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新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纪之交,中国企业文化的构建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挑战;二是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挑战;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这三大挑战,将使企业文化在其中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势:
第一,在理念文化方面,被动性借鉴理念将会逐渐为主动性创新理念所取代。这种创新理念,既包括企业价值观中的创新意识,又包括这种创新的价值观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身的内容。在市场开放、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创新的价值观作为基石,企业的永续性经营就无从谈起。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找准市场定位,根据时代特征确定不断创新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从而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得到合理的价值回报。
第二,在管理文化方面,将由传统的管理向知识化管理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知识管理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试图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企业来说,让整个管理过程知识化,尤其是提高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员工的知识化水平,还只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必须将这种知识创新的动态性植入到企业的制度创新体系中,将强调个人自由、协作的价值观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组织结构和对企业行为及经营绩效的评估中,使适应知识创新要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制度化,从而保证知识创新的最终价值实现和持久化。
第三,就经营文化而言,“竞争合作型模式”将会取代恶性竞争状况。在当今社会,企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组织之间通过团结合作,合力创造价值的方法来产生变化;公司开发出新的合作经营方法,来协助企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获利能力与竞争能力。这也就是所谓的“双赢模式”,它要求从传统销售关系中的非赢即输、针锋相对的关系,改变成更具合作性、共同为谋求更大利益而努力的关系。按照这种模式,在各个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观,在“双赢理念”支配下,共同开发广大的市场,实现“利益共享”,使企业由低层次的竞争向高层次的竞争转化。这就意味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只有倡导“竞合”精神,企业才能求得最佳的生存与发展。
第四,在服务文化方面,以顾客为中心去提升服务品质将会成为每个企业的努力目标。由于中国的市场体系较为初级、相对原始,企业的顾客服务水平同样也不高。在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以顾客为中心”将成为企业一个恒定的竞争策略,领先的服务理念和高超的服务技能将逐步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并成为企业永续性经营的根本保证。
第五,在形象文化方面,专注于企业形象对外功能的局面将会被打破,对内的功能将会日益强化。在新的世纪里,一方面,企业形象将会继续发挥其对外的宣传功能,“形象消费”依然相当重要。这种形象消费有两层含义:一是消费者根据所接受的企业形象来选择消费品;二是消费者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企业形象本身的消费,这种消费事实上是附着在对企业产品的消费上的,它往往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第六,在营销文化方面,将逐渐挣脱“营销+文化”的单一方式而展现营销行为本身的文化内蕴。营销文化是企业在营销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制度规章等。它所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尊重,对真、善、美的追求。但是,把营销文化仅仅理解为把一些文化物品与文化概念运用于推销的过程,则是对营销文化的严重误读。在今后的营销文化建设中,将不再只是把“文化”和“营销”进行外在形式的“嫁接”,而是在营销实践中致力于贯彻明确、鲜明的理念,致力于实施系统科学的营销制度与作业流程,致力于向顾客展示良好的职业形象与行为,最终使顾客接受企业的产品。这样做,正是对营销文化本质的回归。
第七,在企业家文化方面,将由企业家观念的初步市场化走向企业家经营观念、选拔使用和绩效评价机制的全面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企业家的观念更新已经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与其相配套的选拔使用和绩效评价等机制却显得越来越重要。它要求人们对企业家的选择,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在标准上都要实现市场化。这就意味着在企业家市场上,一旦某人要投标成为经营者,他就必须通过各种市场信号来显示自己的人力资本。竞标的人越多,这些信号就越能真实反映出竞争者的能力。市场机制能够选出最有能力的人来担任企业家。同时,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家的绩效评价也将主要通过企业的经营效益来进行。
第八,就网络文化而言,将呈现出由形式化向具有实质性活动的多元化网络转变。在现在的一些企业,作为非建制型信息传播渠道的企业文化网络,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往往容易产生功能的负面化,在非正式组织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无法起到一种整合人心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利益也将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非正式组织则将以其特有的亚文化形式去有效地补充着企业文化的主流。因此,善于巧妙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将会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