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_科学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整体性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不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便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实质上是个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今天得到强调、引起许多学者的争论,是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需要。

一、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不完整的现象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它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许多论断都有其合理的正确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的不够合理的一面。下面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择取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

1、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1]

这个理解似乎只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个哲学基本原理体系或一般原理体系,而不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不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应用理论部分及其实践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只看作一个哲学的、世界观的体系当然是不全面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包括它的理论应用部分也是不全面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部分和实践内容,那么我们又怎样去理解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民族化过程中形成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呢?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的统一,而且是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曾经做过一番深刻的论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一思想使得人们不能单纯地从理论的角度来讨论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一种历史现象,按照理论所力图解释和改变的历史环境来分析马克思主义。进而言之,它要求根据具体的政治实践和变化着的历史条件对理论所产生的意义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他进一步指出:“历史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若赞同理论与实践的能动统一,那就可以避免像宗教教条那样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是检验一切价值和效用的永恒真理。”[2](p194—195)

2、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3]

就其性质和宗旨来说,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还是从它的结构来看,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实践哲学的主要理论成就不在于它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性质和无产阶级斗争目标的认识,而在于它科学地发现和揭示了人类实践这一命题和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道路。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发现。有了它,也才有了所谓马克思主义,才有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种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中剔除出去的观点不仅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而且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

3、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3]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说成是“斯大林的定义”而拒斥之。与前一种观点一样,它把人的解放与社会发展规律割裂、对立起来。在此,我们应特别重视马克思的“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这句话。正是这句话揭示了人的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的关系的实质,从而构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是一种有党性的学说,其基本意义就在于它不是抽象地谈论一切人的解放的学说,而首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如果离开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大谈人的解放,是资产阶级也可以接受的,它抽掉了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只能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4、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完整性来说,这个定义缺乏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容,也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自然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科学思想则表明了它的价值意义。没有前者,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科学,没有后者,这一科学就没有实际意义。而就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质来说,缺乏其中的任何一个规定、任何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就此而论,将马克思主义定义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学说”,没有能够完整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同时,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不能没有其自然观基础。没有科学的自然观,就没有科学的历史观,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5、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1]

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理解为“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不正确的。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而是首先包括关于资本主义认识的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规律的研究而发现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各形态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丰富了他们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研究中得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结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在总体上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如果看不到它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就难以认识到其世界观、方法论依据和意义,也就否定了它的普适性。

6、关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1]

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革命”,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如果从狭义上来看,这种理解就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错误: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来看,这种理解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而是看作实证性的关于无产阶级具体活动的具体指导思想,从而贬低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一般性意义;二是从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任务来看,这种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取消了,以为马克思主义只对处于资本主义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对革命任务完成后的无产阶级执政活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指导意义。

7、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4]

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即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实现的条件、手段和目标的社会科学学说。这种观点与前面第4 种观点有些相似,明显缩小了马克思主义所研究的范围,同样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价值意义和自然观基础。

之所以出现以上不太完整的理解,主要是因为没有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没有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结构及其内在有机联系。

二、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就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即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过去对这个问题正如小平指出的那样“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提出问题后,引起了全党的重视,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人们对“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为关注。

1、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问题。要全面理解和回答“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对基本原理、基本特征的坚持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作出不同的回答,就会形成相应的马克思主义观。如:人道的马克思主义、民主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它们要么不正确,要么不全面。正确、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脉相承”的“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不丢老祖宗”主要也指不丢以下几方面: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基石;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社会理想;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四是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这四点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是保障马克思主义不变质、不变色的根本,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也是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观规律的关键所在。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体现。它是指马、恩及其继承者们创立和发展了的,经受了社会实践反复检验所证明了的那些科学原理,即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它主要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如: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反映论原理、历史决定性的原理。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以科技迅猛发展为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原理、“反映论”原理都已过时,都没有超出“旧唯物主义”,不能解释科技革命新成果,应当用现代系统论取代唯物辩证法原理;在唯物史观讨论中,也有人力图用社会技术经济形态取代社会经济形态。如称:“知识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崭新的经济形态”,说“媒介成为今后社会形态变革的唯一动力、区分社会形态的标志”等。有人将历史决定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成是否定人的意志作用的“机械决定论”;有人从总体上否定唯物史观,对它全面质疑、批判,贬之为“传统唯物史观”,要求“超越唯物史观”,代之以“系统史观”。二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所有制理论。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劳动价值论已过时,活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说“资本也能创造价值”,“资本家也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主张用“要素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进而否定“剩余价值论”。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基本原理。如,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法的理论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为由,否定“两个必然”的历史命运,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上述这些论调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挑战和否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严肃对待挑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它思想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次是指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党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层次是指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是相辅相成而又内在统一的。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坚持其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正如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所深刻论述的那样: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特征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5](P6) 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根本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因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5](P7) 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致力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根本政治立场的无产阶级学说。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5](P8) 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理论品质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5](P9) “不丢老祖宗”最根本的就是不丢这些!

