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僵化到失控——俄历史学家谈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教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学家论文,教训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苏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1月25-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俄罗斯历史学家罗·麦德维杰夫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作了报告,其中分析了苏共由于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失误导致党亡政息、联盟解体的深刻教训。
麦德维杰夫指出,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必须不断向前发展才有生命力,苏联的社会主义经过前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思想僵化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思想混乱,到苏联解体前夕,已经没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了。1966-1985年,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虽然各种政治理论书籍出版了不少,但没有一本引起人们的兴趣,更不用说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了。苏共中央发布了大量文件和学习材料,但都是教条主义的,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创新。从经济发展上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有了一些松动的迹象,当时苏联出现的一些自然垄断性集团,如石油天然气集团等,至今仍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但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方面,却看不到任何前进的苗头,完全是一种僵化、停滞的局面。
这个时期,在苏联以外的地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出现了向前发展的趋势。以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为代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谨慎地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人提出欧洲共产主义,主张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中国也反省自己的建设历史,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大胆而富有新意的改革试验。这些开创性的思想和实践,在苏联不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引起部分苏共领导人的敌意和排斥。
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人们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他能促使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创新。但遗憾的是,一方面,戈尔巴乔夫自己缺乏一套明确的观点和主张,投机心理很明显;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更关注外交问题,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以及其他社会政治问题缺乏兴趣。他的政策和思想常常是自相矛盾的:一会儿强调市场,一会儿强调加速发展,一会儿强调政治改革……从根本上讲,他同当时很多苏联政治家一样,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总希望一项政策在几天内就奏效,就取得明显的成果。不然,他就改变思路,改变方向。
“新思维”本来是要放弃教条主义,从新的角度考虑各方面问题。但是,戈尔巴乔夫不但希望苏联人接受“新思维”,他还希望全世界都接受。也许戈尔巴乔夫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但在国际矛盾十复杂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厢情愿,完全不符合现实实际,最终沦为空想和笑谈。
“公开性”刺激了民众的政治热情,激发大家都来关心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报刊发行量一度激增,各种沙龙空前活跃。可是,戈尔巴乔夫没能很好地引导民众的积极性,成为这个积极性的带头人。当时,各种文章都发表,各种观点都出笼,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反对斯大林、反对列宁甚至反对戈尔巴乔夫本人的文章。报刊上充斥着对苏共和社会主义的攻击,把苏联历史说成一团漆黑。面对这种情况,戈尔巴乔夫惊慌失措,步步退让。他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却没能采取有力措施来捍卫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反而用共产党自己的报刊给反共言论提供了论坛。在外交上,也是轻率从事,处处让步。这时候的戈尔巴乔夫,好比一个不熟悉飞机性能的飞行员,糊里糊涂地把飞机开上了天空,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降落,也不知道该在哪儿降落。
80年代末,苏联思想理论界出现一种反常现象。一方面,社会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鼓吹自由主义,主张全盘西化。经过一段时期的分化组合,叶利钦成为这股势力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苏共党内形成一股保守势力,他们不是以列宁主义为旗帜,而是以斯大林主义为旗帜,思想僵化,抵制改革。真正需要而又缺少的,是一支强大的有建设性意义的中间力量。尽管有一些理智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这一点,但在当时的混乱条件下,极端主义盛行,各派势力都在大搞示威游行,他们的实际作为有限。
客观地讲,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他的社会支持率是很高的。群众的口号是“拥护戈尔巴乔夫,帮助戈尔巴乔夫”。面对这种有利形势,身为党的总书记,他却无所作为。直到1990年,戈尔巴乔夫才下令制定新党纲,理论基础是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这时候,群众的口号已经变成“要叶利钦,不要戈尔巴乔夫”了。新党纲在1990年7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八大上获得通过。一年后,就爆发了“8·19”事件,叶利钦借机发难,苏共被解散,联盟遭肢解。所以,新党纲对苏联社会的变革基本上没有产生什么实际影响,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想起它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继续恶化。群众支持了叶利钦,情况却变得更糟。于是,群众变得消极了,对所有政治家都失望了,谁的话也不愿听了。群众要看的,是他们实际上做得如何。普京现在之所以有较高的声望,就是因为他毕竟有一些实际行动。至少他在电视里一露面就好像一直在行动,一直在解决问题。效果如何,当然要看今后的发展,但民众还是认可这一点的。相反,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总是夸夸其谈,一讲就是一个小时。叶利钦虽然没有戈尔巴乔夫那么多话,但他总表现出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群众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
由于对政治家和政治生活的失望,群众由激动到平静,由平静到麻木。人们的思想已经被搞乱了,对一切许诺都不再相信了。后来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群众表现出空前消极的态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政治迷茫所导致的政治冷漠。
苏共解散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还在;苏联演变了,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者还在。他们自然要寻求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俄罗斯现在有十几个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派别,但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和有影响力的领袖。戈尔巴乔夫成了叛徒,在人民群众中的支持率很低,甚至是负支持率(比方说,有1%的人支持他,可能带来10%的人反对他)。其他政治风云人物也成了过眼云烟,没有一个人赢得群众的持久信任。可以说,今日俄罗斯的进步思想和进步力量,完全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现在回过头来看,苏共垮台的深刻原因在于:几十年如一日的意识形态不做任何改变,并且完全按照领导人的说法去说,没有丝毫讨论的余地;然后又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实现思想理论上的脱胎换骨,结果导致党内外一片混乱。像苏共这样一个大党,必须逐渐增加民主的成分,不断补充新的东西。民主是大趋势,但民主也是一种长期才能形成的文化社会氛围。它不同于某种政治体制,朝夕之间就可以建立。发展成熟的民主,是苏共没有解决的任务,也不要指望苏共之后的俄罗斯能在短时间里解决。
(陈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