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变动与贸易逆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逆差论文,美国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变动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6)4—0082—10
一、美国贸易逆差历史的简要回顾与分析
在对一国贸易收支进行分析时,理论上将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分成两种,一是贸易顺差(Trade plus),即出口大于进口的差额, 二是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即出口小于进口的差额。美国自197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早已引起美国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进行研究时,运用了两个测度标准,其一是直接用美元衡量的绝对贸易逆差,其二是将绝对贸易逆差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而用百分比衡量的相对贸易逆差①,而且主要采用相对贸易逆差及其变动百分点作为分析指标。
1.绝对贸易逆差。绝对贸易逆差是指贸易逆差的绝对数值,直接来源于出口与进口的差额,通常用美元为计量单位度量。我们常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即是针对绝对贸易逆差而言的。绝对贸易逆差可以从三个层次衡量:1、总贸易(货物+服务)层次;2、货物(商品)贸易层次;3、服务贸易层次。由于服务贸易比重偏小,所以主要的分析多集中在货物贸易逆差和总贸易逆差层次。
自1960年有完整的记录以来,美国的绝对贸易收支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考察②:1960~1970年,美国贸易收支的基本格局是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总贸易顺差,但总贸易顺差不大且有缩小的趋势;1971年~1975年,美国的贸易收支出现拉锯式变动,是美国贸易收支逆转的前奏,5年中有2年(1973和1975年)仍然维持了原有格局,但另外3年(1971、1972和1974年),货物贸易由顺差变成逆差,服务贸易由逆差变成顺差,总贸易由顺差变成逆差;自1976年开始,美国的贸易差额彻底逆转,但1976年~1991年美国贸易逆差形成一个明显的周期,这个周期的波峰是1987年,当年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达到1,595.57亿美元,总贸易逆差达到1,516.84亿美元。1991年为这个周期的波谷,货物贸易逆差只剩下769.37亿美元, 总贸易逆差更收缩到只剩下311.35亿美元;1992年是美国贸易逆差新一轮波动周期的起点,与上一个周期不同的是,虽然已经过去了10多年,但仍未见到美国贸易逆差的波峰,而是屡创新高,还处在一个强劲的“上升通道”,1997到2004的7年间,美国年总贸易逆差已由1,00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6,170亿美元, 年均增长近700亿美元,货物贸易逆差更扩大到6,650亿美元(见表1)。
表1 1980年~2004年美国的绝对贸易收支与构成③单位:亿美元
年份 总贸易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年份 总贸易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差额
差额
差额 差额 差额差额
1980 -194.07-255.00+60.93 1993 -701.95-1,324.51 +622.56
1981 -161.72-280.23+118.511994 -983.79-1,658.31 +674.52
1982 -241.56-364.85+123.291995 -962.65-1,741.70 +779.05
1983 -577.67-671.02+93.35 1996 -1,039.42 -1,910.00 +870.56
1984 -1,090.72 -1,124.92 +34.20 1997 -1,081.78 -1,981.04 +899.26
1985 -1,218.50 -1,221.73 +2.94 1998 -1,648.68 -2,466.87 +818.19
1986 -1,385.38 -1,450.81 +65.43 1999 -2,632.52 -3,460.15 +827.63
1987 -1,516.84 -1,585.57 +78.74 2000 -3,183.44 -4,524.14 +740.70
1988 -1,145.66 -1,269.59 +123.932001 -3,626.92 -4,271.88 +644.96
1989 -931.41-1,177.49 +246.072002 -4,217.35 -4,828.95 +611.60
1990 -808.64-1,110.37 +301.732003 -4,965.08 -5,475.52 +510.44
1991 -311.35-769.37+458.022004 -6,170.75 -6,654.77 +484.02
1992 -390.93-968.97+578.042005 n.an.an.a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Foreign Trade Division.
