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人们的工作、学习等方面均会涉及到各种领域,而且各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均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该领域的要求,则需不断开发此方面的应用系统,从而使得开发出的系统能够应用于该领域中,进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以下所要讲到的供配电工程一体化职能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就很好地解释了其是为了满足供配电工程设计需求而研制的,并且该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供电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需求而研制出来的。
关键词:供电公司;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实现
1 智能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原则
1.1 智能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环节
智能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主要环节包括下述几方面:
①机构设置一体化,对于整个配电网实行统一化运作和管理,及时将电网运行的状态反馈到运行和管理中心。
②对人员设置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各部分工作人员都能严格按照调控一体化系统进行运作。
③能实现对配电网的在线监控,在故障预警和运行状态方面及时反馈等。
1.2 智能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原则
要确保调控一体化技术的高效运行,在设计时必须满足基本原则,即:完整性、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
2 配电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主要方式
第一,在调度运行和维护管理电网功能这方面,调控人员主要负责配电电网的调度运行和电力设备运行工况状体的监控、远程遥控操作等工作。当调度命令下到运行维护操作工作站时,运行维护操作管理人员就要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巡视、消缺、现场操作以及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 其次,在调控集成一体化管理模式中,调度中心运行人员不仅要根据电网运行数据制定高效节能的调度运行计划,同时还要能够掌握设备的实时运行工况状态,根据运行数据信息及时、全面、准确的制定各类运行维护策略,当出现事故时,下达事故异常处理命令及时排除故障。
第二,智能配电电网调控集成一体化系统可以提高配电电网调度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其监控维护管理范围大,能够适应智能辅助大配电电网建设发展需要。 智能配电电网调控集成一体化系统中调控中心应具有一套先进的调度运行监控系统作为技术支撑,实现配电电网调度运行的监视、分析、培训、以及信息发布等功能,另外还应具备信息数据分流分区处理、遥控校验与操作、故障动态分析判断等监视控制功能。
对于区域复杂大电网而言,按照一个地市建立一个集中调控中心,并按作业半径设置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运行维护操作站。智能配电电网调控集成一体化系统按变电站无人值班、调控集控中心每天二十四持续值班、运行维护操作工作站少人值班的原则构筑。
3 智能配电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目标和调控模式特点
3.1 智能配电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目标
智能配电电网调控,从根本上说,就是根据实时的监控数据信息,实时监控电网安全运行的状态,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则及时准确分析故障出现的位置和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控方案和检修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配电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智能配电电网的调控主要依靠的是电力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技术,通过模仿调控人员日常的调控工作过程,提高配电电网调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建设配电电网调控调控一体化系统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智能配电电网的实时控制和监测,提高配电电网调控的效率,而且还要实现对配电电网故障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为故障的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确保配电电网调度的可靠性以及故障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智能配电电网调控模式的特点
当前,在配电电网调控方面,国内主要存在三种调控模式:
第一种是传统的调控模式,也就是24小时轮班制;第二种是集控中心模式:设置一个监控和操作的集控中心,每个集控中心负责一定范围内的变电站,实行的也是24h轮班制;第三种是操作团队+监控中心模式:每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监控中心,按照作业半径把工作团队划分成若干个小分队,负责区域内配电电网的调控工作。
配电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运行模式的特点有:第一,节省大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对比较简短;能准确而全面账务电网运行情况,快速而准确下达故障处理的命令;第二,调控一体化系统设计是集调度和集控为一体的;第三,三级运行管理框架,分别是:调度、集控和运行维护操作;第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高,对功能和责任分区的要求也比较高;第五,多系统、多级别设置,互备功能的扩展和提升;第六,在正常情况下,各个系统之间独立运行,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则调控完全可以接替集控,而集控则可以接替调度中的SCADA功能,完成配电电网运行的调控工作;第七,集控系统不用维护,由调度系统统一维护。
4 智能配电电网的电力配电调控一体化建设
4.1 提高配电电网的管理模式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智能配电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工作,就需要根据电网的运行的现状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与互换性。同时,在监理配网一体化管理时,还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集合,并按照国家指定要求进行操作。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在发展时,主要对一些变电设备、输电电缆等部分进行管理,如果在管理时没有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就会对电力系统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智能配电电网调控管理时,需要将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4.2 有关GIS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智能配电调控网控一体化可以将SCADA系统进行智能化创新,并其中的监控隔离、配电网调度系统进行远程操控,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没有没有安装只对的自动化线路进行优化,并按照国家指定的要求进行操作。而监理GIS配网调控一体化就可以在自动化配网管理的方式下进行操作。另外,还可以在GIS平台上制定对应的电子地图,方便工作人员观看了解更具体的地理位置,并对其配网进行管理、操作,从而保证电网在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3 提高配电网的管理能力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智能配电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工作,就需要解决盲目调配问题,为员工设置对应的管理特点,并通过SCADA和GIS进行操作。将SCADA中分功能融入到GIS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网数据中的准确性。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如果操作不顺利就会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工作,并为其设置对应的电网模型、设备台帐,并将电网中的静态参数进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另外,还要设置对应的集成机制,将SCADA与GIS中的有点体现出来,通过计算机展现出来,为其制定对应的模型图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
结语
构建完善的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系统,可以保证我国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如果发生故障也可以及时的进行维修和管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关企业必须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突破技术瓶颈,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和配网调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邬新艳.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应用探讨[J].投资与合作,2014,(11).
[2]陈志胜.对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分析[J].大科技,2014,(25).
论文作者:赵增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操作论文; 故障论文; 配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