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专家谈:如何做个好妈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做个论文,婴幼儿论文,妈妈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 刘艺青
前不久,上海和天津开展了一系列为婴幼儿提供医疗、营养、保健咨询活动,专家们通过咨询调查发现:80%的妈妈不合格!
那么,到底该怎样全面科学地照顾和喂养孩子呢?笔者带着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天津市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儿童营养专家、儿童心理专家等,请他们谈谈育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传统的饮食结构极易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根据天津1992年~1994年对近两万0~7岁儿童的跟踪调查,与1985年相比,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是近几年天津市儿童(包括散居和集体)的营养供给情况并无明显改善。在这次调查中,13.2%的儿童总热量供给不足;在人体获得总热源的三大营养素的构成中,82.9%的儿童所获得的蛋白质能达到供给量标准,可其中仅有16.7%的儿童达到动力在0.8以上、听力无障碍等。在我们的调查中,近二年儿童患龋齿、视力不良、中耳性听力障碍皆无明显下降,矫治率也无明显提高。其中幼儿龋齿患病率最高,2~7岁的儿童接近一半患龋齿,而矫治率为32.9%,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总会换牙的,龋齿便会不治而愈。事实上龋齿会导致孩子在幼年时期的咀嚼消化功能下降,影响孩子全面吸收营养,从而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视力不良除先天性因素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妈妈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而引起的。如长时间看电视、躺着喂饭等。中耳性听力障碍往往是孩子患感冒后留下的后遗症,孩子患感冒时鼻塞、流鼻涕,家长未能教授孩子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致使细菌和病毒从鼻腔窜至耳内。
这几年,不少家长开始比较注重儿童的心理卫生。然而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妈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挑食、爱吃零食,这其实都是由于妈妈在育儿过程中喂养不当造成的心理问题。如孩子一次不吃某种食物,妈妈便认为孩子不爱吃,并且与人谈起时就说孩子不吃什么,给孩子造成一种记忆,我不吃这些东西。还有的妈妈自己有挑食的毛病,在喂养过程中,给孩子吃的食物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妈妈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厌食、爱吃零食是一种自控力差的表现。我们知道四岁以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不在四岁以前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将来容易导致幼儿发生注意物蛋白的摄入占蛋白质总量50%以上的更高标准;89%的儿童摄入脂肪比例明显偏高;22.5%的儿童摄入糖的比例偏低;此外钙的供给量严重不足,仅有27.3%的儿童能达到最低标准;在儿童饮食中铁的供给并不少,但可吸收的铁不多,只有23.9%的儿童达到国家标准1mg/人/日。值得注意的是,对机体代谢和生命活动具有极为重要价值的五种维生素皆有不同程度的供给不足,尤以维生素A及核黄素为甚。这些简单的数据也许让妈妈们不以为然,因为她们都尽心尽力每餐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许多昂贵的儿童食品,可由于她们不知道怎样合理搭配,只能是在传统饮食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系列营养价值不高的零食和广告中拼命宣传的各类补液。
躯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部分
所谓五官健康是指孩子的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视障碍综合征,轻者导致孩子学习困难,重者后果不堪设想。性早熟也是近几年儿童心理门诊遇到较多的问题,主要是父母盲目给孩子服各式各样的补品、补液引起的。此外父母们普遍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能力,怕孩子受苦受累受欺负,不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反面影响等等。
科学育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年轻的父母们都明白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但真正能坚持的却微乎其微。其实父母应该了解和落实让孩子自幼懂得应该吃些什么、不该吃或少吃什么。因此专家建议:
一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建立和健全长期合理的系列食谱,改变动物食品肥瘦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改进营养比例失调的现状,这对促进孩子的发育和健康,预防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加工烹调食品要做到碎、软、细、烂,使食物丰富多样、观感好,以增强孩子的食欲,便于孩子消化吸收。
二是强调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A、核黄素、尼克酸等制剂,因为单纯靠摄入天然维生素而达到标准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增加牛奶、动物脏器、海产品、豆类和绿菜等含钙丰富的食品,必要时每日补充钙。
三是父母一定要认识到龋齿、视力不佳、中耳性听力障碍对孩子身体的危害性,如果孩子患有这些疾病,父母应及时给孩子矫治,以免贻误终身。
标签:育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