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视域下八极拳养生机理及价值剖析论文

中国传统养生视域下八极拳养生机理及价值剖析论文

中国传统养生视域下八极拳养生机理及价值剖析

耿 彬1,谢智学2

摘 要: 在历史的长河中,八极拳以其独特的风貌、质朴无华的风格而自成一家,经历代名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正所谓“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世人多看重八极拳刚猛暴烈的特点及技击价值,而忽略其“柔”的特点及养生价值。然而,八极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必深受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并结合当代有关八极拳方面的研究,从中国传统养生角度,对八极拳养生机理及其养生价值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使人们认识到八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同等重要。

关键词: 八极拳;传统养生;养生机理;养生价值;技击与养生并重

八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传承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沧州、北京、天津三角地区”、“河南省焦作、登封”、台湾、日本等地。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以其劲力刚猛、气势雄健、朴实简洁而著称。世人多看重八极拳刚猛暴烈的特点及技击价值,而忽略其“柔”的特点及养生价值,俗语“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1]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正是基于人们对八极拳认识上的误差,致使习练八极拳的人群不均衡,不利于拳种的推广,如: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参与人群中的男女比例相差太大;中青年远远多于少年和老年人。[2]因此,本文拟从中国传统养生学角度,对八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学说、调气养生之法、“抻筋拔骨”之功效及其独特的养生价值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使人们认识到八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文化,并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目的。

1 中国传统养生与八极拳

中国传统养生以中国哲学为基础,汇集儒、释、道、医、武各家的养生理论和功法,不仅具有健身延年的实用价值,而且映射出中华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特色。其中,武家讲究“强身御侮”“击敌卫己”,对自身也有益寿延年之效。特别是,明清以降,道家内丹术中的许多精华被引入武术训练中,即形成武术与气功兼习的练功方法,它将中国古代以“动”为主的导引术与以“静”为主的行气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动静结合、身心皆调的整体养生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等。武术中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一方面使武术训练具有生理学基础,另一方面武术中的许多形体练习手段也极大地充实了养生体系,两者的相互促进,推动了传统养生对生命运动规律的系统化理解。[3]

随着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电力企业结束了以往的高度垄断经营。,和所有企业一样,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获得市场认同从而促进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必须要已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提高其营销工作的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政策,引进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公司的营销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力。以下是风险管理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八极拳亦是将拳势与吐纳术相结合的较为典型的拳术,它要求练拳时,呼吸与动作紧密配合,讲究“气沉丹田”“气遍身躯”的腹式深呼吸,需内外兼修,于外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于内调息、调心、调神,正如王世泉《八极拳珍传》一书中所云:“八极拳讲的是:虚实动静随机变、刚柔相济两相宜,阴阳二气勤引导,内外合一任曲伸。故习练八极拳者,必先懂得意、气、力的结合,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气到力到,意领神随。”[4]

由此看来,八极拳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息息相关,下文将对八极拳所蕴含的养生机理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让世人了解并重视八极拳的养生价值,并为八极拳的传承和推广添砖加瓦。

2 八极拳所蕴含的养生机理

2.1 “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健康法则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变化规律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等领域,而且它在我国的传统武术八极拳中也得到充分地体现。

例如“衣二三”,只需月付499元,就可以随心换穿全球数百万件时装,而且包邮。“我太喜欢租赁这个想法了,因为我不认为中国的再利用系统已经十分发达,使用租赁软件的用户至少会使用租来的东西。”紧跟租赁潮流的北京年轻女孩微微(音)对埃菲社记者说。她认为,这款应用不仅可以让人每天换穿新衣,而且是“可持续”的方式,不仅环保,也让中产阶级节省了资金。“以前人们用这个应用来试穿买不起的名牌衣服,但现在各种时装都被包括在内,人们寻求的是用最低的成本穿出多样性,”微微补充说,“去购买一年只穿一两次的衣服没有意义。”

最后,八极拳还注重虚实变化、诱敌制胜。在攻防过程中,要做到“逢高击阴,逢矮击阳,逢左击右,逢右击左,随机应变”[10],“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有崩开裹进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进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11]

