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方桐清[1](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张全全[2](2019)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现状研究 ——以Y职业院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校企合作育人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目前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企业文化如何与学校文化对接、职场文化如何与大学文化对接已成为困扰学生步入未来职场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学徒制作为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下高职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高度对接与融合,是开拓校企合作之路的重要路径。以现代学徒制为视角,对校企文化对接进行探索与思考,目的是在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场发展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现代学徒制为视角,研究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选取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较好的高职院校——Y职业院校,以该职业院校为例,对其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调研。通过设计合理的访谈提纲,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相关师生和企业负责人做大量调查工作,深入了解Y职业院校学校文化的发展特点、学校文化建设的进展与成效、校企文化对接的实践探索。主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文化对接的基本情况、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度参与情况、企业对校企文化对接的重视和参与情况、校企文化对接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实证调查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发现当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对接主要存在精神层面的职业素养不明显、学校文化缺少主体性支撑、文化对接的整体参与性不足、校企合作的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并结合调查进行具体的困境分析,探索深层次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文在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从政府主动统筹参与各方利益、创新实践四种文化的平衡发展、高职院校发挥校企文化对接中的主体作用、寻求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更多支持、社会倡导和推崇“工匠文化”这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校企文化深度对接与融合。
贾圆圆[3](2019)在《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大学文化功能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环境因素,是高职院校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秀的高职校园文化,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课程教学这“第一课堂”,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意识和心理,能够更深层和更长远地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本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本文对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从理论依据、内在联系和功能特点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同时以Y职业学院为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其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启发。按照研究脉络,本文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对职业素养和高职校园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同时,阐释此次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第二章,主要对高职校园文化和职业素养进行概念和特征的概述。第一节探析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育人特征。第二节对职业素养的内涵以及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特征进行界定和阐释,以结合高职生的身心规律来了解职业素养。第三章,讨论了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依据、内在联系和功能特点三个角度展开探讨。本章节与上一章节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第四章,在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一节是样本选取及问卷编制的说明。第二节从高职校园文化理解不到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未能突出特色以及与企业文化互动程度不紧密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节从历史原因、理论薄弱以及现实困境三方面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展开了分析。第五章,是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案分析。本章通过深入调研Y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情况,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概括总结了Y职业学院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并从高职学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三个方面对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供借鉴的经验启发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第六章,是在上文论述的基础之上对本文所作的总结,主要包括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本章肯定了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依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不足之处。
曾秋红[4](2018)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也备受关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观念落后、特色缺失、积淀不深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引入企业因素,而单纯以学校为核心,难以实现。基于此,研究者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具体来说,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绪论部分。主要概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同时,界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是理论部分。首先,界定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校企文化融合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其次对论文运用到及支撑论文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三是实证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校企合作模式背景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及建议。研究显示:“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有待更新,企业文化渗透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理念需要继续提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出;校园文化积淀还不是很深厚,校企文化的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研究者建议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改变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构建校企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首先,要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为基础,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其次,要着力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途径,要在人才培养中落实校企文化建设,在课程开发中体现职业特色,在教学实践中贯穿职业精神,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同时以粮食文化为主题,建设校园粮食文化博览园。第三,为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实施,研究者认为,首先相关部门及学校领导要重视校企文化的建设。同时,学校也需要引导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另外,要注重企业积极参与及配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第四是结论部分。概述论文的研究结论,点明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李媛[5](2016)在《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若干培养》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需进一步探索校企文化互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导入并融汇企业文化的优秀成分,营造工作实践和企业管理环境,缩短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解决高职教育输出与企业需求错位等问题。
李媛[6](2016)在《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探索校企文化互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优秀成分,缩短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解决高职教育输出与企业需求错位等问题。
