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玲
(莱州市中医医院CT室 山东 莱州 261400)
【摘要】 目的:对前纵隔肿瘤CT影响特征与鉴别诊断的价值予以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对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29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中,2例淋巴瘤患者,9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18例胸腺肿瘤患者,将患者的CT影像诊断结果与患者最终病理学证实结果相比,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3.1%。结论:将CT影像学诊断应用于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CT影像特征;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120-02
淋巴瘤、生殖细胞瘤、胸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在为患者开展临床诊治的过程中,CT影像学检查是常见的一种鉴别诊断手段,并且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9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29例,其中包含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处于1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53.5±2.5)岁。其中有4例患者通过开展肿块穿刺活检证实为前纵隔肿瘤,另外25例患者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纵隔肿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开展CT扫描,将扫描范围控制在从胸廓入口到肋隔角下方,在开展单层CT扫描的过程中,将层厚层距控制在10毫米,开展连续扫描,扫描参数为:160mAs、120KV,通过扫描发现肿块之后,将肿块作为中心开展层厚层距为5毫米的减薄扫描;在开展多排螺旋CT扫描的过程中,其扫描参数为:125mAs、120KV,应用容积数据在工作站开展三维重建,对于需要开展增强扫描的病理,需要从肘静脉注入80到100毫升非离子型造影剂,30秒之后开展单期扫描,将其注射流率控制在每秒2.0到3.0毫升[1]。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29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中,2例淋巴瘤患者,9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18例胸腺肿瘤患者,将患者的CT影像诊断结果与患者最终病理学证实结果相比,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3.1%。
2例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前纵隔中存在多个结节病灶融合成块,并且肿块包绕在血管的周围,纵隔脂肪的间隙消失,气管及邻近的血管存在受压现象,通过为患者开展增强扫描没有发现明显的强化,这两例患者都能够看到锁骨上可以触及的淋巴结以及胸腔积液。
9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有1例患者为精原细胞瘤,其CT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的实性肿块,并且存在液化坏死、密度不均的现象,纵隔血管前间隙受侵;另外8例患者为良性的畸胎瘤,有2例患者表现为囊性肿瘤,并且其囊壁是比较厚的,能够看到蛋壳样钙化;另外6例患者为混杂密度肿块,其中包含有软组织、钙化及脂肪成分。
18例胸腺肿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表现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其CT影像表现为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的软组织肿块,并且其密度比较均匀,与血管具有明显的分界;另外7例患者为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都表现为纵隔密度不均匀、纵隔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
3.讨论
临床上的前纵隔肿瘤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胸腺瘤,并且大部分都为良性肿瘤,具有完整的包膜,在为胸腺瘤患者开展检查的过程中,通过为患者开展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准确的判断肿瘤是否侵袭,与侵袭性胸腺瘤所不同的是,非侵袭胸腺瘤具有完整的包膜,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主要表现为前中上纵隔中圆形软组织肿块,并且其与邻近脂肪间隙及血管结构的分界是非常清楚的,并且很大一部分非侵袭性胸腺瘤存在生长不对称现象,居于前纵隔的一侧,有一部分肿瘤会出现囊变与钙化现象,大部分CT密度与正常年轻人的胸腺类似[2-3]。
前纵隔淋巴瘤通常是全身系统性淋巴瘤的一个部分,其是临床上常见的不适应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因此,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恶性淋巴瘤及胸腺瘤进行正确的区分非常的必要,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常表现为多包绕或者是推移邻近血管,气管可以受压、纵隔脂肪间隙消失,并且淋巴瘤的侵润征象是比较少见的[4]。
与其他形式的前纵隔肿瘤相比,成熟畸胎瘤的发病年龄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实性畸胎瘤中包含有三个胚层组织,并且其肿块存在密度不均现象,在肿块中存在脂肪、骨骼、牙齿等成分,这是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与实性畸胎瘤所不同的是,囊性畸胎瘤仅仅包含有表皮及其附件成分,边缘部分能够看到蛋壳样的钙化。通常情况下,临床上的良性畸胎瘤没有局部浸润与转移现象,但是由于其能够与邻近的组织粘连,容易引起压迫肺组织、气管、神经、邻近血管等并发症。因此,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手术切除是良性畸胎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如果该肿瘤与周围气管存在粘连现象,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强求完整切除,可以残留少量的肿瘤组织,不容易复发[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29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中,2例淋巴瘤患者,9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18例胸腺肿瘤患者,将患者的CT影像诊断结果与患者最终病理学证实结果相比,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3.1%。由此可见,将CT影像学诊断应用于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耀.前纵隔肿瘤CT影像特征与鉴别诊断的价值[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15(16):789-790.
[2]余红胜,沈又利,陈震,等.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1,15(4):56-57.
[3]张殿俊,荣阳.纵隔肿瘤X线鉴别诊断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4(10):22-23.
[4]陆峰,马震.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5(11):345-346.
[5]裴长志.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4,22(13):123-125.
论文作者:刘亚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纵隔论文; 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胸腺论文; 影像论文; 肿块论文; 淋巴瘤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