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_农业论文

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_农业论文

总结经验 提高认识 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总结经验论文,提高认识论文,结构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次农业结构调整经验交流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近三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交 流 各地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温家宝副总理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会议期间将邀请部分代表召开座谈会, 并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信心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中央在科学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 基 础上,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三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积 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响应中央的号召,在结构调整中表现出了 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农业结构调整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展。各地适应市场需求,积 极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大路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2000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例 达 到17.5%,比199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短缺的状况明显改善,基本扭转了长 期以来大量进口的局面。每年进口小麦由90年代中期的900万吨左右,下降到去年的80多万 吨。优质水稻迅速发展,优质早稻面积比例达到52%,提高了23个百分点,早籼稻积压 卖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加工专用玉米发展很快,东北地区玉米越区种植的问题得到控制,玉 米含水量大为下降。“双低”油菜种植面积扩大了近一倍。瘦肉型猪的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 点, 名特优新畜禽、水产品品种明显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蓬勃发展。经过 近三年来的调整,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更加丰富,花色品种更加多样,质量档次明显提高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增强。

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各 地抓住粮食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适当调减粮食面积,因地制宜地 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种养业全面发展。2000年与1998年相比,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 增加了8000多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已经达到30%,初步形成了粮、经、饲“三 元结构”的格局。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花卉、中药材等园艺产品快速发展,成为农业 结构调整的亮点。同时,畜牧业和渔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了2.1 个百分点。在消费的拉动下,奶业发展尤为迅速,产量比1998年增长了24%,价格上升了20% 左右。各地在结构调整中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耕作条件很差的地区 ,主动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生产布局发生了积极变化,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长期以来形成的“ 大而全、小而全”农业生产格局开始打破,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逐步显现。 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宜小麦发展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去年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 5个省的小麦面积占全国的52%,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小麦面积大为压缩。油菜、花生、大 豆分别向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集中,长江流域油菜带面积占全国的70%左右。 河北、山东、河南3个省牛肉产量占到全国的41%。一些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作物带、产业 带 逐步形成。许多地方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产品和产业,如山东的蔬菜、新疆的棉花、海 南的冬季瓜菜、黑龙江的绿色食品、陕西的苹果、山西的小杂粮等,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的支 柱产业。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发展开始出现合理分工。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 区的外向型农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75%来源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发 挥粮食生产优势,逐步成为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农业和 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四是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各地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 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组织 劳务输出,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渠道。乡镇企业努力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等困难,推进体 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出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恢复增长的势头,近两年来新吸纳劳动力约300 万人左右。在种植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养殖业、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增 加,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去年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增加了49元,增长了31% 。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元,其中40元来自工资性收入。 在自然灾害严重、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增收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结构调整 ,不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就不会有这样的局面。

五是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在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 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积极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经营体制 创新,农业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成为带动结构调 整的重要力量。各级干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进指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注 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 应市场的能力有所提高。所有这些都为农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将对我国农 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各地在实践中探索了许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做法,涌现了大量的典型,积累了不少 有益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大力开发、引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带动结构调 整。三是搞好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培育中介组织,开拓农产品市场。四是合理利用当 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有市场、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五是增加农业投入,制定支持措 施,从信贷、税收、进出口和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实 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成功的、有效的,也为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探索了路子。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仍然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农业结构不 合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面对 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要求,我们的认识还不够自觉,指导方式还不够适应,服务工作还不够到 位。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急于求成,一些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的现象;由于有畏难情绪,一 些地方出现了消极等待现象;由于引导和服务工作跟不上,一些地方的结构调整存在着很大 的盲目性。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效,增强信心,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 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把农业结构战 略性调整引向深入。

二、不断深化对农业结构调整规律性的认识,努力提高指导水平

近三年来,结构调整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也使我们的认识有所前进。认真总结并不断深 化对农业结构调整规律性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正确看待目前存在的困难 和 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指导结构调整的工作水平。

第一,必须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目标,面向市场,讲求实效。在农业发展的新阶 段,结构调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衡量结构调整成效的主要标准。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只有能够增加收入 的结构调整,才会被农民理解和接受,并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持久的行动。这次结构调 整是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农业发展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市场约束日益增 大,农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进行的。指导结构调整必须首先着眼市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 需求安排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这样农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做好 开拓市场这篇大文章,结构调整的天地就会更加宽广。脱离了市场需求,不但不能增加收入 ,还会造成新的积压,加剧卖难。要围绕农民增收,不断拓宽结构调整的思路,不能把调减 粮经比例作为衡量结构调整的标准,简单地搞多种一点、少种一点。调整农业结构必须讲求 实效。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仅仅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脱离当地市场条件、资源条件和农民 的承受能力,更不能急于求成,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实践证明,不研究市场 ,不讲实效的调整,往往事倍功半,不但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还会劳民伤财。要处理好农 民增收与财政增收的关系,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只有农民富了,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有后 劲,财政增收才能有保障。

