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带动学生独立认识美论文_张军

美术欣赏课带动学生独立认识美论文_张军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学 255000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发现: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生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正如电脑和算盘同在、洗衣机和搓板并存、试管婴儿和恐龙蛋化石共生一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精神并非同代。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稀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人说是一种头脚颠倒的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地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尽管一些现代主义艺术也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某些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确不适合一个中学生。敏感的学生面对着万花筒般的多元观念往往不知所措,分不清美丑。况且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国家的美育也曾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把美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在十年内乱期间,美育更受到毁灭性的催残,真假不分,善恶颠倒,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心灵,带来愚昧、粗野、庸俗等不良后果。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难免出现许多不良因素,商潮汹涌,文化兵败,伪劣走俏,真金蒙尘。今天,似乎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扑塑迷离和令人费解的时代。莎士比亚在《风月通鉴》中曾经写道:人们齐心赞赏新玩具,不理会他们是用旧物捏成,宁愿歌颂镀金的劣货,不愿欣赏盖了灰的金泊。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地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任教的高中美术欣赏课上,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既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面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在现实当中,罗丹对艺术的执著使他认为自己是“教徒”,他在遗嘱中对青年谆谆教导: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觉到这种美的力量。一个朦胧中的少女有着自己的梦想,这与中学生多梦的性格是如此的接近,这种心灵的沟通和激发,如电流通过全身,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忽然间犹如脱胎换骨,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觉地接受了罗丹高尚的艺术品格。尽管也许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但这种教育的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然而凡高和罗丹一样,对待艺术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并不太在乎人们是否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作品,他只是把画画当作宣泄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并且他有着和雷诺阿一样的追求。“我画画不是使人苦恼,而是使人们快乐。”他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一点着实令人惊讶,也使人们得以窥到凡高的内心:他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尽管生活如此对他不公平,他仍然热爱和渴望生活。

在进行欣赏教育时,有必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的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由于把科学的发达等同于美学的发达的错觉,中国的艺术跟在西方科学的路子后面疲于奔跑的追赶,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事实上,中国近百年来的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难怪毕加索反问:“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它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广告牌……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它从东方神秘主义中吸取了信息,而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早有“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它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它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

论文作者:张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美术欣赏课带动学生独立认识美论文_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