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坤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 云南思茅 665000
摘要:银子山铜金矿位于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段,为该成矿带首次发现的与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金矿床。矿床产于上泥盆-下石炭系大凹子组第二段(DCd2)火山岩的蚀变带内,成矿元素以金为主,矿体受蚀变带控制。通过对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的论述,为寻找类似的矿床确定合适的找矿标志来减少探矿的工作量、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铜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标志
银子山铜金矿位于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与唐古拉一昌都一兰坪一思茅褶皱系的接合部位,属于澜沧江火山岩带中南段,区域南北向断裂发育,成矿条件优越[1]。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且有变质作用叠加,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2]。
一、矿床地质矿区出露地层有上泥盆-下石炭系大凹子组(DCd)、中石炭系(C2)、二叠系下统(P1)、三叠系中统大水井山组(T2d)、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
该区域以北北西向断层为主要断裂构造,构造线方向近于南北向,为一断裂破坏背斜,核部地层为大凹子组(DCd)火山岩地层,东翼地层为中三叠统大水井山组(T2d),断裂构造主要为酒房断裂(F1)及近于东西向的F2、F3 断层。酒房断层从矿区西北部通过,切割了C3、T2、J2 地层。F2 为东西向横断层,切割了DCd、T2d 地层,产状不清。西翼地层由于F1 断层破坏,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该背斜为一断层破坏的短轴背斜。
矿区岩浆岩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大凹子组火山岩,岩石类型有灰绿色细碧岩、安山岩、浅灰色、绿灰色英安岩、流纹岩。矿区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其中,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主要发育于蚀变英安岩中,绿泥石化发育于英安岩中。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高岭土、绿泥石、碳酸盐多数相伴出现,由矿体向两侧蚀变逐渐变弱。
二、矿体特征1、矿体地质特征银子山铜金矿岩石组合以英安岩为主,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以零星薄层状产出于英安岩中。该组岩石地层为赋矿围岩,矿体共有2 个:① I#矿体产于大凹子组第二段(DCd2)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内,成矿元素以铜、锌为主,局部含金、银,受岩性、层位控制。矿石类型有浸染状铜矿石和块状硫化物,主要以浸染状铜矿石为主,块状硫化物主要呈团块状、赋存于具有弱硅化碎裂火山岩中。矿体呈板状、透镜状,大脉状产出,产状与构造总体产状一致,总体倾向东至北东,走向北西,倾角为63°~73°。矿体长为260 m,厚为3.78~7.02 m,平均为5.37 m,铜品位为0.21%~1.80%,平均为0.40%。② II#矿体为澜沧江成矿带南段首次发现的与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产于大凹子组第二段(DCd2)火山岩的蚀变带内,成矿元素以金为主,矿体受蚀变带控制。矿体产状为55°~65°∠70°~85°,矿体厚为0.5~29.35 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矿石特征根据矿石矿物成因、形成方式以及矿物组合和组构特点,银子山铜金矿矿石类型可分为强硅化英安岩型金矿石、细脉状绢英岩化凝灰岩型铜矿石、浸染状-细脉状锌矿石以及块状硫化物铜矿石。
强硅化英安岩型金矿石:通过对比强硅化体中金矿化好与金矿化不好的矿石,富金矿石的形成可能为多阶段矿化叠加的产物。早期的强硅化-星散状黄铁矿化造成了金元素的初始富集,后期叠加的团块-脉状烟灰色石英硫化物造成了金元素的工业富集。矿石中强硅化的硅化程度与金矿化呈正相关。硅化程度强烈,原岩结构基本被改造,金品位往往较高。硅化改造不彻底,原岩结构残留,往往仅发育金矿化。
团块状-细脉状绢英岩化凝灰岩型铜矿石:铜矿(化)体均产在凝灰质岩石中,对凝灰质岩石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矿石呈灰-灰黑色,火山角砾可见,蚀变发育绢英岩化、细脉状黄铁矿化、团块状-细脉状黄铜矿化。
