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山东济南市 250112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017年期间我们辖区内纳入社区规范管理的重型精神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心理干预组实施特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X2检验结果。结果 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再次入院率降低。结论 对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其社区康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影响
1 引言
精神障碍是指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的疾病总称。大多精神障碍患者表现有幻觉、妄想、幻听、自言自语、情感障碍等外在表现,而且很多患者都缺乏自知力,不肯承认自身有病,也不会向医生寻求帮助。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自2011年国家将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情感分裂样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六大类疾病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信息系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时丧失对疾病的自制力或行为的控制力,可能危害到自身或周围人的人身安全,严重的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长期患病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治疗在若干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人格障碍、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等。因此,为了研究心理干预对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我中心辖区内的112例重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
选择2012年~2017年我中心辖区内的112例重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其中心理干预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4.2±5.8)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6.8±0.7)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5±4.7)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8.9±0.9)年。两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符合重型精神障碍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失眠、行为异常、胡言乱语、自知力缺乏、思维紊乱以及感觉障碍等。112例患者中包括精神分裂症62例,双向情感障碍36例,偏执性精神障碍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4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
2.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由医生给与相应药物药物治疗,遵医嘱协助并督促病人按时服药。护理人员要严格按按医嘱进行治疗,对病人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心理干预组患者,在遵医嘱药物治疗按时服药,按精神科护理常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日常护理之外,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以交朋友的方式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变化,结合患者本身及其家庭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渐渐打开病人心结。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让患者切身体会到他人的关爱,保持心理平和,促进治疗恢复。让病人渐渐取消病人的自卑心理,排除对疾病认知方面存在的心理压力,向患者说明精神障碍疾病是很有希望恢复,积极配合治疗有望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自信心。②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起因、病情变化的观察会体会、治疗药物的用法及副作用等。让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了解所患精神障碍疾病的特点和特性,减轻未知的恐惧心理和心理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另外护理人员在已经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或座谈会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有关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等疾病的国内外最近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的治疗措施和疾病转归情况,树立患者长期抗争疾病的信心。③保持环境优美舒适安全: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病房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在患者不会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在病房内放置鲜花、绿植等,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鼓励病人适当的做户外运动。陪同病人散步,乒乓球,趣味运动会,跳广场舞等等运动量适宜的户外活动,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④音疗心理干预: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比如中心举办一些围棋比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等。平时为患者播放春江花月夜、春天来了等节奏明快的音乐,用音乐安抚患者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感受生活的美好,让病人情绪平和舒展的心中充满阳光,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治疗。
2.3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采用自制的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社交、能力、治疗3个因子,评分等级:0~3,0-从来没有,1-很少,2-有时,3-经常。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力的评分比较没有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力的评分相比对照组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具体见表1。
4讨论
精神障碍是指在心理、生物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机体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的一类疾病。大多精神障碍患者都表现出幻觉、妄想、、自言自语、行为紊乱、情感障碍等,这些情况会使患者遭受极大的痛苦,对家庭带来很大麻烦和经济负担,对社会增加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对身体机能和思维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精神障碍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无意识情况下伤害自己或他人,增加了死亡或残疾的风险。重型精神障碍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思维破裂、情感障碍、幻觉妄想。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等的动作行为。相对于程度较轻的精神障碍患者,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倾向,而且治疗难度也很大,仅靠药物治疗难以治愈。
心理治疗在若干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人格障碍、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等。针对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干预在安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压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心理干预应该在患者甫一入院就实施,由心理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精神障碍表现和疾病类型,寻找不同的心理干预切入点,针对性治疗不同的障碍倾向。本研究证明,对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经治疗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指标有了很大的改善,相对于没有采取心理干预的患者,这种改善更加明显(P<0.05)。
而护理人员为了向重型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也应专注于提高自身的心理干预水平。中心应鼓励护理人员多多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丰富相关心理问题知识储备,学习先进的心理教育理论,积极参与中心举办的或其他单位举办的心理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有效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特别是对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受限于其特殊的个体情况和认知能力,更加需要有效的沟通方式。护理人员应坚持继续教育,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良好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5结语
总之,心理干预应用于重型精神障碍患者身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从而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凌霄.心理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89-90.
[2]王金梅,郑蓉,聂文红,等.心理干预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参加社区网络管理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6,46(7):809-810+813.
论文作者:康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心理论文; 疾病论文; 障碍论文; 社会论文; 病人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