,使其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源头预防水对公路的不良影响,减少浸泡问题引发的路面病害,使农村公路的寿命得到维持,并保证后期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尤其是在雷雨季节,有关责任部门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整改工作,建立完善解决水问题的措施,及时疏通淤塞的边沟、排水沟及涵洞,确保农村公路正常使用,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2农村公路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2.1路基沉降及裂缝的防治

 为有效防治路基沉降及裂缝等道路病害,在施工建设期间,应对原材料严格审核,选用优质原料进行施工建设,提高路面强度,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在路基扩宽时,要避免软弱土等土质对公路路基稳定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土质,确保失稳路基部分得到完善与修正,从而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在连接路基与边坡地段时,应该首先处理台阶问题,在挖掘台阶时要确保宽度及厚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在处理完边坡后,一定要确保新路基施工迅速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自然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2.2坍塌及崩塌的防治

预防坍塌及崩塌问题,需要将目光落于实际,从源头分析造成公路坍塌等问题的原因。笔者建议,防治公路坍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表层水流,即在路基边坡外缘修建具有高防护作用的截水沟,彻底阻碍边坡坍塌部分的表层水流动,引导水流排往别处,或者在坍塌部分建设完善的排水装置,将水引到合适的地方。二是适当阻碍地下水的流通,降低渗透压,提高干燥程度,防止边坡发生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采用安设盲沟的方法排除裂缝等部位的地下水。三是借用自然植物边坡防护预防坍塌问题,即合适的季节在边坡种植适宜当地生长且根系发达的植被层。

2.3滑坡的防治

降低水的影响、提高滑坡重量平衡是解决滑坡问题的关键。在降低水对路面的不利影响时,可以首先考虑地表水,处理地表水要完全阻隔水体流入,可在滑坡体周边布置适当的截、排水装置,或在滑坡体表种植灌木、草皮。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地下水对路面的影响,在处理地下水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盲沟,并加设倒滤层等装置时,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当地土质的实际情况,避免诱发产生新的病害。

3农村公路常见病害的养护措施

为降低农村公路常见病害发生的几率,除了在前期设计及建造过程中采取防治措施外,后期的养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对排水设施、坑槽修复等各项养护作业的流程进行规范,尽最大努力降低公路病害发生的频率,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3.1路肩养护措施和方法

在路肩养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坡度的一致性。针对路肩的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对土路肩来说,横坡应该超过路面横坡的2%;对硬路肩来说,必须要保持与路面横坡坡度的高度一致。如果出现了横坡过大的情况,可以使用砂性土弥补缺陷。如果出现车辙等原因导致的高度加厚情况,应制定准确的养护工作细则,并及时处治,保证路肩坡度的一致性。

3.2边坡养护措施和方法

 首先,在边坡养护过程中,需要以平顺度及能够迅速排除地表水为目标,确保边坡的稳固性与耐久性,防止公路病害问题发生。其次,要着重保护护坡等部位的完整性,例如不在重要地段建设其他建筑或者偷工减料等。此外,还应对公路周围的边坡进行定期检查,避免危岩、浮石等物体出现。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中,如果发现了这类物体,必须立即安排人员、机械进行妥善处治,防止引发安全事故。

结语

 为了充分全面地预防农村公路病害,一定要全面了解造成各项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与农村公路密不可分,只有保障农村公路的顺畅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降低农村公路病害率,这不仅是公路事业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还是为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也是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振华主编.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2]李小洪.农村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研究[D ].长安大学,2019.

[3]许锐.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体系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吴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农村公路路基病害分析及养护措施论文_吴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