浸染状-细脉状锌矿石:在强硅化与黄铁绢英化蚀变带中均有发育。黄铁绢英化蚀变带中的闪锌矿多呈浸染状-细脉状产出;强硅化蚀变带中的闪锌矿多呈细脉状产出,其中多伴生团块状黄铜矿,与金矿化常密切伴生。
块状硫化物铜矿石:其特征表现为:矿石产在大凹子组第二岩性段火山间歇期凝灰质砂岩中,金属矿物几乎全为黄铁矿组成。
三、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标志1、成矿模式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银子山铜金矿床产于火山裂隙式喷发通道相;矿体主要产于强硅化蚀变岩(原岩以英安岩为主)中,其内叠加有细脉状硫化物及团块状碲化物,矿体形态总体呈板状、透镜状、大脉状等特征;矿石具交代残余结构(原岩石英、斜长斑晶可见)、块状、细脉状、角砾状等构造;自蚀变带中心向两侧具强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的蚀变分带模式;成矿具有多阶段性;具火山喷发间歇期喷气成因的特征。以上现象表明,银子山铜金矿床为产于火山通道中的中高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火山间歇期的喷气作用,多阶段矿化叠加造就金元素的工业富集。
以区域构造演化为线索,银子山铜金矿地质特征为根本出发点,总结矿床成矿模式:在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古澜沧江洋向东俯冲作用下,使得铜金矿区发育为弧后盆地的动力学背景,其容矿火山岩大凹子组为此背景下裂隙式喷发的产物,在火山喷发间隙期沿火山裂隙式喷发通道发育了银子山铜金矿床。受后期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造就了现今呈现的楔状构造控矿特征。中生代区域沉降以及新生代整体抬升使得矿体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2、找矿标志(1)露头标志区位于澜沧江东侧,地形切割深,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低,发现矿露头的机率比较大,矿露头暗示了成矿的潜在性。区域范围内的大平掌铜多金属矿、芒海铜多金属矿、岔河铜矿、八落铅锌矿、雅口铅锌矿、田房铅锌矿均是在发现矿露头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故矿露头是本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2)火山岩、次火山岩标志区域内火山岩、次火山岩发育,在晚泥盆-早石炭统火山岩中已发现大平掌块状硫化物矿床(V1 矿体)和银子山铜金矿,在三叠纪火山岩中已发现岔河铜矿,在次火山岩分布区已发现大平掌浸染状铜矿(V2 矿体)。因此,火山岩、次火山岩是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的赋矿围岩,沿火山岩层位及火山机构、次火山岩分布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是取得找矿突破的关键所在。
(3)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标志银子山铜金矿区Cu、Pb、Zn、Ag、Au 元素化探异常衬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异常套合好;物探激电中梯异常规模大,值高,异常分布范围即是矿化分布范围,充分说明物化探异常是区内比较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4)围岩蚀变标志银子山铜金矿具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热液蚀变,矿化往往集中在多种蚀变叠加地段,蚀变越强,矿化越好。
因此,围岩蚀变是寻找银子山铜金矿类似矿床的重要标志。
结语银子山铜金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强硅化蚀变岩(原岩以英安岩为主)中,矿体形态总体呈板状、透镜状、大脉状等特征;成矿具有多阶段性,具火山喷发间歇期喷气成因的特征;为产于火山通道中的中高温热液蚀变岩型铜金矿床,其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火山间歇期的喷气作用,多阶段矿化叠加造就金元素的工业富集。
参考文献:[1]李 峰,吴静等,兰坪-思茅盆地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2]姜福芝,王玉往,等.海相火山岩与金属成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3]李兆鼐,毋瑞身等.中国火山岩地区金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__
论文作者:黄茂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矿体论文; 火山岩论文; 成矿论文; 金矿论文; 火山论文; 矿床论文; 银子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