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的构想[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区论文,边境论文,中俄论文,自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自由经济区是指一国划定的置于海关辖区以外的特殊区域,通过实施不同于国内其它地区的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为国际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提供各种方便条件,从事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生产、贸易、研究开发等经济活动,借以达到发展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引进资本、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区域。自由经济区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商业型自由经济区——自由港,工业型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商贸综合型自由经济区——自由贸易区和科技型自由经济区——科学工业园区。随着世界各国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其形式已突破一国范围,出现两国或多国共建跨国边境自由经济区的现象,从而使自由经济区超越一国的边界,成为毗邻国家进行国际边境地区合作的一种形式。世界上已有不少组建跨国自由经济区的成功例子,例如,叙利亚和约旦边境的贾具尔自由经济区,秘鲁和玻利维亚共建的依洛自由经济区。本文对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建立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1.1 建区的可能性
1.1.1 中俄国家关系不断发展使建区成为可能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以来,中俄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中俄关系由实现正常化,发展到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进而推进到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使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成为可能。如果今日中俄关系象本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那样紧张和不正常,就谈不上建立边境自由经济区问题。中国与俄罗斯有4282.7km的陆地边界线,两国接壤毗邻的地缘因素,促使中俄两国从地缘战略角度考虑,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加强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因此,中俄双方组建边境自由经济区完全符合两国现在和未来的根本利益。
1.1.2 建区可以进一步加强中俄经贸合作
虽然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但是两国的政治合作关系和经济合作关系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近年来,双方在维护各自的利益和尊严,抵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主持国际公道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政治合作关系令人满意。然而,相比之下,中俄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并不尽人意,尽管中俄经贸合作关系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勿庸置疑,如果中俄经贸合作关系长期滞后,与两国政治合作关系不相适应,会使两国在政治合作方面具有暂时性和波动性,这对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两国关系是不利的。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经济利益和经贸合作关系是最基本的因素,具有持久性的价值。所以,组建中俄自由经济区能使中俄经贸合作,特别是中俄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出现新的进展。
1.1.3 中俄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建区可能性增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使中俄边境地区孤立封闭的经济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无法生存和发展,要求中俄边境地区的民族经济突破民族界限和区域界限,同时作为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强和密切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交往与经济联系,使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目前中俄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以非集团化的形式出现,以双边性非制度化的经济合作关系为起点的,并逐渐从非制度化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第二,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关系尽管不足以构成严格意义的和整体规模的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但却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的较低层次合作和初期合作,对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中俄边境地区水路相通,铁路相接,出路相连,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口岸、通道、港口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基础设施一体化正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领域之一;本区域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中俄边境贸易市场,双近边境贸易活动不断加快其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总之,中俄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不但能进一步加强中俄经济合作,而且使建自由经济区的可能性大为增强。
1.2 建区的现实性
1.2.1 建区可充分实现中俄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
