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角色转换实践研究论文_王琳琳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摘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师角色转换,推动教师即项目经理,学生即员工的观念和角色转型;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岗对接”,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创新创业;角色转换;协同育人;可持续发展;项目实践

在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新产业、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也将为大学生自主创办小微企业提供广阔空间。所以,无论是岗位创业还是自主创业,都要求就业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与这种需求趋势相吻合,高校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创新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传递中体现出的“上手快后劲不足、作品关注表象缺乏策略与文化内涵、为设计而设计,或零碎模仿他人的设计”等现象,是近些年用人单位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较为普遍的评价。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同时,如何促进适应数字化生存和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研究内容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岗对接”,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挖掘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将行业、企业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将职业能力养成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模块,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与广州思哲设计院有限公司(甲级资质)共同开发符合高职定位的制图标准与“基础-设计-综合”等系列核心能力模块。按照职业工作流程嵌入设计教学过程,共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行业发展、职业需求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更加准确找到适合岗位,实现学(课程教学)岗(岗位核心能力)无缝对接。

按照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增加且开发前沿实践课程,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广州思哲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等经典案例再现。通过校企共同授课(企业专家+真案剖析),构筑仿真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师即项目经理,学生即员工的观念和角色转型,推进“学习内容是工作,工作实现学习”的的实践过程转变(图1),在实践课程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

图1 角色转换的项目化教学过程

2、以名师工匠为引领、校企协同育人,紧跟行业企业发展人才需求,促进创意人才培养、校企共赢。

聘请行业翘楚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罗思敏(功勋设计师)引领的企业专家导师团与本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凝聚师生优秀设计团队,构筑核心竞争力,提升校企双方深度产教融合,并共建“岭南-思哲特训营”,推行订单式培养。

按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定制专门的特训模块与内容,由思哲设计院有限公司派遣其资深设计师、设计项目负责人等来校授课,将企业实际案例与同学们互动分享(设计技巧、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真正把施工现场带到了课堂,将企业设计实践与学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模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接。考核合格后由广州市思哲设计院有限公司颁发合格证书,并每年开展联合招聘(思哲及其他9家企业),为行业提供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储备。

以名师工匠为引领,建立了“罗思敏大师工作室”、学生“创意工作室”。创意工作室以职场架构设计,开设自己的公众号,对外承接设计项目,真正做到教师即项目经理,学生即员工的角色转型。使学生在真实项目与案例的实战中迅速成长起来,使教学过程由“传输式”向“影响式”的转变。形成集教师企业工作站、优秀人才培育于一体的育人平台,共同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行业发展、职业需求相结合。

实行“知识+技能+素质”的考查方式,通过课程与设计项目、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学校联合企业、第三方(麦可思),构建新型的专业综合评价方式。

主要解决问题

1、推动教师即项目经理,学生即员工的观念和角色转型,推进“学习内容是工作,工作实现学习”的的实践过程转变。

2、解决了如何增强学生项目实践的问题,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文化传承性和设计创新性。

3、由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转变为“过程与结果”的辨证统一。

4、以名师工匠为引领,提高学生积极性,由“传输式”向“影响式”转变,促进人才培养、校企共赢。

结语

本次教学改革目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角色转换研究,推动教师即项目经理,学生即员工的观念和角色转型;校企协同育人推进“学习内容是工作,工作实现学习”的的实践过程转变。由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加强与企业的联动,从而探索、建立高效、优质的、合适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切实转变三种现象:改变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改变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相脱离的现象,坚持使实践成为反思的源泉,使反思成为实践的提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与实质相背离的现象,实现新课程“形似”到“神似”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2] 魏中林.在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11

[3]沈时仁.基于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教育与职业》.2010-29

[4]王玄培.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论文作者:王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教师角色转换实践研究论文_王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