首先,八极拳的创编及拳理符合《易经》所阐述的“阴阳一体、阴阳互变”之理,正如孟村人吴会清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编著的《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对八极拳的描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跪膝者南北二极也,摞手者天地转也,腰步盼前顾后也,八极者,无极归原也。”[5]

经比对分析,可将33个样品分为3类。第Ⅰ类为聚丙烯类(PP),第Ⅱ类为聚乙烯(PE)类,第Ⅲ类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分类结果见表2)。

其次,八极拳讲究刚柔相济,即每出一招,无论弹踢、踹脚、蹬腿,还是崩拳、推掌,均伺机而动;内旋者多以阴柔之劲为主,外崩、内扳者多阳刚之力,手肘多抖劲为主,缠拿多旋劲为主,震步多沉劲为要。[6]也就是说,八极拳中既有明劲,亦有暗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转换,其中沉坠力、十字劲主刚,劲属阳,缠丝劲主柔,劲属阴。八极拳练习到一定程度特别强调“松”,要求全身各部位肌肉保持放松状态,这种“松”指的是松而有劲,松而具有强大的反弹力,往外发劲,身体始终保持六合归一,其劲强大而沉重,从而亦体现了刚柔相济。刚柔两种劲力的转换过程是练八极拳的重要途径,没有刚柔的转换,就是不传统的八极拳。[7]

再次,八极拳讲究动静结合,即: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全身上下,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静中犹动,动中犹静。[8]练习八极拳还有“慢拉架子,快打拳,疾打招”之说,“慢拉架子”主要是让练习者调形、调架、调身,保证动作、身型的正确;“快打拳”是在“慢拉架子”保证动作准确的基础上快速发放劲力,对劲力的发放形成自身的感知。[9]因此,八极拳的练习者要集中精力,反复练习,逐步理解其招式特点及技击作用,力求动中取静,静中求动,达到随机而动、应变自然、心形合一的境界。

总之,传统布鲁塞尔公约体系排斥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原因既具有其合理性,但也杂糅着不合理的成分。以上因素共同构成传统上欧盟排斥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主要理论基础。

八极拳在练习时对呼吸吐纳有严格的要求,如:“中气沉于丹田,保持气运沉、深、匀,运势要慢,动势要快。逢进招时呼气,逢闪招时吸气;逢起高时吸气,逢低时呼气;逢攻时呼气,逢闪招时吸气;逢起高时吸气,逢降低时呼气;逢攻时呼气,逢退时吸气。”[12]

八极拳在练习时还非常注重力、气、声配合,它要求“吐气发力”,“吐气”时“以意领气”,腹部肌肉主动得猛然收缩,“气沉丹田”,向外鼓荡,喉部声门微启,让气流在内外压强差中喷出。这种“吐气”短促有力,在“吐气”的同时完成打击动作,可以使人体产生巨大的力量,在打击点产生最大的打击效果。此外,八极拳的“吐气发力”,不仅会使人体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且能使身体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击打能力。在意念的引导下,丹田气发,通达表里,胸部、腹部肌肉收缩,其他部分肌肉协同,使全身成为气与力高度集中的一个整体,起到抵抗外力击打、保护内脏与外体的良好作用。[13]

2.2 八极拳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养生中的“呼吸吐纳”调气养生之法

呼吸吐纳是我国传统的调气养生之法,是以吐故纳新、调整呼吸为主要形式,具有调理气息、畅通气机的效用。

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80%以上的舌癌病理类型是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TSCC容易局部复发和发生淋巴结转移[1],预后较差,因此,研究TSCC的发生及转移机制对于TSCC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3 八极拳中蕴含着导引术中的“抻筋拔骨”之功效

新生24 h内的Wistar乳大鼠,由山东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鲁)20130009。将乳大鼠置于75%乙醇中浸泡15 min进行麻醉消毒。用无菌眼科剪剪破其头颈部皮肤,沿脊柱方向剪开背部皮肤,充分暴露椎骨。将暴露椎体外侧隐窝中的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用显微镊逐个摘取(尽量剔除DRG表面筋膜),用DMEM/F12 1∶1细胞培养基进行NSC原代培养[15]。每天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SC细胞生长、分裂和增殖。