王佳桐[7](2016)在《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 ——以温州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强大力量,同时也是一个组织获得不断发展的智力保障。因此,国家和民族要富强,组织要想壮大就必须重视文化方面的建设。而在新形势下,一所高校要想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注意吸收各种有益的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文化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成部分,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多相融相通之处。它们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相同的价值主体,而且功能也相近,因此二者有着很多可以相互借以利用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它与地方的企业之间有着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特殊关系,因为它们依托地域经济而生,具有服务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而在实践中如果能够处理好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关系,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充分对接,将会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具有实践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塑造以及对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理应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论文力求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对接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考察,以浙南最具有典型性的地方本科院校——温州大学为例来分析两者对接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从目标、原则、载体、制度、内容等几方面来探讨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现,即首先,明确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目标;其次,要把握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最后,制定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塑造地方本科院校实践型校园文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目的,同时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育人实践以及理论界的学术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董慧,薛伟业[8](2016)在《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是培养现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功经验。目前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企业文化如何与校园文化融合、职场文化如何与大学文化融合已成为困扰学生步入未来职场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现代学徒制为视角,在校企文化融合的制度保障与机制运行、文化差异与价值认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目的是在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把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场发展能力。
林彦[9](2015)在《论企业文化与全球化语境下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校职业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校企合作成为了重要的教学模式。校园礼仪文化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同样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在企业的发展中也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实现全球化语境下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对于高校文化的塑造、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围绕着企业文化与全球化语境下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来研究,并为之提供可行性的思路及对策。
段宏滨[10](2015)在《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校园文化互动融通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校园文化一直在各自互不交叉的轨道上发生发展、并行不悖。如何打破石油企业文化和石油校园文化的发展壁垒,在有着共同渊源和密切关系的两种文化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互动融通机制,是值得相关从业人员深入探讨、努力实践、逐步完善的重大课题。
二、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现状研究 ——以Y职业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理论分析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现代学徒制 |
(二) 校企合作 |
(三) 学校文化 |
(四) 企业文化 |
(五) 校企文化对接 |
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
(一)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
(二)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
三、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内在关系 |
(一)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差异性比较及特征分析 |
(二) 现代学徒制与校企文化对接的关系 |
四、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
(一) 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
(二)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
(三)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 |
(四) 企业文化提升的需要 |
五、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理论基础 |
(一) 文化互动理论 |
(二) 整合同化理论 |
第二章 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现状调查 |
一、Y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概况 |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内容 |
(四) 调查过程 |
三、调查结果 |
(一) 学校文化的发展特点 |
(二) 校企文化对接的进展与成效 |
(三)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Y职业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实践探索 |
第三章 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
一、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问题表现 |
(一) 精神层面的职业素养不明显 |
(二) 学校文化缺少主体性支撑 |
(三) 文化对接的整体参与性不足 |
(四) 校企合作的主体责任不明确 |
二、高职校企文化对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教育理念偏离职业精神培养 |
(二) 学校文化建设缺少方向性 |
(三) 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受限 |
(四) 政府政策导向力度不够 |
第四章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文化对接的改进对策 |
一、政府主动统筹参与各方“利益” |
(一)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责 |
(二)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
(三) 加强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
二、创新实践四种文化的平衡发展 |
(一) 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优化对接环境 |
(二) 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凸显职业素养 |
(三)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提高对接成效 |
(四) 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耦合校企文化 |
三、高职院校发挥校企文化对接中的主体作用 |
(一) 对企业文化进行甄别和优选 |
(二) 保持学校文化的自主性 |
四、寻求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更多支持 |
(一) 树立正确的人才储备观念,与高职院校共同打造合作项目 |
(二) 学习借鉴高职院校及毕业生的优点,丰富企业文化 |
五、社会倡导和推崇“工匠文化” |
(一) 提高现代学徒制的社会认可度 |
(二) 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的“师徒”文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育的需要 |
2.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发展的要求 |
3.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职业素养的研究述评 |
2.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述评 |
3.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述评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概述 |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育人特征 |
1.高职校园文化内涵 |
2.高职校园文化构成要素 |
3.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特性 |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
1.职业素养的内涵 |
2.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特征 |
(三)小结 |
三、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一)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2.职业素养的“冰山理论” |
3.组织文化理论 |
4.适应性理论 |
(二)职业素养培育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
1.高职校园文化是职业素养形成的环境载体 |
2.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
3.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上具有统一性 |
(三)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特质 |
1.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
2.利于校园特色文化品牌的树立 |
3.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 |
(四)小结 |
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样本及问卷编制 |
1.样本选取 |
2.问卷编制 |
3.数据处理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1.认识层面:对高职校园文化理解不到位 |
2.内容层面:未能突出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
3.形式层面:与企业文化互动程度不紧密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历史原因:在合并重组中疏忽了对组织文化的建设 |
2.理论薄弱:高职校园文化相关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
3.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上的不足与限制 |
(四)小结 |
五、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案例——以Y职业学院为例 |
(一)Y职业学院概况 |
(二)Y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
1.以物质文化建设内化职业素养培育目标 |
2.以精神文化建设凝聚职业素养培育资源 |
3.以行为文化建设拓宽职业素养培育课堂 |
4.以制度文化建设汇聚职业素养培育力量 |