俄罗斯经济结构具有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的特点,这在俄罗斯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反映更为明显。俄罗斯进口商品中食品及其原料、日用消费品约占进口总额的50%;出口商品中的能源与原材料占出口总额的75%。就近年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而言,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中机械设备占11.4%,化工产品、钢材、有色金属、润滑油、木材、矿物燃料、纸浆及海产品约占80%,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食品和消费品占70%,表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互补性显然是中俄经济结构互补性的直接表现。相对而言,中国的食品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具有比较优势,俄罗斯的农业、轻工业较落后,而在原材料、重型设备、实用重工业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另外,中俄在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互补性也很强。从地域上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的互补性尤为明显。中俄两国之间存在的互补性一方面使建区更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建区后更能充分地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1.2.2 建区对于克服中俄经贸关系中的短期行为、 立足长远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俄1992年贸易额为58.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0%,1993年为76.79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30.9%,1994年中俄贸易明显下降, 贸易额降为50.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4%,1995 年中俄贸易额俄方统计为55亿美元,比1993年下降28.4%,却比1994年增长8.4%,1996 年中俄贸易又有所好转。中俄边境贸易尽管受特定贸易方式、地域和规模的限制,但近年来在中俄贸易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例如,1993年中俄边境贸易额高达32亿美元,约占当年中俄贸易额的41%。由于中俄贸易宏观环境欠佳以及边境贸易本身受多种因素制约,必然造成中俄边境贸易大幅度滑坡。为克服中俄经贸关系中的短期行为,立足于长远,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既能使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稳定发展,又能使处于调整时期的中俄经贸合作特别是边境贸易向高层次发展,由边境商品贸易向边境服务贸易发展。
1.2.3
中俄边境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带的形成为建区提供了现实基础
中俄边境地区由东西两部分构成,其东部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东西伯利亚地区,西部则是有54km边界线的中国阿勒泰地区和俄罗斯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地区。西部也是中、俄、蒙、哈四国毗邻的国际边境地区。目前这里中哈、中蒙、俄哈、俄蒙都有贸易通道,唯独中俄没有。一旦中俄口岸开通,本区中俄经贸合作将成为西北亚中、俄、哈国际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以中俄19对对应口岸城镇为依托的中俄东部边境,通过边境贸易的经济拉动效应,使其经历了“商贸兴边”的道路,形成边境地区市场,其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的农业发展到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以及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使传统的落后地区转变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并相应形成几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沿中俄边界线西侧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带、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以及图们江下游地区。这些次区域经济合作带的形成,为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2 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选址
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条件较为理想的区址有四个。
2.1 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自由经济区
建在中俄边境口岸城镇满洲里和后贝加尔斯克接壤地带。该区址地势开阔,发展潜力很大。满洲里铁路口岸是我国最大边境铁路口岸,北京——满洲里——莫斯科国际列车定期由此进出国境。满洲里出路口岸也已开通。满洲里已建成中俄互市贸易区,中方建设面积10万m[2],封闭线内侧设贸易区,外侧设服务区、娱乐区、生产免税区和管理区。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镇位于东经117°20′,北纬49°40′。 是赤塔州后贝加尔斯克行政中心。后贝加尔斯克铁路口岸和出路口岸分别同满洲里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相对应。中俄互市贸易区的设立和运作,为建立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自由经济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满洲里建区的劣势在于距腹地较远,距经济实力有限的海拉尔196km, 距重工业较发达的齐齐哈尔697km,且东北北部特大城市哈尔滨944km。
2.2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自由经济区
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是目前中俄边境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口岸城市。该对水运口岸具有夏航冬车的特点。同满洲里相比,黑河距腹地经济中心哈尔滨较近,为567km。 与黑河隔黑龙江(阿穆尔河)相望的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位于东经127°30′、北纬50°18′, 作为州经济中心已形成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和较强的经济实力。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设立的边民互市贸易同样为在这里建自由经济区创造了良好条件。区址选在中俄拟建的黑龙江大桥两侧桥头区,中方一侧地势高且平坦,交通方便,便是供水、供电、供热;俄方一侧也具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
2.3 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自由经济区
绥芬河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其铁路口岸和出路口岸在中俄经贸合作与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绥芬河建自由经济区腹地条件要好于满洲里和黑河,哈尔滨距绥芬河545km, 作为交通枢纽并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牡丹江距绥芬河194km。与绥芬河接壤的波格拉尼奇内位于东经131°20′,北纬44°25′,是波格拉尼奇内区行政中心,在乌苏里斯克市西北方向97km处,距符拉迪沃斯托克208km,并与远东南部港口群相连接, 在绥芬河和波格拉尼奇内设立互市贸易区以及靠近绥芬河与纳霍德卡达成铁海联运协议,均有利于建自由经济区,同时也表明绥芬河与纳霍德卡自由经济区已开始直接进行经济合作。该自由经济区区址同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相连,使其可以首先发展以国际联运为主的服务贸易。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个区址中方腹地几乎都以哈尔滨为依托,此外,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经济中心还要支持东宁、虎林、饶河、同江、逊克、呼玛、漠河等边境口岸,显然这对任何一个经济实力再强的中心城市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2.4 珲春——哈桑自由经济区