绝对贸易逆差经常被分析家运用,在美国,各大传媒对绝对贸易逆差尤感兴趣,它们总是把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当成“坏消息”加以渲染,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也总是拿绝对贸易逆差大做文章(Danniel,1999)。但是,绝对贸易逆差指标本身存在一系列不足,所以仅仅就绝对贸易逆差来研究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常常会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误导民众和政治家,当然,绝对贸易逆差也常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所利用。近期,美国某些政治家和贸易保护主义者就不遗余力地拿中美双边贸易中美方的绝对贸易逆差问题大做文章,试图以此逼迫人民币升值和对中国出口产品设置贸易壁垒,造成中美经贸关系紧张,大有阻滞中美之间互惠互利的双边贸易之势。
绝对贸易逆差指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1、绝对贸易逆差仅仅从货物(或货物+服务)的进出口度量贸易逆差,割裂了贸易逆差与国民经济其它指标的联系,特别是贸易逆差与一国的总产出(GDP)的联系,所以,对贸易逆差的分析容易被简化成仅仅是对出口的分析,贸易保护主义者就是这么做的;2、绝对贸易逆差不适宜进行纵向对比,比如,1997年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接近2,000亿美元,比10年前1987年的不足800亿美元增长了1.5倍,就被当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和传媒“爆炒”,然而,1997年的绝对贸易逆差只占当年GDP的1.5%,而1987年的贸易逆差却占到当年GDP的3.4%④,绝对贸易逆差不能反映这一变化;3、绝对贸易逆差也不适宜进行横向对比。比如,墨西哥的绝对贸易逆差500亿美元,就比美国绝对贸易逆差5,000亿美元的贸易失衡更加严重,因为墨西哥的GDP远远不及美国GDP的十分之一,但绝对贸易逆差不能反映这一内容;4、因为绝对贸易逆差割裂了贸易逆差与经济总量的联系,绝对贸易逆差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贸易逆差的变动趋势。比如,在表1的美国绝对贸易逆差中,在1992年~2004年这一时间段, 我们只能看出美国贸易逆差的单边上升趋势即持续“恶化”趋势,如果我们能够将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与美国的GDP相联系,我们看到的却是美国贸易逆差波动起伏的特征。
由于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持续快速单边上升,贸易逆差问题在美国引起了长期的讨论甚至争吵。⑤ 长久以来, 美国部分专家学者和政治家仅仅根据绝对贸易逆差或者进一步简化成从进出口研究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所以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迷思(myth)”⑥,这些迷思可以归纳成两大类4种:第一大类涉及的是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影响,包括贸易逆差损害美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逆差影响美国工人就业;第二大类涉及的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包括美国贸易逆差来源于其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壁垒和美国贸易逆差来源于美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丧失。本文主要讨论第一类迷思即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美国贸易逆差与就业的关系。
2.相对贸易逆差。为了克服绝对贸易逆差在分析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将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与美国经济总产出(GDP)相联系⑦,得出相对贸易逆差的数值,并主要采用相对贸易逆差指标作为分析工具来分析美国贸易逆差问题。
所谓相对贸易逆差是指绝对贸易逆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用百分比度量,即:相对贸易逆差=(某年绝对贸易逆差÷同年GDP)×100%。
