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_向上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_向上

武汉创高建装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4302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从实现信息化的角度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管理经验,确定了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开发, 最终实现了系统的事故管理、事故预防、安全预警系统等功能。通过实际应用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危险源;信息系统;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城市住宅区的不断增加, 使信息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工程施工的发展, 抢速度、保质量、要效益, 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这就对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解决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对工程进行施工的问题。传统的人工施工方式已不适应工程施工的要求, 对于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只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施工企业显得十分重要, 也十分迫切。但是, 建筑施工涉及环节、参与人员众多, 工作复杂, 稍有不慎, 易造成开发系统不适宜现场使用或使用人员存在抵触情绪等现象。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之初即需注重相关策略的使用。

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建筑企业之所以是高危行业, 就因为在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种类繁多, 构成复杂, 表现形式多变。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 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和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2.1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可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技术要求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 结合施工现场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 进行识别。

在建筑生产领域危险源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的, 危险源所导致事故被归结为能量得以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2.2 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

危险性评价方法针对能否在评价中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来分类, 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安全管理科学中各种评价理论模型的比较, 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具体特点, 这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 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 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所要考虑的各个相关因素。是目前多数企业选择的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本软件采用的是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 首先要确定因素层次 (因素集U={u1, u2, ……, un}, 其中的每个元素ui为第一层因素, ui={ui1, ui2, ……, uin}) , 然后建立权重集 (主要是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分别赋以相应的权数) , 进一步建立备择集 (总评判的结果) , 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最后计算出系统安全评价的总得分以及综合评价系统的安全等级。

2.3 建筑施工危险源控制

对不同的危险源特性和危险源所处的环境, 我们需要对危险源的控制方式进行分类, 确定不同的控制要求。

1) 建筑施工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

(1) 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2)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有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

2) 建筑施工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

(1) 减少设备的人为故障发生, 如增加设备操作安全系数、提高设备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2) 进行设备的本质安全设计, 如采用故障-消极方案, 故障-积极方案, 故障-正常方案等不同模式进行本质安全化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

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 就是要掌握充分的、准确的和及时的建筑施工信息, 把建筑施工信息传递到适当的部门和人员手中, 从而根据建筑施工信息, 做出管理决策, 最后实施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是工人的操作, 但实质上管理信息才是这个过程的灵魂。信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功能层次上, 操作、管理控制、决策分析, 以及制定战略计划系统。

操作系统是用于启动和记录个别施工活动的最基本的层次。操作活动包括各项具体的施工作业、作业程序选择、开发票等。操作系统的特征是格式规则化、通信交互化、作业批量化, 以及作业逐日化。结构上的各种过程和大批量的交易相结合主要强调了施工信息传递的效率。

第二层次是管理控制, 要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衡量和报告上。功能衡量对于提供有关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等的管理反馈来说是必要的。因此, 管理控制以可估价的、策略上的、中期的焦点问题为特征, 它涉及评价过去的功能和鉴别各种可选方案。

第三层次是决策分析, 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决策应用上, 协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比较施工企业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对于决策分析, 管理信息必须包括数据库维护、建模和分析, 以及范围很广的潜在可选方案的报告构件。与管理控制层次相同的是, 决策分析也以策略上的和可估价的焦点问题为特征。与管理控制不同的是, 决策分析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评估未来策略上的可选方案, 并且它需要相对松散的结构和灵活性, 以便作范围很广的选择。因此, 用户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去利用它的能力。既然决策分析的应用要比交易应用少, 那么对信息的决策分析趋向于更多地强调有效性, 而不是强调效率。

最后一个层次是制定战略计划, 主要精力集中在施工企业信息支持上, 以期开发和提炼企业战略。通过信息制定的战略计划层次, 必须把较低层次的数据结合进范围很广的交易计划中去, 以及结合进有助于评估各种战略的概率和损益的决策模型中去。

4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与实施步骤

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战略目标集合转移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法 (BIAIT) 、投资回收法 (ROI) 、产出/方法分析 (白M) 、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前三种方法。

进行系统规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各步骤。

(1) 确定问题。确定系统规划的基本问题, 包括规划的年限、规划的方法、规划的要求。

(2) 收集信息。从企业内外各方面收集各种需要的信息。

(3) 现状评估。对企业的现状进行评估, 从而发现对整个规划有约束的因素。需要评估的内容包括现存硬件和质量、现存设备及质量、现存软件及质量、信息部门人员、资金、安全措施、人员经验、内外部关系。

(4) 设置目标。这里的目标不仅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 还包括整个企业的目标, 比如信息系统开发的服务对象、范围、质量等等。

(5) 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的优先权, 估算成本。

(6)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的优先权、成本费用和人员情况, 编制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 列出开发进度表。

(7)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成文。通过不断与用户交换意见, 将信息系统规划书写成文。

5 结论

信息化是今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趋势, 开发和研制出有效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让复杂的管理工作变得简单、规范, 很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危险源管理的思想, 围绕着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来对系统结构进行设计, 构建出系统管理、法律法规、基本信息管理、事故管理、事故预防、教育与培训、职业卫生管理等模块, 然后对此进行开发, 最终实现系统的危险源管理、危害性评价、事故预防、安全预警系统等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松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

[2]马西岭,汤少畅.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研究[J].施工技术,2002,(12).

[3]陈国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4-10.

论文作者:向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_向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