第二,必须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这次战略性结构调整 的主攻方向是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只有提高农 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这里的关键是要看能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 含量,农业的增长方式能否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许多典型经验 说明,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优良品种和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改革农业科研推 广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就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 农业有没有竞争力还要看有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这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 较优势的原则,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拳 头产品,防止一哄而上,结构雷同。要找准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结合点,有市场的资源优 势才能真正形成经济优势。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分析本地的优势和劣势,搞好 宏观指导,对一个地区的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这是20多年 来农村改革与发展不断走向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在新阶段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必须 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是自负盈亏的风险承担 者。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真正 交给农民,这样才能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全面地推 动结构调整。强调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并不是否定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更不 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无所作为。在农村经营体制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各级农业部 门指导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要真正转到引导和服务上来,切实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 范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销售服务工作,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市场 环境,引导和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调整结构。而不能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不 能代替农民决策,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种这种那。很多事例说明,搞强迫命令, 尽管有时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并不好,由于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引发干 群矛盾,造成农村不稳定。

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当前特别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结构调整中的土地流转问 题。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是可以流转的,政策也是允许的。但必须首先明确,农村土地以家庭 承包经营为基础,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能有丝毫动摇,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在稳定 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在土 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承包农户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实行土地 规模经营,不能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情况,对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的现实条件不能估计过高。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条件、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 则,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

第四,必须始终高度重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农业结构调整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主要 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实现了 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为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须看 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包括粮食的需求还 会逐步增加。因此,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仍然要十分注意保护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只有巩固提高粮食生 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才能保证结构调整持续健康地进行。当前,一些地方在结构调 整中,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简单地认为调整结构就是调减粮食面积,应当引起我们 的 重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去年粮食大幅度减产,主要是自然灾害的影响,这说 明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还不稳固,还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 识。在当前粮食总量平衡有余的情况下,不放松粮食生产,重点是提高质量效益,保护生产 能力。一方面要积极调整优化粮食品质结构,一方面要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坚持不懈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特别是加强商品粮基地 建设,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水平和商品率。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今后几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始终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加快农业 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 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重点,面向国内 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农村二 、三产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农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这是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增 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进入小康阶段,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现在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内外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提高农产品品质十分必要和迫切。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优 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 良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积极推进优质专用品种种植区域化、生产规 模化和经营产业化;提高优质专用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加工水平,延长产业 链条。同时,要研究降低优质专用品种的生产经营成本,建立和完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 额,不断提高我国优质专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政府的职 能。要下大力气控制农业生产基地的外源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治理渔业水质污染,解决畜 产 品生产中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激素类药物,以及农药、兽药、渔药残留超标和有毒有害物 质危害问题。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多数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或行业标准。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从生态环境条件和生产过程控制两个方面加强 管理,从规范和完善品牌确定、支持市场营销等方面加以引导,形成一批质量安全、营养丰 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名牌农产品,使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加快发展畜牧业和优化渔业结构,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这是吸纳农业劳动力,更合 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畜牧业作 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步伐,使之成为一个大的支柱产业。要调整畜牧业生 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突出发展优质牛羊肉和优质禽肉,提高瘦肉型猪的 比例。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善,加快发展奶类生产,积极推进奶业产业化 ,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适应毛纺工业提高产品档次的需求,发展优质细羊毛生产。积 极发展饲料工业和畜产品精深加工。农区要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小区养殖, 加快粮食转化增值,同时,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和实行草田轮作,发展草食牲畜,实行农牧结 合。牧区要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搞好退耕还草,推行放牧与圈养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大力推行草原家庭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牧民建设草原、保护 草原的积极性。

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水产品种,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渔业效益。要保护和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注重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 ,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工厂化养殖和休闲渔业。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积极发展远洋 渔业。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这是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农业资 源和生产要素,形成科学合理的地域分工的需要。当前,各地要适应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的新形势,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结构调整的方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区域化、 专 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中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抓住放开销区后粮食市场扩大和实行保 护产区政策的机遇,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发展加工转化和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西部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继续有 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东部地区 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抓住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机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高 科技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各地都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市场条件,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支柱 产业,把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形成规模,创出品 牌 ,真正形成经济优势。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布局的调整还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 源,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粮食、棉花、油料等资源密集型、国际比较优势不强的农产品,要 立足国内市场,重点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减轻国外同类农产品对国内市场 的冲击。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蔬菜、花卉、茶叶、畜 禽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努力扩大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 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 于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潜力很大。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积极引进开发农产品加工、保鲜、 储运技术和设备,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既要继续搞好农产品分级、包装 、保鲜等初级加工,更要加快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加工档次,增加花色品种。要把发展粮、 油、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作为重点,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在增加后续效 益的同时,促进大宗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一批 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的 根本途径。要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切实提高素质和效益。乡 镇企业调整结构的重点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 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乡镇企业区域布局,把乡镇企业发展同 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鼓励乡镇企业向各类工贸小区和小城镇合理集中。要有重点地发展农 村小城镇,发挥小城镇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功能,同时,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 外出打工,逐步改善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努力做好基础性工作,扎扎实实地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围 绕加强引导和搞好服务,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当前, 要 扎扎实实做好八件事。