由绝对贸易逆差过渡到相对贸易逆差,看似只是一种简单的转换,但就是这一简单转换,改变了原来绝对贸易逆差的性质。相对贸易逆差具有了下列特点:1 、贸易逆差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变量,作为一国宏观经济变量的一份子,它融入了宏观经济指标体系,而且保持了与宏观经济指标中最重要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联系;2、运用相对指标进行度量后, 贸易逆差的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可比性增强,用它来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更有可比性和说服力;3、 更能准确地描述贸易逆差的发展趋势。此外,用相对贸易逆差度量美国的贸易逆差水平,有利于本文下面的对美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分类并进行聚类分析。
按照惯常做法,贸易收支变动可以分成贸易收支改善与贸易收支恶化两大类。贸易收支改善是指贸易顺差扩大或贸易逆差缩小,贸易收支恶化是指贸易顺差缩小或贸易逆差扩大,当然,贸易收支恶化还可以再细分成恶化与严重恶化。本文对美国经常账户占当年GDP的百分比(相对贸易逆差)首先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环比变动百分点,最后根据贸易逆差环比变动百分点将美国贸易收支变动分成三类:如果与上年相比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为正,我们称它为贸易收支“改善”;如果这一百分点在-0.6~0之间,我们称它为贸易收支“恶化”;如果这一百分点小于-0.7,我们称它为贸易收支“严重恶化”。⑧ 表2的分析表明,从1980年~2004年,用相对贸易逆差衡量,美国的贸易收支处于波动起伏状态,即使在1991年以后的绝对贸易收支持续“恶化”,用相对贸易逆差度量还是具有波动起伏的特点。
对表2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表2所涉及的四分之一世纪内,有8 年美国贸易收支处于“改善”状态,因为它们的相对贸易逆差比变动百分点为正;有11年美国贸易收支处于“恶化”状态,因为它们的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在-0.6~0之间;有6年美国贸易收支处于“严重恶化”状态,因为它们的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在-0.7以下。将各类贸易收支变动资料进行聚类汇总后,我们可以得出美国贸易收支变动的聚类分析表格(见表3)。
表2 1980年~2004年美国的相对贸易逆差及贸易收支变动状况⑨
年份 相对贸易
相对贸易
贸易差额
年份 相对贸易
相对贸易
贸易差额
逆差
逆差变动
变动类型 逆差
逆差变动
波动类型
(%)(百分点)(%)(百分点)
1980 -0.2
+0.1
改善
1993 -1.2
-0.3
恶化
1981 -0.1
+0.1
改善
1994 -1.7
-0.5
恶化
1982 -0.2
-0.1
恶化
1995 -1.4
+0.3
改善
1983 -1.5
-1.3
严重恶化
1996 -1.5
-0.1
恶化
1984 -2.4
-1.3
严重恶化
1997 -1.5
-0.0
恶化
1985 -2.8
-0.4
恶化
1998 -2.3
-0.8
严重恶化
1986 -3.3
-0.5
恶化
1999 -3.1
-0.8
严重恶化
1987 -3.4
-0.1
恶化
2000 -2.7
+0.4
改善
1988 -2.4
+1.0
改善
2001 -3.1
-0.4
恶化
1989 -1.8
+0.6
改善
2002 -4.3
-1.2
严重恶化
1990 -1.4
+0.4
改善
2003 -4.9
-0.6
恶化
1991 -0.6
+0.8
改善
2004 -5.7
-0.8
严重恶化
1992 -0.9
-0.3
恶化
2005 n.an.an.a
资料来源:1980年~2002年的数据来源于Dannial(2003),2003和2004年的数据来源于US B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表3 1990年~2004年美国贸易差额状况聚类分析表
分类 年份数 相对贸易差额相对贸易差额变动
(%·平均)
(百分点·平均)
贸易收支“改善” 8 -1.2 +0.7
贸易收支“恶化” 11 -2.2 -0.3
贸易收支“严重恶化” 6 -3.1 -1.0
资料来源:根据表2资料整理。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聚类汇总后,在不同类型的贸易收支变动中,平均而言,相对贸易逆差及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差距明显,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贸易逆差真的如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所言,对美国的经济和就业有重大影响,则完全在不同类型的贸易收支变动中能够反映出来,我们有理由用相对贸易逆差指标对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二、贸易逆差与美国的经济增长
在有关美国贸易逆差的迷思中,最富蛊惑力的迷思是贸易逆差损害美国经济增长,有人预计,巨大的贸易逆差至少使美国损失了经济增长百分点的十分之一。他们的意思很清楚:如果没有贸易逆差,美国的经济增长会更快。
