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_图示法论文

图文示意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图文论文,初中历史论文,探微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文示意法”,也可以简称“图示法”,就是以图示意和解意,采用各种简明符号和浓缩的文字传递信息,构成清晰美观、蕴意邃远的多种图式样式,用以标示各种历史概念,网罗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信息,统摄“大块”教材,以求反映出历史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1]。图文示意法在庄重的经典著作中可以找到,在历史的学术专著中也不乏其例。那么将图文示意法运用到新编历史新教材中去,与历史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认为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图示法有利于把复杂冗长的历史事件精要化、形象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比如,我们在历史课程中讲到“武昌起义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成立和袁世凯窃取政权”这一历史事件时,不少的学生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很难准确把握,但是只要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能恰当地运用图示法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事件产生的前后过程一目了然。

如下页图1所示,通过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这一历史事实,揭示了当时革命党、清政府、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政治形势。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看见清政府已经是僵尸,于是抛弃它另寻走狗,选中了袁世凯。封建势力看见清政府已崩溃,于是也抛弃它,另找代理人,也选中了袁世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勾结起来,形成了强大的逆流。革命党虽然有坚决推翻清政府的决心,但软弱无力,经不住帝国主义的压力,顶不住封建势力的攻击,屈服于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威胁,接受了朱尔典拟定的三项和谈条件,让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由可能变为现实。这样不但图表上概括的内容能牢固地印在学生记忆中,而且在下节讲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袁世凯的卖国复辟活动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并增强其理解能力。

在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对许多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和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谈得多说得细,学生学习时,一是浪费时间,二是掌握不住要领。教师若在生动讲述后,能用图文示意的方法进行板书,揭示出其精脉所在,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有可喜的收获。如,在讲“华夏族”的形成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图示,就会使教学内容易为学生掌握。

这一图示(下页图2)表达了黄帝部落先后和黄河中下游的蚩尤部落、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发生过激烈的战争。蚩尤战败被杀,炎帝战败后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在图中学生还可以知道,尧、舜、禹在位的时候实行禅让制,从禹之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并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政权的主要继承方式。

二、图示法教学有利于将头绪繁杂的课本内容精要化、系统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现行统编教材,将历史事件发展演变或人物重要活动安排在几节甚至几章教材中进行教学。按传统教学方法一节一节地讲述很费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利用图示法将几节教材内容归类合并,条理化,系统化。这样一来,可以将分散的内容进行精要概括,使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如我们在讲述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末农民战争这一内容时可以用下图(图3)进行展示。

这幅反映秦的统一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图示:从左至右看去,左面表现了在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右面从上到下平行排列的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建立,经济文化上巩固统一的措施,向北向南巩固疆域的行动,秦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又是从上至下安排的。最后楚汉相争,归于刘邦建立西汉。

这样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内容一经图示表示,不仅总轮廓清楚,而且具体内容详细,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历史发展的逻辑清楚,使学生易于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

三、图示法教学把极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精要化、形象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中外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些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这些知识有时集中在一节一章中,有时分散在数节数章,甚至一本书中。从而给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把这些集中的部分或分散的知识,善于归类整理,区别异同。既能掌握这部分教材内容的特点,又能理解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并学会从中分析、发现、解释、运用知识的规律。“图示法”就能起到这种作用。

如我们在讲“卢沟桥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往往会因为其间牵涉过多的历史事件,而被弄得晕头转向,但是只要我们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将图示法纳入到教学活动中,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由图4、图5可以看出两条线索,一条是日寇侵略步步深入,中国的军民奋起抵抗;另一条是国共两党随着中国民族矛盾的加深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合作的步伐越来越近,最后到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这样的图示使教和学的效果均会提高。

四、图示法教学把易于混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精要化、形象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中外历史上,由于许多历史事件类似或相似,有时甚至是惊人的相似,所以学生学起来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运用图示法教学可以把相似的事件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使学生通过辨析事实掌握基础知识,纠正易混淆概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图6将世界近代史第一时期的三条线索即资产阶级革命、共产主义运动、民族民主革命,从左至右排列。每一条线的发展由上至下排列,时间顺序亦从上至下,时间相同或相近时发生的事大致排在一起。这样从横断面来看,可以看出世界形势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可以把世界历史作为整个体系来学,经过反复学习之后,表中概括的内容,便能使学生熟记掌握,从而使学生辨析知识正误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用图示法进行教学固然有许多的优点,但我们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图示设计必须科学。图示法教学运用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科学实用。同样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往往可以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图示,应选择其中科学而又简洁实用的最佳图示。

第二,不宜把图示放在全课的中心地位。因为历史教学应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各种图示只是在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上起作用[2]。图示法只是教材内容的必要概括、提炼和浓缩,无论怎样也不能替代讲述与讲解。因此,图示法教学只能作为讲述、讲解等教学方法的辅助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以采用,而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的和主要方法加以运用[3]。只有把图示法与讲述、讲解等方法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再好的图示也显得枯燥干巴、苍白无力。

标签:;  ;  ;  

图解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_图示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