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湛江 524037
【摘 要】目的 探讨在儿科病房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认知、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住院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是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康教育在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儿科 ;实施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80-01
儿科健康教育是以住院患儿及家长为教育对象,使患儿及家长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儿健康行为,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其实施的好坏是影响护患关系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我科从2009年1月开始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中,在不断的摸索、补充、完善后,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观察组,男67例,女53例,平均年龄2.4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2例,先天性心脏病10例,肠炎53例,肺炎13例,白血病2例,静脉输液1105例次。以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对照组,男71例,女49例,平均年龄2.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5例,肺炎合并心衰7例,肠炎57例,肾病综合征8例,过敏性紫癜3例,静脉输液1210例次。两组患儿年龄、智力及家长文化程度比较,均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只是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通过统一问卷调查,结果进行X2检验
1.2.1健康教育内容(1)入院宣教(2)饮食指导(3)用药常识(4)疾病知识教育(5)特殊检查指导(6)功能锻炼(7)休息与活动指导(8)出院指导(9)静脉输液护理方法。
1.2.2健康教育方法(1)观察法 (2)游戏法 (3)示范法 (4)提问法 (5)练习法
1.2.3健康教育实施(1)入院宣教由护士在患儿入院时进行(2)饮食指导、用药常识、疾病知识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在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根据患儿年龄反复宣教。(3)特殊检查主要是对家长进行指导(4)出院指导在患儿出院前3天由责任护士宣教。
2 结果
2.1 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认知比较(见表1)
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比较(见表2)
观察组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比较 (见表3)
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的实施可增进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的认知
患儿及家长通过健康教育的学习,掌握了部分疾病的护理、预防知识,了解用药的作用及副作用和特殊检查的意义,有助于患儿建立健康的行为。能较好地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对患儿的健康及预防疾病起促进作用。
3.2 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
静脉输液是护理操作中最基础的一项技术,但在儿科,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往往会出现多次穿刺失败的情况,给患儿造成再次损伤的痛苦[2]。小儿静脉输液一次成功与否取决于护士的穿刺技术及患儿与家长的配合。所以,我们把教育患儿及家长保护好输液部位作为健康教育的一项掌握内容,通过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小儿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了护患关系。
3.3 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对儿科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一方面做好教育内容的宣教,另一方面可消除患儿的恐惧、焦虑心理,使其理解、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使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护患纠纷[3]。良好的服务质量、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指导,既使患儿身心护理落到实处,又满足了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需求,使其焦躁、担忧情绪减轻,增强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55.
[2]白翠云,肖凤英.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800
[3]郑雪莲,健康教育在儿科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47-48.
论文作者:简晨星,郑洪女,杨茵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患儿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静脉论文; 儿科论文; 疾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