表4是1980年~2004年美国的实际GDP增长率数据,从表4 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80年~2004年的25年中,美国经济实际上经历了两个完整的中周期,1980年~1991年为第一个中周期,1992年~2001年为第二个中周期,美国的经济有起有落,有涨有跌,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我们将运用最常用的统计学的极值分析、均值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上述25年的资料进行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表4 1980年~2004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环比 - -0.2 +2.5 -1.9 +4.5 +7.2 +4.1 +3.5 +3.4 +4.1 +3.5 +1.9 -0.2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变动 +3.3 +2.7 +4.0 +2.5 +3.7 +4.5 +4.2 +4.5 +3.7 +0.8 +1.9 +3.0 +4.4
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1.极值分析。如果贸易逆差对美国的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那么应该会在贸易逆差的极值上表现的最突出,即贸易逆差最大时经济增长速度最慢,而在贸易逆差最小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然而,表5的资料并不支持这一结论,相反, 它们倒说明贸易逆差越大,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贸易逆差越小,经济增长速度越慢。
表5 贸易逆差的不同极值与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贸易逆差绝对贸易逆差 相对贸易逆差
极大值(2004年)极小值(1980年) 极大值(2003年)⑩极小值(1981年)
6170.75亿美元 191.07亿美元4.9%0.1%
经济增长 +4.4% -0.2%
+3.0%
+2.5%
资料来源:表1、表2和表4。
在绝对贸易逆差方面,2004年贸易逆差的极大值是1980年贸易逆差极小值的32倍,但2004年的GDP增幅达到4.4%,而1980年的GDP增幅是负增长0.2%。在相对贸易逆差方面,我们取相对贸易逆差的第二极大值即2003年的4.9%,与之相比, 相对贸易逆差的极小值出现在1981年,只有0.1%,但2003年的经济增长也达到3.0%,而1981年只增长2.5%。用贸易逆差的极值进行经济增长率比较, 说明贸易收支越“恶化”,经济增长率越高,而贸易收支越“改善”,经济增长率越低。
2.均值分析。极值分析的数据也许存在偶然性而使结论缺乏说服力。我们将上述25年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分成相等的5个时间段,再计算不同时间段绝对贸易逆差、相对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率的均值,可得出表6。
表6 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时间序列均值分析
年份 1980~1984 1985~1989 1990~1994 1995~1999 2000~2004
年均绝对(总)贸易逆差(亿美元) 442.49 1,209.56637.36 1,483.394,461.93
平均相对贸易逆差(%)
+0.88
+2.74
+1.16
+1.96
+4.14
年均GDP增长(%)(11)+2.42
+3.52
+2.32
+3.96
+2.80
资料来源:根据表1、表2和表4有关资料整理得出。
对表6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1980年~1984年时间段, 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和相对贸易逆差都是最低的,同时,经济增长率也差不多是最低的;在1985年~1989年时间段,美国的绝对和相对贸易逆差都快速增长了接近200%,但经济增长率却能达到3.52%,比前一个5年平均高出1.11个百分点; 到 1985年~1989年时间段,绝对和相对贸易逆差都有很大的收缩,平均绝对贸易收支只有上一个5年均值的50%,总体上处于改善状态,但经济增长率却又回到了1980年~1984年时间段的水平,甚至更低;1995年~1999年时间段,绝对和相对贸易逆差又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率却是25年中平均最高的,接近4%;2000年~2004年时间段,贸易逆差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比上一个5年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1980年~1984年和1990年~1994年两个贸易收支状况良好的阶段。因此,使用均值分析不能得出贸易逆差损害美国经济的结论。
