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面向新经济;自动化专业;改革;实践
引言
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满足当下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必经之路。当前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课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大学应在理性认识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以培养人才为首任,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社会和国家对科技工程型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规划,深入推进。通过“三个维度、两个载体、三个保障”这条路径模式共同进行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并以此支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大学核心竞争力。
1自动化创新实践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新时期自动化专业在科技创新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课程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实践课程本身涉及内容较多,操作较复杂,以及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中的矛盾,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还有诸多缺失。
1.1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课程改革的内容建设不足
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是理论教学和培养目标的不断沉淀。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课程建设和改革稍显不足,首先表现在内容建设不足,包括几个方面:(1)教材不全面。实践课程的教材比较难以规范化设计,需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特色以及实践课程的不同设置来编写,其中更牵扯到老师的精力,因此实践课程的教材往往空缺,或比较简单,不够具体系统。(2)电子资源不够公开。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料公开在网络上,让学生去自学,实践课程的电子资源不够公开,开源代码不够完善,进一步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动手热情。(3)实验平台不够丰富。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一定要与学校的特色实验室紧密联系,实验室的实验平台往往对于本科生不够公开、开放。一些重点实验室可以拿出一部分实验平台进行试点,增加科研在教学中的用途。
1.2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课程改革的规划设计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目标千篇一律,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特色脱节,课程目标没有针对性,有些甚至直接照搬其他高校的模板,实践课程目标模糊。课程目标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学生特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办学特色来设置,所以不能体现专业人才培养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自动化专业是比较老牌的工科专业,也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最好先进行顶层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设计和实现。碎片化实施和设计无法全面布局,更无法进行专业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参与度起到的作用难以凸显。
2自动化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改革
2.1运用正确的认知策略
认知是指人们认识事物的整个心路历程,参与“创新设计综合实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认知风格等认知因素是不同的,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因素学生具有特色的个人能力,而学生参加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个体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从而建构起在有关研究对象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效果之间的完整联系,厚实学生的个人基础,并借此通往创新设计的彼岸。为此,我们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创设了多种学习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实验器具,激发学生积极认知的动因,根据每个教学或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妥善组织认知内容,认真安排认知方法,巧妙利用认知结果,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实践教学的展开,我们逐步认识到:要想运用正确的认知策略,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丰富导入、衔接、迁移、应用四个环节中的工作。
2.2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证书
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给自己树立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最好的检验不仅仅是考了多少分,有时候获得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证书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嘉奖,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职业规划,告诉学生技能证书是对专业技能的一种承认,既能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又能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增加一个砝码,学生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考证并不是大学学习的目的,成为专业性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对此不能本末倒置。
2.3共建高水平高素质教学团队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能力的塑造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实践课程改革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程度,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多方共建高水平高素质教学团队是指以名师为顾问主席、中青年教师为委员的梯度教师队伍,将科研与教学融合,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反哺科研。让实践改革的教师队伍更明晰、更有层次、更各行其司。分团队、分方向、分特色建立实践教师队伍,让学生根据兴趣、学习需求找到对应的老师,通过实践课程入门,并进而指导各类竞赛以及创新性研究。
2.4学校要加强实施过程管理,强化课程保障
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仅仅作为一门课来上,往往内部结构松散,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其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并未得到提高。实践环节在理工科中的渗透,应从大一开始积累,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重视理论和实践一样重要的原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实践环节,提前进入实验室,利用已有的科研环节,进行一些科研训练以及科学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全力配合,以学分制、奖励机制为途径,量化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完成度。
2.5运用合理的互动策略
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通过交流思想或观点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互动行为在培养学生辨析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质疑问题能力、发展学生人际交流能力、锻炼学生构思方案能力等方面具有强大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形式包括:学习小组互动、活动小组互动、设计专题互动。运用互动策略,要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准备环节;二是启动环节:三是组织环节;四是结束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结合设计内容,合理运用互动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语
自动化专业改革必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首要指标,形成了目标系统、决策系统、监控系统、组织系统、资源系统“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1-16.
[3]吴爱华,候永峰,杨秋波,郝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用和引领新经济[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4]章云,李丽娟,杨文斌,蔡述庭,新工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50-56.
论文作者:李修亮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课程论文; 互动论文; 认知论文; 工科论文; 环节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