一是搞好规划引导。这对于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重要 作用。各地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认真研究当地资源特点、区位优势、正确分析国内 外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当前要抓紧组织 力量制定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规划、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农产 品市场建设规划等。结构调整规划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要靠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加 以引导,不能层层下指标,搞行政命令。组织实施结构调整规划,要充分考虑市场变化,考 虑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地加以落实。

二是加大成套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调整农业科研开发和技术 推广的方向与重点。从提高产量、增加供给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上来。不仅要开发、引进和推广降耗增效和优化动植物产品品质的技术, 还要加大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要加大“种 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实施力度,下决心淘汰一批劣质品种,推广一批优质、专用和 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加快农产品品种的升级换代。要加强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通过“ 丰收计划”、“跨越计划”等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把实用的农业技术组装配套,提高 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要在稳定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上,切实改革推广和服务机制,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 技术推广的活力。要搞好乡镇科技示范场试点,并把这项工作与乡镇机构改革结合起来。鼓 励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县乡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技术承 包等多种形式,对农民开展技术服务。以“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 程”为重点,扩大农民职业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增收本领。

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流通不畅是结构调整的直接制约因素,在农产品供过于求、 出 现卖难的情况下,尤其要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来抓。各级农 业部门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既要抓生产,又要抓流通,抓市场,积极探索各种产销衔接 形式。要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花卉等农产品主产区,集 中力量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特别是注重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 。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产品市场调研,帮助农民找客户、跑订单,推动“订单 农业”的发展。目前一些地方“订单”不规范、约束力不强、履约率不高,要研究和制定办 法,促进“订单农业”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要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支持 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 能力。特别是鼓励农村运销大户和各类经纪人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作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 困难,为他们创造宽松环境。要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撤消不合理的关卡,杜绝乱收费、乱罚 款现象,严厉打击车匪路霸,疏通“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货畅其流。

四是积极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这是带动农民调整结构、进入市场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 门,把对龙头企业的信贷、税收、进出口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对各 种所有制、各种类型的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扶持。要发挥农业部门技术力量强以及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 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逐步形成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增强对农户的带动 能力。当前,要抓住深化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时机,积极探索和发展粮食、棉花产业 化经营,鼓励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良种棉加工厂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优质专 用粮棉生产基地,促进粮棉主产区的结构调整。

五是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这是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引导和带动作用的基本依托, 也是防止盲目性的重要措施。要以信息发布为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卫星通讯、网络传 输等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农业生产、市场、科技等信息的采集和开发,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 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搞好结构调整。在重要产区、销区和批发市场, 加快建立农业信息采集队伍,完善硬件设施,健全农业系统的信息网络。抓紧建立一支专业 化、高素质的信息分析处理队伍,加强对国内外农产品产销形势、市场行情的预测分析。农 业信息体系建设要在提高信息的系统性、准确性、时效性上下功夫。要强化省级,健全县级 ,向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协会和种养运销大户延伸,扩 大信息覆盖面,增强服务功能。

六是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 消费安全的基础。要加强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尽快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情、又与国 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当前重点是制定农产品质量的分级和专用标准,农药、兽药、渔药 及其它有害残留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 范区建设,积极推广与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要进一 步完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检测手段,突出抓好对农药、兽药 、渔药残留和饲料的安全卫生监测,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要抓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试点工作,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个城市探索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农产品质量 管理经验,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要大力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 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七是加快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这是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和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措 施,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一些国家畜禽疫病暴发,不 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要完善动 物疫情测报网络,加强国内外畜禽疫情的跟踪分析,做好重大疫病的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 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动,防止疫病流行。 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建立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基地。组织实施“动植物保护工程”, 建立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防治能力。

八是积极争取各方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协作 ,密切配合,共同为农民调整结构创造条件。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自我积累能力低, 调整结构投入不足,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争取有关方面的 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 建设一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的项目。针对农村突出存在的贷款难问题,要积极协助农村信 用社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研究增加农户贷款、改进金融服务的办法,努力满足农户在结构 调整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加强对税收、进出口和市场管理等政策的研究,积极提出建议 ,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

近三年来,新闻单位积极宣传报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及时反映结构调整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希望新闻界 的朋友们继续关心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 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新的贡献。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各 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振奋精 神,开拓创新,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切实加强对结构调整的指导和服务,把农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不断推向深入,为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为2001年9月12日韩长赋副部长在农业结构调整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

标签:;  ;  ;  ;  ;  ;  ;  

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