3.聚类分析。在表2及表3中我们已经根据相对贸易逆差指标及其变动百分点将1980年~2004年的美国贸易收支进行分类,结合表3和表4,将不同年份的GDP增长率对应加总后平均,可得出一张新的分析表格(表7),以此为基础我们能够更深入地分析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表7 美国相对贸易逆差变动与GDP变动关系的聚类分析
贸易收支变动类型
贸易收支改善
贸易收支恶化 贸易收支严重恶化
平均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
+0.7
-0.3 -1.0
年均GDP增长(%) +1.9
+3.0 +4.4
资料来源:根据表3和表4的相关数据整理。
表7清楚地表明,自1980年以来,以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衡量,在贸易逆差收缩、贸易收支“改善”的8个年份,美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9%, 在贸易逆差扩张、贸易收支“恶化”的11个年份,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却能增长3.0%,特别是在贸易收支“严重恶化”的6个年份里, 美国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4.4%,大大高于贸易收支“改善”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表7表明:贸易收支“恶化”是美国经济景气的象征而贸易收支“改善”是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状。
4.相关分析。也许表4、表5和表6的分析还有些笼统与抽象,下图我们运用统计学相关分析中的常用的散点图来表明美国经济增长与贸易逆差变动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具体而形象。以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作横轴,以经济增长率作纵轴,可作出图1。
图1 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在图1中,我们能够发现,在美国的贸易收支变动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即贸易收支“恶化”程度越高,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越快,贸易顺差的“改善”程度越高,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越低。在既有的25年的数据中,一条向右下倾斜的趋势线至少能够解释22年的数据,只对1982、1984和1988年的数据缺乏解释力。
三、贸易逆差与美国的就业和失业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责难贸易逆差常见的理由以及美国政府在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时最常用的借口均是贸易逆差损害美国产业工人的就业机会。他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贸易逆差“出口”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美国的失业率。1998年1月, 一家美国政策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预言:由东亚金融危机引起的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将以美国牺牲100 万个工作机会为代价。 专栏作家帕特里克·布坎南( Patrick Buchanan )在 1996 年提出了一个十分主观的估计:“我们的商品贸易逆差达到1750亿美元(1995年),对于每一个10亿美元,我们损失2万个工作职位, 如果美国贸易平衡,有350万美国工人能够得到很好的制造业工作。 ”这确实有些耸人听闻,如果布坎南的估计可靠,那美国今天在贸易逆差上损失的就不是350万而是1,330万个工作机会,因为现在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6,650亿美元。在本部分,我们将根据1980年~2004年美国失业率及其变动(表8)的资料。 统一运用极值分析、均值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来分析美国贸易逆差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表8 1980年~2004年美国失业率及其变动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失业率(%) 5.8
7.1
7.6
9.7
9.6
7.5
7.2
7.0
6.2
5.5
5.3
5.6
6.8
变动(百分点)
- +1.3 +0.5 +2.1 +0.5 -2.1 -0.3 -0.2 -0.8 -0.7 -0.2 +0.3 +1.2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失业率(%) 7.5
6.9
6.1
5.6
5.4
4.9
4.5
4.2