再者,由于八极拳过于刚猛,人们在训练中往往加上了劈挂掌,形成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场景:八极熊步虎爪,定如熊,动如虎;劈挂则鹰翅蛇腰,击如鹰,转如蛇。更值得注意的是,八极之功成,当有虎背熊腰之态;劈挂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16]

导引术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它将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结合在一起,常通过锻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做的俯仰屈伸运动来锻炼形体。古代的导引养生家们常常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创编出用以养生的导引术势。葛洪所著《抱朴子·杂应》记载了“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做了具体记载。导引术中模仿动物神韵的动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抻筋拔骨、疏通经络之功效,在身体微微拉伸和推压过程中,使筋骨关节变得更加灵活与协调,如:练习五禽戏中“虎扑”时,身体上部会向前俯,双手尽量向前伸,臀部后引,这样就可以充分地伸展脊柱;而后屈膝下蹲,收腹含胸与伸膝送髋动作连贯进行的时候,使脊柱形成从折叠到展开的蠕动;与此同时,进行的两掌下按上提动作更能促进全身的协调运动,还能有效地防治常见的腰、颈部疾病。[14]

八极拳中的金刚八式具有“抻筋拔骨”之功效。金刚八式是练习八极拳的基础,包含撑锤(蹦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捕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蹬山探马准)、圈掌(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推山掌(鹤步推山稳),其单式歌诀:降龙罗汉力千斤,举鼎托闸敌万人;伏虎将军神力广,拔山带岭技通神;立掌斜劈开山斧,撩阴夺壮莫因循;前冲锤法谁能挡,到拉九牛勇无论;鹤步沙滩推山势,指撑八面任取神;虎豹龙拿猛又狠,圈拦搬扣似车轮;登山探马迎风站,起落返随叱咤嗔;熊精硬靠出蹲纵,横冲直撞少人侵。从金刚八式的名称和单式歌诀中,我们可以得知:练习金刚八式,需要模仿“马”“熊”“鹤”等动物的动作及形态,比如:练习探马掌时,犹如烈马直立,以前蹄攻击,要快、准、狠。十趾抓地,双拳抱圆,然后震脚猛出右腿的同时,右掌前探成平掌,左臂坠肘,内合在右臂腋左下方,上身前倾成弓蹬步;然后坐腰拧胯扒掌,左右连扒五下;最后出右腿的同时,右掌从耳根处猛摔出去成弓蹬步,右臂成平掌,左臂坠肘内合在右臂腋左下方,上身前倾。

八极拳中的“慢拉架子”、内功中的中级功法和高级功法亦具“抻筋拔骨”之功效。八极拳中的“慢拉架子”就是让练习者调形、调架、调身,保证动作、身型的正确;八极拳内功中的中级功主要修习易筋经,配以软架和行拳,用以活其气、开其骨、展其形、强其劲;八极拳中的高级功法主要修习洗髓功,用以修心养性、培元固体、固身充盈、无物无我、随心所欲。[15]

综上所述,由于初高中地理在内容、目标、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使得其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初高中地理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知识的连贯性,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其衔接教学,所以这必须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重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衔接,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上述八极拳中所习金刚八式、易筋经和洗髓经中的各种术势及与劈挂掌配合练习时所形成的熊、虎、鹰、蛇、猿之形意,无一不是对其“抻筋拔骨”之功效的完美诠释。

3 八极拳的养生价值

3.1 调节阴阳平衡、强身健体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17]《黄帝内经》一书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阴阳的对立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相互依存,只有维持这种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否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正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八极拳的拳理和八极拳动作中“阴阳互变、刚柔相济、动静结合、虚实变化”等特点符合中国传统养生中的阴阳之道,通过长期外在的形体锻炼和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可以协调人体动态的阴阳相对平衡,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可谓“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及“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3.2 调整呼吸、改善肺腑功能