2、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弄清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只有按照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根本要求去做,才能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即由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把握它,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反对任何割裂、肢解、歪曲、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和庸俗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通过深入研究,正确地回答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回应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如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出现的“过时论”、“破产论”、“失败论”、“终结论”,应作出科学的有充分说服力的回答,面对国内四个多样化带来的种种疑问,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宣传、说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

(3)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如江泽民所说,“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6](P539)。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中国重大实际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7](P538)。

(4)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正如胡锦涛所说,“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5](P10—11) 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须的条件、要求。理论创新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6](P537) 我们还必须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坚持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键

如前所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完整,主要是没有把握科学的方法论。所以,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关键是要坚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1、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个有机的整体,拆散后,不仅使这些部分不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而且也使马克思主义不复存在。如果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各种理论要素杂乱堆积,它就不能构成一个理论体系或学说,就经受不住其他理论体系的对比和批判,就得不到人们的赞同和信服,失去对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对于实践的指导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必须站在整体、全局和宏观的高度上,用联系的观点去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例如,通常人们根据恩格斯在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知识的有机总和,除了形成科学体系的上述三个组成部分之外,还应该包括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人类学等。所以,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三个组成部分,而应是十几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从形成起就是一个整体,相对分析、梳理出几个组成部分在文本中是相互融渗在一起的,而且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各个组成部分内部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需要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2、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认识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以,我们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本来面貌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来说,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就是认识的科学性要求。要达到这一点,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首先找出反映或者标志马克思主义整体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内容,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基本点”的理论内容,这就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8](P9)

3、必须坚持用实践的观点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总是与无产阶级的各国、各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不抽象地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总是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无产阶级的具体实践的结合中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反对从书本上寻找现成答案。邓小平认为,问题始终是“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9](291)。

4、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发展的呢?历史经验证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条件。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好例证。马克思主义要发展,根本的和首先的就 与无产阶级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9](P42)

四、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途径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马克思主义整体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认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要建立在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结构基础之上,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结构,依据不同角度可作出不同的划分。主要可分为:板块结构、层次结构和过程结构。

1、从学科构成看,马克思主义是“板块结构”, 即列宁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这种“板块结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这三门构成的学科板块存在着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完整科学体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

2、从层次高低和稳定性看,马克思主义是“层次结构”。它分为根本方法、基本原理、具体论断三个层次。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如图二、图三所示:

(1)从层次高低看:

(图二)

(2)从稳定性看:

(图三)

从图二、图三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层即最高层次是根本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它是统率其它科学方法的方法,是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如果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那么,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精髓,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所以它是“方法的灵魂”和“方法的方法”。对此,列宁有一个精辟的概括:“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这是第一。第二,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象黑格尔有时说的)、变化中来观察事物。……第三,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第四,辩证逻辑教导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10](P453) 这就是指唯物辩证法常常要提到的全面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及其方法。这四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灵魂、实质、精髓。克鲁普斯卡娅指出:这四点“扼要地指出了研究各种现象时应当作为行动指南的全部本质的东西”[11](P63)。 恩格斯也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2](P406)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稳定的一个层次。

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层次即中间层次是基本原理,它又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从类别看,有认识方法、认识规律的原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有揭示事物本来面貌和固有规律的原理——唯物史观的原理。从层次看,有具有最高普遍性的原理——唯物辩证法;有适用不同领域的原理,即自然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可分为一般社会发展原理,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某些社会的发展原理,如阶级矛盾、政治斗争、阶级、国家、革命、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的原理,如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剩余价值规律等)和思维发展规律。从学科看,如前所述,可以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领域中那些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比较稳定的一个层次。

马克思主义的第三层次即最低层次是具体论断。具体论断也即个别结论,是对某国、某时的形势、特征、状况、条件的分析判断以及据此制订的任务、策略。它具有变动性、非普适性、特殊性。如十月革命走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王明将其照搬到中国,造成党和红军的巨大损失。可见,具体论断有的有参考、借鉴价值,有的则没有此种价值。即使是可借鉴的经验,也必须结合本国情况,创造性地解决本国的问题。具体论断是无比生动、丰富、多样的,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生命力的突出体现。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就是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论断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这一层次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具有动态发展性。

3、从国别(民族)形态看,马克思主义是“过程结构”。 即马克思主义在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形成的具体国别(民族)形态和阶段形态。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可分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上述三种结构分析方法,既可相对独立运用,又可综合运用。三种方法相互交叉、渗透,优势互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科学体系,理解其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与板块结构的关系即三个层次与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第一层次根本方法无疑属于哲学;第二层次基本原理绝大多数属于哲学,只有少数属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层次具体论断绝大多数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少数属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第三层次具体论断与第三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有一种近乎重合的关系。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从板块结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而从层次结构来说,则是以第三层次具体论断为其理论终结的。正是由于第三层次具体论断与科学社会主义这种近乎重合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说第三层次具体论断并不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时,也就意味着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论断并不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在运用时必须结合各国的国情实际,走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过去,用板块结构、国别形态多一些,而对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运用和研究要少一些,这个薄弱之处应予加强。今后,要全面、综合运用,以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

总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我们比较赞同梁树发同志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1]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坚持中发展,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这一热点中,我们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