区址设在中俄边境城镇珲春和哈桑接壤地带的防川和包得哥尔那亚。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图们江下游地区。珲春公路口岸是吉林省对俄唯一的边境口岸。珲春铁路口岸正在建设之中。珲春建区腹地条件要好于满洲里、黑河和绥芬河,珲春有西部腹地距离分别为 115、468和596km的延吉、吉林、长春三个不同等级的经济中心支持。与珲春接壤的哈桑镇位于东经130°40′,北纬42°25′, 是包括纳霍德卡自由经济区在内的大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经济区的一部分。珲春——哈桑自由经济区区址距俄罗斯远东南部和日本沿岸港口群最近。同时,该自由经济区区址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确认的中、俄、朝共建的“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俄组建自由经济区不但是中、俄、朝三国合作开发图们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基础,而且可以双边合作为突破口推动本区域至今阻力重重的三国合作,为其注入活力。因此,组建珲春——哈桑自由经济区前景看好。
3 建区原则与发展阶段
3.1 建区原则
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的基本原则应是: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受益、共同繁荣;允许第三国人员、货物自由进出,吸引其它国家参与合作;必须兼顾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建区初期阶段地方受益大些,以取得两国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不降低环境质量,不造成生态失衡的前提下,追求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3.2 建区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政府和规划阶段。先由两国学者或地方政府进行可行性研究,然后两国政府进行建区的基础性谈判,形成共识,提出初步方案,就建区合作原则、内容、优惠政策等重大问题达成两国协议。第二阶段为启动建设阶段。中俄双方各划出1—2km2土地,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进行各种优惠贸易和工业项目合作。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阶段。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逐步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加强和扩大合作领域和规模。第四阶段为高级化发展阶段。实现生产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动和经贸政策的协调统一,实现集团化、制度化和经济一体化。
4 发展模式、目标与功能
4.1 发展模式
能否正确选择中俄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模式,直接关系到设区的成败。另外,建区模式越高级化,两国谈判、达成协议的难度就越大,所以应从降低建区成本,缩短谈判时间、尽早达成协议、尽快创造效益出发,不宜选择过于高级化的模式。尤其是启动阶段发展模式不能建自由港和科学园区,因为不具备全面的技术人才、管理、信息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因此,只能考虑自由贸易和出口加工两种发展模式,无论是建自由贸易区还是出口加工区,其发展过程都涉及时空过程和产业演替过程,经历一个由诞生、成长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从时空过程看,其区位由初始靠近两国边界线而逐渐向外扩展;从产业过程看,应以贸易、商业、旅游业、运输业、服务业起步,然后向加工业发展。一般说来,上述两种过程是相伴发生、相互促进的,时空推移与扩展,自然促进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化,而产业部门的增加与演替,也受制于时空因素的影响。据此,可以认为其发展模式应以商贸工型综合性自由经济区为主。
4.2 目标与功能
世界各国的自由经济区大多经历了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单一目标、单一功能向多目标、多功能过渡的渐进开发战略的发展过程。这样分层次地选择自由经济区的目标和功能,可以避免一开始就设置选择多目标、多功能的自由经济区,而导致资金不足或投资规模过大或不符合设区区位条件的难以为继的情况。因此,设区目标与功能的选择,一定要依据中俄国情和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先选择最有可能和最需要的目标和功能实施。待既定目标与功能达到和实现后,再转向其它目标和功能。
就建区目标而言,有以发展外贸和对外经济联系为主、以吸引资金和增加就业为主等多种形式。中俄自由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贸易开发、产业开发和地区开发。贸易开发开始应以商品贸易为主,并向服务贸易过渡,包括边境经济合作、边境旅游贸易、边境技术贸易、运输合作、金融合作、劳务合作等内容。产业开发包括边境旅游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出口加工业、信息产业部门的开发。地区开发则是指由对自由经济区本身开发扩展到对区址所在的中俄边境地区的开发。可以说上述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并未有严格的界限,建区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地区开发,而地区开发要靠贸易开发、产业开发带动。后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边境贸易的开发必然会带动边境口岸城市商业、运输业、旅游业、加工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又直接推动边境服务贸易的拓展。
自由经济区类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中俄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其功能应兼有自由贸易区与出口加工区的综合功能,应包括贸易、旅游、商业、运输、服务、金融及出口加工等流通与生产功能。在建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其功能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中俄共建跨国边境自由经济区,其难度要远远超过中国与俄罗斯各自单独建的自由经济区或边境经济合作区,实属一项宏伟的跨世纪的巨大工程。需要经过中俄两国的学者行为、地方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再中央政府行为,进行长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建区的启动与方案的实施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和障碍,因此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可以相信,组建中俄边境自由经济区不但能促进中俄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能带动中俄边境地区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1]1997-01-09
标签:中俄论文; 绥芬河论文; 珲春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满洲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