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_张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_张勇

张勇(西宁市阳光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在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影响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9-179-01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工作极具特殊性,它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教师的思想、情感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它对学生的情感建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说话的态度、语气会直接给学生的成长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教师讲话时态度要诚恳、谦逊;语气要温和、宽厚。与学生交谈多用商量的口气,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在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要亲切地关注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体。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在课外要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关怀、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沟通与他们的思想感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温馨、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人格交流的生活互动关系。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设计巧妙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内心愉快,行动积极、观察、思维、记忆等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

例如:在讲授“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师提出了一个猜一猜的脑筋急转弯――人睁开眼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学生各个举手发言,有的说是穿衣服;有的说是掀开被子;有的说是睁开眼睛。答案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老师总结说:这样说明做事情是有先后顺序。接着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做事情的先后顺序,最后再导入学习的内容,既我们今天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的事情,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解决问题也有先后的顺序,即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顺序问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人容易接受。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提出的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老爷爷今年刚刚过完他的20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有多大吗?”全班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了20个生日的原因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年、月、日”点明所要学习的知识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结合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探索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10的分成”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一个分糖的情境:妈妈买来10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每人各5粒,因为这样公平。有的说:给表弟6粒,自己4粒,因为表弟年龄比自己小。有的说:我3粒,表弟4粒,还剩3粒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五、鼓励求异思维,萌发学习热情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能不拘于书本,不依照常规,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方法,是应该鼓励的。这种学习就是创造性学习。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创造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如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时,教学例2求实际距离,我先让学生看书自学例题,有不懂的提出来,有要提醒同学的也记下来,并思考有没有别的解法。除了书上的方程解法,学生还想出①500000cm=5km,5×10=50km

②10÷=5000000cm=50km评议时,学生觉得自己的方法比书上的简洁。通过一题多解,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唤起了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形成巨大的学习动力。

六、磨练意志,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组织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数学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盎然的活动,抽象的概念,繁杂的计算,多变的思路,严谨的逻辑时常困扰着学生。意志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认识自我,产生积极的情感,维持对学习的热情。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会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下苦功夫,努力稳定学习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呢?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讲一些名人故事,事迹,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如祖冲之百折不挠寻求圆周率的精确度,陈景润矢志不渝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还可以讲述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蒙难前还高喊:“不要动我的几何图。”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组织质疑、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争论,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课后,可设计一些适度的难题,思考题,趣味题等。使大多数学生在跳一跳以后能摘到“果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给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究、拼搏。学生就会情结高昂,思维活跃,感受到克服困难的乐趣。

总之,我们应通过对教学的设计,注意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生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情商得以开发和培养。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_张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