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铁路改革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发展论文,中国铁路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之窗
如同任何一个大系统都与周围的系统发生着密切联系而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内的一个系统一样,我国铁路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同时,也如同任何一个系统都在伴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样,我国铁路这个大系统,无论是在五种运输方式中,还是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方面,都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本文从我国铁路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运输管理体系的改革,铁路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现实途径,铁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应能找到动态平衡的位置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等方面,概述我国铁路改革发展的趋势。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呼唤着铁路的改革
1.我国铁路具有多种属性,既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又是多类型企业群体。除铁路运输企业外,还有以机车车辆为主的铁路工业企业、基建企业和物资供销企业以及多种经营企业,自成体系,门类齐全,构成了为运输主干服务的支干系统。在全部铁路企业中,铁路运输企业占据中心位置,其他铁路企业则是应运输企业之运而建立,随运输企业之需而发展。铁路系统本身既有居于主导地位而应优先发展的优势,又存在着领导体制、管理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弊端,严重阻碍着铁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市场经济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强烈要求铁路尽快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2.铁路领导体制限制铁路走向市场。多年沿革形成的政企合一、垂直领导、高度集中、半军事化的独有特点,使铁路既有显著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优势,也使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铁道部政企合一的领导体制,造成了政企职能不分,管理行为不规范,政府的行为过大,而企业行为往往难以到位,宏观调控管理能力发挥不够,微观具体指挥过多的局面,以致出现对企业管得过多、过细、过繁、过死,以及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评比多的现象,铁路基层企业缺乏活力,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3.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影响铁路走向市场。现行的运输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跨度过大、管理层次重叠、管理职能交叉等突出问题。造成外部协调困难,地方政策运用不足;内部责权难分清,利益难平衡,相互矛盾多,影响全路运输统一指挥的顺利实施。必须对目前的运输管理机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4.铁路运输经营方式不利于铁路走向市场。多级法人经营同一资产,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铁道部在运输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经营上统收统支统分,全路实际是一个大企业,经营管理权在铁道部,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有责而无权。全路一口“大锅饭”,由铁道部统负盈亏,铁道部各业务部门和铁路局、铁路分局都未真正承担盈亏责任,导致支出攀比、成本攀升、人员膨胀、效率低下,使铁路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5.铁路运输计划体制不适应铁路走向市场。目前铁路实行的运输计划为月计划,实际上受理货主要车计划需提前20-25天,并过23-25天后,才能得到是否批准的通知,批准后还要等待安排装车和担心计划是否落空。这种计划体制使货主积压流动资金,容易失去市场机遇。这与发达国家铁路的周运输工作计划和我国公路、水运等运输工具的货运办理方式都有很大差距,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铁路的运输计划体制显得异常死板,异常被动,已很难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需求。
6.铁路的运价体制制约着铁路走向市场。铁路运价缺乏与成本、物价相联系的形成机制,运价调整靠一次性报批,滞后于其他产品价格的变化,使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既不反映成本,也不反映产值,导致铁路运价长期偏低,全行业出现亏损。同时也造成了铁路运输利润的大量流失,价值无形转移,运输价值得不到合理补偿,使铁路运输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运价也丧失了调节供求关系的基本功能,刺激了不合理运输需求的增长,造成大量运输能力的浪费,加剧了供求关系的紧张。
7.改革开放是推动铁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铁路历史性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铁路在社会生产系统中、在基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但铁路存在的这些严重问题却阻碍着铁路发挥应有的作用,使铁路失去了在运输业主导地位应有的风采。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铁路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的现实途径
1.深化铁路改革方向是实现政企分开。要把政府职能进一步集中到政府,而把企业职能进一步授予企业。铁道部机关要完善宏观调控职能,在保证运输调度指挥的前提下,着重在路网发展规划、建设资金投向、国有资产监控、企业行为导向等方面加强宏观管理;同时,相应地弱化部门微观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无论是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演变过程,都揭示出这个道理,铁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最终只能在政企分开的条件下进行。
2.铁路工业、基建、物资供销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最有可能率先打破过去的传统管理,首先裂变出铁路系统,走向社会,进行重组,打入市场。铁路工业将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基建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经营自主明确、要素市场发育、中介机构健全、经营开放有序的建筑市场,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规范由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构成的建筑市场经营主体的经济责任和经营行为。建立和培育劳务、建材供应、资金、机械设备租赁以及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市场,并逐步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物资供销企业在坚持为铁路服务的前提下,可以改革供销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形成多元化市场购销主体。
3.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的难度最大,多年的政企合一管理给铁路基层企业染上政府管理的色彩,“高大半”的特点使运输企业既有服从统一的长处,也形成了难以独立经营的负效应,基层运输单位始终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市场经济的大潮迫使运输企业必须走向市场,舍此没有出路。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不同的运输性质,采取不同的对策,积极探索走向市场的形式,推进铁路运价改革,推进铁路运输计划的改革,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除对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指定物资确保运输,并由国家确定运价,或以一定方式补偿政策性亏损外,其它物资运输原则上应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市场机制,合理地配置运力,把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更多地还给企业。