《宋徽宗圣济经·卫生篇·存神奴气章》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导引按蹻,所以调其气也;平气定息,握固凝想,神宫内视、五脏昭彻,所以守其气也。”[17]故《宋徽宗圣济经》一书认为“吐旧气、纳新气”可以平调安定气息、把握固守、凝聚思念、调心内观脏腑等。

因此,八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动作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并与呼吸相配合,可以使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有效改善肺腑功能,增强肺活量,提高肺部功能,延缓呼吸系统的衰老;通过吸气和呼气,使肺部扩展、收缩,对其他脏腑形成有规律的内脏按摩。

3.3 柔筋健骨、疏通经络

抻筋拔骨,即传统武术中修炼筋骨的方法。拳谚云:“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又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两句谚语皆指修炼筋骨的重要性。上文所述八极拳中所习金刚八式、易筋经和洗髓经中的各种术势及其与劈挂掌配合练习时所形成的熊、虎、鹰、蛇、猿之形意,也皆有“抻筋拔骨”之功效。

八极拳中的“抻筋拔骨”,可以使人的上下肢体与躯干的大小肌肉、骨骼、筋膜、肌腱、韧带等组织在抻筋拔骨运动中形成自然的外展内蓄和牵拉抻拔的张力,这样不仅能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强化其骨骼、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能有效促进身体软组织的气血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八极拳虽以其劲力刚猛、气势雄健、朴实简洁而著称,但也蕴含丰富的养生机理,如“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呼吸吐纳”“抻筋拔骨”等;也具备重要的养生价值,如“调节阴阳平衡、强身健体”“调整呼吸、改善肺腑功能”“柔筋健骨、疏通经络”等。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八极拳的技击价值,而且也要重视它的养生价值。需知,八极拳属于内家拳,需要内外兼修,也要做到“技击与养生并重”。本文积极探索八极拳中所蕴含的传统养生机理和养生价值,正是对传统养生的一种正本清源,一种文化寻根,也是对于养生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本源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具体的论证,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传统养生文化,并推动八极拳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是近代民间流行的俗语,虽其出处不可考,但可以折射出人们对太极拳和八极拳不同风格特点的认识.

[2] 陈山.八极拳在京津冀地区传承与发展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6:20-21.

[3] 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史研究所.丝绸之路体育文化论集(续)[M].兰州: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241.

[4] 王世泉.八极拳珍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2.

[5] 朱宝德.八极拳理论探究[J].精武,2004(1):44.

[6] 素法.少林八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8.

[7] 王世泉.八极拳珍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6.

[8] 王世泉.八极拳珍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2.

[9] 刘德森.八极拳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14.

[10] 素法.少林八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9.

[11] 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编写组.八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8.

[12] 素法.少林八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7.

[13] 刘德森.八极拳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18.

[14] 宋璐璐,牛林敬.图解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易筋经—最传统的养生术[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4.

[15] 王世泉.八极拳珍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7.

[16] 王世泉.八极拳珍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26.

[17] 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35.

[18] [宋]赵佶撰,[宋]吴禔注.宋徽宗圣济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9.

Analysis on the Healthy Mechanism and Value of Bajiquan under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View

Geng Bin1,Xie Zhixue 2

Sport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China.

Abstract: In history, Bajiquan was unique for its simple and unadorned style. After development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it is developing very prosperously and becoming the dominant Wushu style together with Taiji. Most people focus on the fierce features and combat value of it while ignoring its “soft” character and health value. However, the sport is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China and influenced by ancient philosophy, and closely related to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This paper,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current research on it,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n its mechanism and health value from traditional health to explore its healthy value besides the combat function.

Key words: Bajiquan; traditional health; health mechanism; health value; emphasis on both combat and health

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2.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中图分类号: G8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56(2019)06-0003-3

doi: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9.06.002

基金项目: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5BTY087)

第一作者简介: 耿彬(1981-),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史、民族传统体育。

标签:;  ;  ;  ;  ;  ;  ;  

中国传统养生视域下八极拳养生机理及价值剖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