4.0
4.7
5.8
6.0
5.5
变动(百分点)
+0.7 -0.6 -0.8 -0.6 -0.2 -0.6 -0.4 -0.3 -0.2 +0.7 +1.1 +0.2 -0.5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Labor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1.极值分析。在表5中,我们已经得出美国绝对及相对贸易逆差的极值点,现在我们将这些极值点对应的失业率罗列于表9,再进行比较分析。
表9 美国贸易逆差极值与失业率的对比
贸易逆差 绝对贸易逆差 相对贸易逆差
极大值(2004年)极小值(1980年) 极大值(2003年)(12)极小值(1981年)
6170.75亿美元 191.07亿美元
4.9% 0.1%
失业率 5.5% 7.1%
6.0% 7.6%
失业率变动 -0.5(百分点) +1.3(百分点)
+0.2(百分点) +0.7(百分点)
资料来源:表1、表2和表8。
表8的数据说明,在绝对贸易逆差为最大的2004年,美国的失业率为5.5%,而绝对贸易逆差最小的1980年失业率却达7.1%,两者相差1.6个百分点,况且,2004年的失业率下降5.5%,而在绝对贸易逆差最小的1980年,失业率却上升了1.3个百分点,在相对贸易逆差方面,我们用第二极大值的2003年的资料与最小的1981年的资料比较,失业率和失业率变动差异也十分明显,2003年的失业率和失业率变动情况要远远好于1981年。说明从极值分析不支持贸易逆差损害美国就业的论调。从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的极值点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1984年是美国贸易收支恶化得最严重的年份,当年相对贸易收支恶化了1.3个百分点,但同年的失业率却是美国历史上下降得最多的年份,下降了2.1个百分点。1991 年是美国历史上贸易收支改善得最多的年份之一,当年相对贸易逆差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但该年却是美国历史上失业率最为严重且失业率上涨得最多的年份,当年失业率达到6.8%,上涨了1.2个百分点。
2.均值分析。我们仍然将近2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数据分成5个长度相等的时间段,进行美国贸易逆差均值与失业率均值变动的比较分析(见表10)。
表10 美国贸易逆差与失业率的时间序列均值分析
时间段 1980~1984 1985~1989 1990~1994 1995~1999 2000~2004
平均绝对贸易逆差(亿美元)442.49 1,209.56
637.36 1,483.39
4,461.93
平均相对贸易逆差(%) 0.88
2.74
1.16
1.96
4.14
平均失业率(%)
8.26
6.24
6.58
4.92
5.20
平均失业率变动(百分点) +0.46 -0.54 +0.16 -0.42 +0.26
资料来源:表1、表2和表8。
1980年~1984年,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年均不足450亿,逆差占GDP的比率不足1%,但年均失业率高达8.26%,总体失业率年均增长0.46个百分点。1985年~1989年,绝对和相对贸易逆差都快速增长,但失业率年均只有6.24%,比前一个5年下降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54个百分点。1990年~1994年,美国贸易逆差收缩,绝对和相对贸易逆差均只剩下上一个5年均值的一半, 但伴随的不是失业率的下降,而是失业率的上升,年均失业率上升到6.58%,年均上升0.16个百分点。1995年~1999年,绝对和相对贸易逆差又快速增长,绝对贸易逆差年均比前一个5年增长1倍有余,但失业率年均只剩下不到5%,年均下降0.42个百分点。2000年~2004年,贸易逆差增幅更大,几乎成几何级数增长,但失业率却只有1980年~1984年的一半。均值分析也不能说明贸易逆差会提高美国的失业率,而是相反。
3.聚类分析。表11是将与表3 的美国贸易收支变动类型相对应的失业率变动进行聚类加总后平均所得出的分析结果,也能够说明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张并不会导致失业率的增长,而是失业率的下降。
表11 美国贸易逆差与失业率相互关系的聚类分析
贸易收支变动类型
贸易收支改善贸易收支恶化贸易收支严重恶化
平均相对贸易逆差(%)-1.2-2.2-3.1
平均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
+0.7-0.3-1.0
平均失业率(%) 5.945.605.90
平均失业率变动(百分点) +0.2+0.1-0.4
资料来源:表2、表3。
从表11可以看出,就平均失业率而言,虽然差距并不是很显著,但在贸易逆差“改善”时平均失业率最高,而贸易逆差“恶化”时平均失业率最低,在贸易逆差“严重恶化”时,平均失业率虽然比贸易逆差“恶化”时有所上升,但仍然低于贸易逆差“改善”时的平均失业率。经济学家常常更关心失业率的变动,而恰恰在这一指标上,不同类型的贸易收支变动相应的失业率变动的差距非常明显。在贸易收支“改善”时,失业率平均上升0.2个百分点,在贸易收支“恶化”时, 失业率平均只上涨0.1个百分点,到了贸易收支“严重恶化”时,失业率不仅不增长, 反而平均下降0.4个百分点。因此,聚类分析也不说明贸易逆差增长损害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而恰恰表明美国工人的就业状况能够得到改善。
