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论文_王毅

怎样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论文_王毅

(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富安小学校 兴文 64440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们多读书,首先我们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孩子们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显著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渐渐能够按照需要去感知事物。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他们兴趣的选择性正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中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时是几个字或整句合成一起看的,并非每个字逐个看出。当一个人注意某一对象时,便同时离开了其他对象(忽视那些明显不相关的信息),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就能在其他方面避免很多麻烦。当然,阅读的选择性随年龄的发展而发展,它与生理成熟有关,也与孩子的熟悉度、新奇度和重要性有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如果教师认为阅读过程始于文字,那么教学就会重视文字符号的解码技能,比如在读三毛的《送你一匹马》时,文中就有许多比喻和联想;如果教师认为阅读目的为追求意义,那就会教学生怎样从文章分析要旨,比如在读《爱的教育》时,应该从日记中得到德育。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阅读理解的结果,而不注重阅读理解的过程的现象,我不太赞同。我认为,对于什么是阅读以及对阅读认知过程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孩子们在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时,就应该让孩子们体验杜小康对“孤独”的理解,从而让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走向深刻。

那么,怎样把培养阅读兴趣落到实处呢?

一、通过教师研究、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加稳固。心理需求更加趋于一种向上的势头,并产生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体验过程中,通过对课外书籍中的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心里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让学生课外阅读指向更加明确。以“趣”带“读”,以趣“量”读的模式,在教师的正向影响下,会越来越爱书,阅读容量越来越大,阅读选择越来越趋向由起初常常从兴趣出发选择观察对象,到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需要去感知事物的特点和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改变以前只注重课堂不注重课外的偏向性教学框架。提升思想认识:课外阅读不是“抢课内”,而是“助课内”,转变了阅读教学中的功利思想。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点的发散,使阅读教学更加科学化,使阅读课堂具有延伸的空间。课堂渗透课外阅读,增加课外阅读指导性任务。利用课堂阵地,为课外阅读打开一条阅读活动通道。开展各种不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阅读兴趣。并常常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总结阅读,时间一个周或一个月不等,形式可以采用课本剧、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读后感征文比赛等。

四、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教师树立起一种真正的语文观。一个站在一定高度去培育人,发展人,自觉不断由“否定自我”到“探索实践”再到“指导实践”的教育过程,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上说的: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教学目的。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的理想不高瞻远瞩,不思前想后,只想让孩子们能在语文的世界里轻轻松松地畅游,体验阅读的快乐,至于他们游到了哪儿,我没有想那么多。

论文作者:王毅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怎样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论文_王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