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总结防范对策。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血液、粪便、分泌物、痰液、尿液等样本1000份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的不合格标本,以及不合格原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送检标本当中有不合格标本82份,不合格率为8.20%,其中以中段尿不合格率最高,达到20.48%,其次为脓液样本不合格率18.18%,再次为粪便样本10.71%。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采集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07%,其次为送检不及时12.20%,未使用无菌容器、血液污染采集分别占到4.88%。结论:为了加强临床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提高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效果,要做到定期总结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率,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315-02
随着医疗水平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且发展迅速,临床实践证实,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的合理配药、医疗工作顺利展开提供有效地指导,因此保证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性非常重要,若送检标本不合格将对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1]。本次研究对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血液、粪便、分泌物、痰液、尿液等样本1000份合格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血液、粪便、分泌物、痰液、尿液等样本1000份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的不合格标本情况。
1.2 方法
由检验人员对接收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检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检查标本的外观、采集时间、检查分析以及复查等途径确定是否为不合格标本,将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详细记录下来。根据采集的类型以及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标本不合格标准根据《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认可实践》执行[2]。
2.结果
2.1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
送检标本当中有不合格标本82份,不合格率为8.20%,其中以中段尿不合格率最高,达到20.48%,其次为脓液样本不合格率18.18%,再次为粪便样本10.71%。具体统计结果见表。
2.2 标本不合格原因与所占比例
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采集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07%(55/82);其次为送检不及时12.20%(10/82);未使用无菌容器(4/82)、血液污染采集(4/82)分别占到4.88%;再次为分泌物采集污染3.66%(3/82)、中段尿留取污染3.66%(3/82);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存在错误为2.44%(2/82),非标准痰液为1.22%(1/82)。
3.讨论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微生物检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成为各个科室的应用重点,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标本不合格等诸多问题,对临床医疗的顺利开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次研究对1000份微生物标本进行了分析,统计出其中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82份,所占比例为8.20%,其中以中段尿不合格率最高,达到20.48%,其次为脓液样本不合格率18.18%,再次为粪便样本10.71%;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采集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07%,其次为送检不及时12.20%,未使用无菌容器、血液污染采集分别占到4.88%;再次为分泌物采集污染3.66%、中段尿留取污染3.66%;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存在错误为2.44%,非标准痰液为1.22%;由此可见,标本采集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4]:(1)无菌观念淡薄,未将标本采集方法与注意事项及时向患者与家属详细讲解,导致标本留取随意,造成污染。(2)医护人员比较紧缺,无法做到现场指导样本留取。(3)护士查对制度不严谨。(4)检验人员对于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缺乏认识,造成采集样本转运不及时,存放时间过长。(5)新进医护人员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缺乏认识,未严格选择无菌容器等。
针对上述原因,我科制定并实施以下防范措施,以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1)定期对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让医护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标本的采集。(2)强化标本及时送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对标本送检的管理。(3)加强临床科室与微生物实验室之间的沟通,核收标本发现不合格标本时要根据评估与验收标准立即告知临床,并说明不合格原因,建议重新运送标本,避免因错误结果影响临床治疗。(4)为临床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制定检验标本采集手册人手一本,手册内容包括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检测时限与采集注意事项等[5]。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临床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提高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效果,要做到定期总结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率,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媛,柯培锋,庄浩林,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 34(20):2738-2739.
[2]黎从飞,周照华,杨永先.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医疗装备,2016,29(16):162-163.
[3]张静.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布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6,22(30):62-63.
[4]陈霞.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9):706-708.
[5]杜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4):693-695.
论文作者:张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标本论文; 不合格论文; 微生物论文; 原因论文; 样本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粪便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