4.相关分析。以美国贸易收支变动为横轴,以美国失业率变动为纵轴,我们仍然采用统计学中的散点图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变动与失业率变动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绘制出图2。
图2 美国贸易逆差与失业率相互关系
在图2中,美国的贸易收支变动与失业率变动呈现相对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对贸易逆差扩大,失业率下降,相对贸易逆差改善,失业率上升,一条向右上倾斜的趋势线能够解释20个以上年份的数据。它能够更加直观地说明贸易逆差扩大不仅没有损害美国的就业,而是美国就业状况改善的有力信号。
四、结论
1.根据本文第二和第三部分所作出的分析,美国的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 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表12作出总结。
表12 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失业率变动的关系
贸易收支 改善恶化 严重恶化
经济增长 放缓加速 快速
失业率上升下降 快速下降
当然,表12的总结是统计学上的,因此不排除某些不符合上述结论的特殊个案,实际这不妨碍本文结论的代表性和正确性。
2.对贸易逆差的误解鼓励着对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的错误的和危险的“解答”,形成损害自由贸易的威胁。贸易逆差仅仅是美国净外资流量(资本账户盈余)变动的自然反映,它决定于美国的投资率和储蓄率的差异及储蓄—投资缺口。如果美国政府的目标只是减少贸易逆差,那么就必须选择增加储蓄和减少投资。缩小储蓄—投资缺口,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是制造一次高失业率的经济衰退。
3.贸易收支“恶化”是美国经济景气的象征, 而贸易收支“改善”是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状。当然,这种状况绝对不只是美国的专利,因为在世界上其它国家也多次出现。1995年的墨西哥和20世纪末期东南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部分国家,贸易平衡都曾经一夜之间从逆差变成顺差,但经济却严重衰退。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日本,扶摇直上的贸易盈余伴随的是长期的经济衰退。
4.没有贸易逆差,美国国内投资唯一地只能从国内储蓄融资, 为了使投资与储蓄一致,国内利率将需要提高,这降低投资和经济增长。就像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近期所做的结论,贸易逆差对扩张美国经济已经是一个“安全阀(safety valve)”。廉价商品的进口维持着美国的低通货膨胀率,资本流入维持着美国的低利率,有助于保持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失业率的下降。美国近10多年享受的高增长、低失业、低利率的经济,贸易逆差功不可没。
收稿日期:2005—12—26
注释:
① 本文指称的相对贸易逆差在国外的文献中也有使用,不过它们都叫它贸易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Ratio of trade deficit to GDP)。
② 在这里我们说美国1960年才有完整的贸易收支记录,是因为在美国的有关官方统计部门如US-stat,BFA,US Census Bureau等,最早的贸易收支资料都只能上溯到1960年。
③ 表内符号“-”表示逆差,符号“+”表示顺差。
④ 见表2的相对贸易逆差。
⑤ 甚至吵到美国国会,美国国会多次专门就贸易逆差问题召开听证会,当然争论经常是针尖对麦芒。
⑥ Myth一词,原意指似是而非的结论或天方夜谭,在港台常常音译成“迷思”,本文作者觉得符合信、达、雅的要求,故也采用此一译法。
⑦ 当然也可以利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计算相对贸易逆差,Paul,J,Krugman(1998)就是这么做的。
⑧ 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和绝对的,用其它数据来区分贸易逆差“恶化”和“严重恶化”也不会对分析结论有太大的影响。
⑨ 这里的“贸易逆差”是货物贸易逆差。
⑩ 为了避免重复而使分析更有说服力,这里我们取的是第二极值。
(11) 本处采用的是简单算术平均法,与统计学要求的几何平均法的结果存在差异,但不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12) 此处还是第二极值点,如果用第一极值点(2004年的5.5%),差距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