4.必须重构铁路管理体制,划小核算单位,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铁路运输现代企业制度。铁路运输企业的重组,也以按“块块”划分,原则上以分局为基础进行公司制改造,组建区域性集团公司;也可按“条条”划分,组建线路公司,形成路网性的运输公司。公司的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对经济比较发达的铁路可以改造成这种形式,有利于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二是铁路集团公司,按照资产和专业关系把企业分别改造成核心企业、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同时大力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控股、参股公司,还可以吸收职工和社会资金入股,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的铁路集团。改造的步骤可以有限责任公司起步,先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然后根据铁路行业特点组建铁路企业集团公司。
5.建立与运输市场供求相一致的运价体系,是铁路走向市场的基本条件。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重要的一点是能否吸收企业法人和个人资本。如果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或超过一般工业企业,就有条件吸引外来资本,否则将是不可能的。目前,在铁路运价仍由国家管理的情况下,国家物价管理部门应对铁路运输成本进行测算,制定运价调整系数,保证铁路合理的成本支出和社会平均利润,鼓励铁路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的有关原则和法规拓展经营、参与竞争。鉴于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缺的实际,国家应对铁路运力的分配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多种形式,允许铁路在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指定物资运输的前提下,以少部分运力面向市场,实行协议运输。下一步则应重新界定国家和铁路部门的运价确定权限,国家要在宏观管理的前提下,给予铁路部门、铁路企业相应的运价确定权限,如优质优价、季节浮动运价和新路新价。在目前国家没有大幅度提高运价水平和改革运价形成机制的情况下,铁路企业则可采取边缘松动、局部突破的战略和加强内部管理、剥离非运企业的措施,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
6.铁路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应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建立铁路运输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认真落实《条例》。全面贯彻《条例》和铁路的实施办法,把《条例》赋予企业的权力全部归还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四自”能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
——理顺产权关系。使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铁道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终级所有权,铁路运输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负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和严格内部经营管理,强化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抓好“三项制度”改革,加强技术开发,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培育铁路运输市场。在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运输计划的同时,使计划外部分的运力资源进入市场,成立商务中心,改进计划管理,实现部分运力资源市场配置,为建立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市场作好准备。
——加强法规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有关法规、法令要进行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并根据需要及时制定新的法规。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铁路改革,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从而减少思想阻力,奠定思想基础。
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寻求和确定铁路位置
1.铁路系统在社会生产大系统中的地位是随着铁路的诞生而形成,伴随着铁路的发展而变化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铁路在运输业中的重要地位虽然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是随着国家宏观改革形势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它运输行业的竞争,铁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寻求动态平衡,确定自己的位置,面向未来,加速发展,做好前瞻性的工作,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铁路自身的现代化。
2.异军突起的铁路多种经营企业,将成为铁路系统最有生机活力的组成部分,由运输主业的补充上升为分流主业人员、提高经济效益、与主业平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大力发展铁路多种经营是铁路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铁路多种经营发展要大胆改革组织形式和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投入,以实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为发展方向,建立起一批支柱产业,带动和凝聚其他多经企业的发展,在全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相当经营规模、较强发展后劲的新兴企业。
3.在深化铁路改革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铁路发展的迫切需要。铁路要抓住机遇,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充分认识到对外开放是加快铁路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利用经营稳定、前景良好的优势,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加快前进步伐,在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经验和人才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领域。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全路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充分利用地方政策,在努力拓宽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加快合资合作生产步伐、积极发展对外运输、扩大出口创汇、拓展旅游广告业务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4.依靠科技进步,加速铁路现代化进程。国外铁路改革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很多发达国家走过铁路民营和私营的改革历程,都记录了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由于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在90年代又都竞相发展高速铁路技术,使一度萧条的西方铁路走向了复苏。中国铁路的发展进程,同样相伴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奔向2000年,迎接世纪之交伟大创业的历程上,加速铁路的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科技兴路”的方针,实现铁路技术装备、行车指挥和运营管理现代化。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把铁路发展转移到以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牵引动力电气化、内燃化、车辆大型化、运营管理现代化和主要运输过程控制自动化、勘测设计和施工技术现代化,初步形成先进、适用、完备的铁路技术体系,使中国铁路形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多元经营的崭新局面,铁路将会在发挥运输骨干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