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三+综合”的化学学科_化学论文

面对“3+综合科目”化学学科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目论文,学科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教育部先后在广东、山西等省试行“3+X”新的高考模式,将于2001年在全国各省推开实行,其中将以“3+综合科目”为主要改革方向。“综合科目”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面对“3+综合科目”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 中学化学学科怎么办?

一、看好自己的“门”,即注重化学学科“双基”的夯实,做好学科内的综合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判断、推理的材料。如果没有扎实的“双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不可能灵活应用“双基”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立足课本,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是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双基”的培养训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落实“双基”,在参与中培养技能。

例1 IF与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IF是由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B.IF可与H[,2]O发生反应生成HIO和HF

C.IF有较强的还原性

D.IF与H[,2]O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本题以化学基本知识为载体,考查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卤素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而IF由两种非金属性不同的非金属元素组成,所以IF是极性分子;与H[,2]O反应生成HIO,HF,各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均没变化,但IF与卤素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单质也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答案为C。

二、打开自己的“门”,即注重化学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结合和渗透,做好跨学科的综合

中学各学科分立设置,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事实上,在构成人才素质的问题上,中学各学科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学的课程体系,每个学科只是这一体系的子系统。因此,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结合和渗透,是理所当然的了。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做到“在知识上互相迁移,在方法上互相借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跨学科地思考问题,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例2 试解释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浊液与溶液则无此现象。

解析:这是一道化学现象、物理解释的综合能力测试题。浊液、溶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不同。溶液分散直径太小,光在这种粒子上的“散射”极弱,光线通过时基本是直线传播,而发生“透射”;浊液中分散质的颗粒太大,光线通过时发生“反射”;胶体由于胶粒大小基本与入射光的波长接近,故发生“散射”而产生“丁达尔现象”。

三、走出自己的“门”,即注重化学学科与社会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与社会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都十分关注的化学教学热点,因为科学的整体化和综合化已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当代人不但是科学技术的消费者,更应该是科技的创造者和科技道德规范的捍卫者。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消除或克服脱离实际,把化学教学搞成单纯学术研究的现象,从而使教学双方都认识到,学习化学是为了用化学,学好化学大有用武之地。

例3

水在自然净化中要把有机污染物自发地转变为简单的无机物,需要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使有机物中碳、氢、氧与O[,2]反应生成CO[,2]和H[,2]O,1L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所需的氧的量称为生化需氧量(BOD),用g/L为单位表示。如果水中的氧比BOD少,水就发臭,鱼和其他淡水生物不能生存。某地区一条河水中含有机物的浓度为0.01g/L,此有机物化学式为C[,6]H[,10]O[,5],在正常压力条件下,O[,2]在水中的溶解量为0.0092g/L。

(1)写出此有机物在O[,2]条件下转化为无机物的化学方程式。

(2)这条河水的BOD是多少?河水中鱼类能否生存?

解得x=0.0119g/L,即BOD的量为0.0119g/L,河水中的BOD超过了O[,2]的溶解量,故鱼类不能生存。

新的高考模式改革,特别是实行“3+综合科目”高考, 给化学学科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更需不断地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标签:;  ;  ;  ;  

如何面对“三+综合”的化学学科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