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感受来源于街道,街道景观建设对于城市形成提升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就城市规划街道景观设计、定义功能及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功能类型;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道路的规划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虽发展迅速但尚未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和支持。各地的规划建设道路不能千篇一律的照搬理论而不经过深入细致地考察就盲目进行规划实施,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有完善的理论来指导进行,我想这也是规划设计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1街道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街道的形式可以用一系列词汇来分析阐述,这些词语指出了一系列相反的性质,如直或弯、长或短、宽或窄、闭或开、规则或自由;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分析,街道都有两种和形式直接关联的特性;那就是,街道在任何时候既是道路又是场所。街道的发展过程就是古代城市的发展史,城市就是在集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的商业行为就是在街道上进行的,日积月累,街道的道路功能才在此基础上渐渐形成。而同时这些道路又形成了特定的商业场所空间,街道的功能是“街市”和“道路”两方面的混合体。街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片区,道路是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定义街道的两种主要类型:城市中的街道和城市之间的道路。街道通常意义是指城市或村庄中的道路,具备一定宽度的小巷。街道是一条重要的路,它是相邻房屋之间的线性表面,其上有运动发生。这里所分析的目的是要指出街是在相邻建筑之间闭合的、三维的表面。笔者认为街道是城市主要公共空间中至关重要的器官。“当你想象一座城市的时候,是什么会首先映人你的脑海?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显得很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整个城市也是沉闷的”。当行人中的大部分人可以方便地以各种方式使用街道时,街道上的行为活动就会发生。在街道设计中呈现出的最有用的自然因素是使用者的密度,土地使用的配置,行人与车辆间的相互作用,结构和秩序。
2城市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形式单一
有些地方就是简单绿化,公路两排就简单的种植上树种,没有整体艺术性,看上去也不是很美观。因此,需要在艺术性原则上进行绿化。这个原则把握对于开展后续工作有重要性作用,这个可以满足植物以及生态保护需求,又可以在艺术上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向人们呈现出生态美。因此,在进行建设时,应该坚持科学性以及艺术性原则。
2.2片面绿化,不够人性化
进行绿化时,只是为了绿化而绿化,无法体现出绿化规范性和科学性,人性化程度不够。例如:在进行建设中应该将人与人这个和谐关系融入其中,这个原则要坚持落实下去。因此,需要根据该地段进行科学绿化,根据该路线线段,建筑物整体形象进行合理的绿化。
2.3使用外来物种
有的城市在进行绿化时,需要外来物种,这些物种不适应该地区气候,导致绿化成本提升。因此需要,做好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工作,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气候,种植合适本地区的植物,种植的面积以及种植量应该同城市规划相关,一般而言选择的树种都是本地区的树种,这样成活率比较高。对城市绿化起到的作用也比较突出,因为这些树木生长能力比较强,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能够发挥出优势,而且这样的树种比较容易管理,投资也比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与整体环境不协调
园林建设要基于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开展,需要保障和道路形式相同、道路长度一致以及道路宽度符合。进行种植时,最好能够体现出节奏美,这才符合道路绿化需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街道这种道路形式在用作交通用途时,通过的车种复杂多样,车行速度与其他道路相比车速较缓慢,来往人流车流较多,城市街道按功能可具体分为三种: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街道、以商业功能为主的街道、以行政办公功能为主的街道,在规划设计街道的时候应强调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功能性因素,综合考虑人文、地理、历史、习俗和使用功能等多方面的用途,在其景观设计时还要考虑它的可读性(美好的有特色的街道环境景观会令人自发地产生美的感受和联想以及民族认同感)与公平性(为市民无偿提供各种各样的使用功能,包括无障碍设施和公共活动器具便民设施等)。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以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生理生活以及精神上的需求,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提倡以人为本位反对以神为本位。在城市设计中,设计者也要以人为本,一个设计的成败,水平高低,就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生理及精神需要,是否符合人行为的标准和户外出行的需求。所以,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主导的城市生活中,步行空间的设计程度就已经体现了设计师考虑人本主义的程度和对人本身价值的一种肯定。很多街道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人的因素,只考虑到车的通行。应该在设计步行道时将休憩和停留的小品和建筑以及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考虑进去。
3.2坚持从整体出发的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标示、色彩、历史文化等。鲜明的城市个性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但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各个小环境的个性要统一于一个城市的共性。正是有了这砦共性的东西才形成了城市整体特征和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当然,这不是说在城市道路设计上要千篇一律,而是在设计中要共性中有个性,个性中有共性。在形式上、色彩上、文化背景上、地域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的表现上,既满足城市景观的统一,又满足各个道路景观丰富多彩的需要。
3.3注重文化性和实用性
街道在设计时要对建筑的文化性与历史延续性进行充分考虑,建筑沿街的底层外立面部分要精心设计,突出人们对街道作为生活功能性和文化底蕴的理解,设计时不光要考虑功能性、实用性还要考虑城市街道本身应该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和历史递进感,有地方特色的街道才是有生命的街道,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态型思想,不会在设计上趋于大同,现在有许多的街道设计,设计者在设计中只是千篇一律的照搬照抄,结果造成南北城市一个样,大城市和小城市一个样。同样,在设施小品的设计中也要考虑文化内涵还要在造型上与环境相协调,同时要兼顾系列化、标准化;材料的选择上既要有地方性也要有现代感。沿街广告设计不宜过大,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立面的体量与立面风格,突出指向性和功能性即可,在风格上尽量和街道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不要盲目突出广告本身,要强调其色彩,体量以及易亲近性等。在绿化设计上,由于街道上行人数量较车行道多,应尽量少用草坪,除行道树外,其他的绿化形式适合采用带花池的花坛或者花境,同时还要考虑亮化问题,使绿化在夜晚不至于显得漆黑一片没有生机。
3.4注重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的引进是在人们盲目扩张城市,破坏环境,工业污染后人们重新认识生态重要性的时候逐渐提出来的观念,现代城市道路建设、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破坏原有自然生态,造成自然景观的损坏,城市道路网更使城市景观碎裂化加剧,对相邻景观物种的交流起明显的屏障作用。因此在道路设计中,一定要重视道路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生态效应。
4结语
街道是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如今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决,原有的设计理念及规范已渐渐的不适应这个时代,我们的设计工作者也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对现有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状况做出思考和研究,以期使设计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趋于必然,共建我们美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王伟.建筑设计意象的造型表达[J].华中建筑,2007(1):123-127.
[2]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100-101.
论文作者:尤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街道论文; 城市论文; 道路论文; 功能论文; 景观论文; 树种论文; 是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