(三)Y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
1.高职学校——谋篇布局,彰显文化育人特色 |
2.高职教师——知行合一,推动以文化人发展 |
3.高职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升自我素养 |
(四)小结 |
六、总结 |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学院领导/相关负责人版) |
附录C 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D 访谈提纲(学生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文化 |
2.1.2 校园文化 |
2.1.3 校企文化融合 |
2.1.4 校企合作模式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校园文化SIS系统理论 |
2.2.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
第3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概述 |
3.2 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现状调查 |
3.2.1 校园环境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2.2 校园制度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2.3 校园行为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2.4 校园精神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情况 |
3.3 校企合作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
3.3.1 企业对高职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评价 |
3.3.2 企业对高职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
3.4 校企合作背景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4.1 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有待更新,企业文化渗透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
3.4.2 学校办学理念需要继续提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出 |
3.4.3 校园文化积淀还不是很深厚,校企文化的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4章 校企合作模式下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
4.1 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框架 |
4.1.1 校企文化融合思路 |
4.1.2 校企文化对接形式 |
4.2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
4.2.1 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文化 |
4.2.2 建立健全的校园制度文化 |
4.2.3 构建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 |
4.2.4 营造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 |
4.3 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
4.3.1 人才培养中落实文化建设 |
4.3.2 课程开发中体现职业特色 |
4.3.3 教学实践中贯穿职业精神 |
4.3.4 课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 |
4.3.5 建设校园粮食文化博览园 |
4.4 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实施 |
4.4.1 领导重视文化建设 |
4.4.2 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
4.4.3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
4.4.4 企业积极配合协调 |
第5章 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5)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若干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企文化互动的背景 |
二、校企文化互动的条件 |
三、校企文化互动的意义 |
四、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
(一)物质层面的文化互动 |
(二)精神层面的文化互动 |
(三)制度层面的文化互动 |
结束语 |
(6)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企文化互动的背景及其内涵 |
二、校企文化互动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
(一)校企文化互动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 |
(二)校企文化互动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
(三)校企文化互动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 |
(四)校企文化互动有利于树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品牌 |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
(一)高职院校学生与职业化的心理距离较远 |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磨合期较长 |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
四、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
(一)借鉴国外高职教育校企文化互动的先进经验 |
(二)找准校企文化互动的融合点 |
(三)突出校企文化互动对于企业的意义 |
(四)做到“全程、全面、全员”多维立体的互动融合 |
(7)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 ——以温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相关理论概述 |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三)文化互动融合理论 |
(四)文化育人理论 |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依据 |
(一)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可行性 |
四、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现状分析 |
(一)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五、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现 |
(一)明确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目标 |
(二)把握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 |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具体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文化互动现状及困境 |
(一)重短期效果,轻长期规划,导致校企文化对接的浮躁 |
(二)重效仿和复制,轻个性和创新,导致校企文化对接的趋同 |
(三)重物质层面对接,轻精神层面融合,导致校企文化对接的错位 |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文化融合影响因素 |
(一)内在因素———价值观问题 |
(二)外在因素———机制问题 |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文化互动、融合路径 |
(一)以政策引导、统筹规划为指导,确保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向向度 |
(二)以优选引入、自主创新为原则,确保校企文化融合的自主向度 |
(三)以把握重点、注重精神为核心,确保校企文化融合的价值观向度 |
(9)论企业文化与全球化语境下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及趋势分析 |
( 一) 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分析 |
( 二) 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趋势研究 |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 |
( 一) 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 |
( 二) 实现与校园礼仪文化的社会对接和制度对接 |
( 三) 企业文化为校园礼仪文化提供了教育指导 |
三、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中出现的问题 |
( 一) 校园礼仪文化落后于企业文化 |
( 二) 两者互动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互动 |
( 三) 校园礼仪文化处于被动地位 |
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析 |
( 一) 充分挖掘校企文化精神的结合点 |
( 二) 构建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教学体系 |
( 三) 建立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及实践基地 |
( 四) 开展专业竞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
( 五) 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 |
五、结语 |
(10)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校园文化互动融通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石油企业文化和石油校园文化的内涵 |
二、建立、健全和完善互动融通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三、现有的石油企业和石油院校的交流合作方式概述及评价 |
四、对建立健全石油企业文化和石油校园文化互动融通机制的思考 |
1. 国外的先进经验 |
2. 国内的成功做法 |
3. 未来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校园文化互动融通的模式设想 |
四、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现状研究 ——以Y职业院校为例[D]. 张全全. 扬州大学, 2019(02)
- [3]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贾圆圆.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4]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江西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曾秋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5]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若干培养[J]. 李媛. 前沿, 2016(07)
- [6]校企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李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7)
- [7]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 ——以温州大学为例[D]. 王佳桐. 温州大学, 2016(05)
- [8]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研究[J]. 董慧,薛伟业. 职教论坛, 2016(02)
- [9]论企业文化与全球化语境下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J]. 林彦.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24)
- [10]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校园文化互动融通机制研究[J]. 段宏滨. 石油教育,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