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燕妮
(桂林市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和预后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并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随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再住院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和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LVEF和LV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血浆BNP水平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正相关(r=0.812、0.862,P<0.05);LVEF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负相关(r=-0.628,P<0.05);死亡患者死亡前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6个月可知,相较于出院时血浆BNP水平正常的患者,血浆BNP较高的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表现为正相关,且血浆BNP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浆BNP 相关性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73-02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时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具备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受到了大量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采取有效指标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确诊以及对预后进行评估属于重点研究内容[1]。有资料报道称,在心力衰竭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2]。本次研究就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和预后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患者原发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同时对机体存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以及明显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排除。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5~88岁,平均(66.7±5.7)岁,参照纽约心脏协会提出的心功能标准,包括30例Ⅱ级患者,50例Ⅲ级患者和20例IV级患者。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82岁,平均(65.1±4.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在入院后第2d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在接受体检时采集其空腹静脉血,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测量,若血浆BNP水平为0~400pg/mL,则结果正常。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LVD以及LVEF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对其随访过程中的再住院率进行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和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LVEF和LV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血浆BNP水平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正相关(r=0.812、0.862,P<0.05);LVEF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负相关(r=-0.628,P<0.05),见表。
表 对照组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血浆BNP(pg/mL)LVD(mm)LVEF(%)
对照组(n=40)238.81±34.5637.88±2.5652.91±3.30
NYHA-Ⅱ级(n=30)1247.25±193.4745.51±6.6444.41±4.02
NYHA-Ⅲ级(n=50)2362.10±322.7151.30±7.1036.53±3.91
NYHA-IV级(n=20)3357.45±417.1061.24±9.2431.11±2.72
F15.27811.67810.142
P0.0010.0010.001
2.2 不同血浆BNP水平和预后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中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死亡,死亡前患者机体血浆BNP水平为(3251.13±447.85)pg/mL,相较于入院时患者的血浆BNP水平(2271.65±357.71)pg/mL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出院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院时血浆BNP水平仍旧高于正常范围的41例患者死亡2(4.88%)例,再住院13(31.71%)例,出院时血浆BNP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54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再住院3(5.55%)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和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LVEF和LVD差异均十分明显,LVD、血浆BNP水平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正相关(r=0.812、0.862,P<0.05);LVEF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负相关(r=-0.628,P<0.05)。提示血浆BNP水平可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进行有效预测,其可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浆BNP水平较高的出院患者的预后明显更差,提示BNP水平和心力衰竭的预后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对血浆BNP水平开展监测,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得到有效判断。
综上所述,血浆BNP水平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表现为正相关,且血浆BNP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参考文献】
[1]康晓平,苏婷婷,刘远志.联合脑钠肽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诊断早期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0):63-67+157.
[2]李靖,褚洁,周晓雷,等.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09):3609-3615.
论文作者:庄燕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血浆论文; 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统计学论文; 程度论文; 表现为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