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_许小红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_许小红

静宁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 静宁县743400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之后,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为高血压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的一系列病变的总称,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有所提升,这一疾病与患者身心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应激之下会使得患者病情加重,而身体症状的变化也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就表明治疗效果会较大程度的受到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2]。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个关键,有利于病情的缓解,现代化的护理模式正在向着一对一身心护理的模式发展,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之外,增加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建立积极的沟通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患者实行心理指导,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本文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因其他疾病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病者、患其他急性或慢性病者、患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者。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5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2.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3.4±1.5)年。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53-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2.7)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为(4.1±1.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含健康宣讲及出院指导等内容,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答疑解惑 有的患者可能对自己的病情有疑问,护理人员应该保持耐心的态度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3]。让患者了解这一疾病的危害性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对患者产生的疑惑应给予及时的解答,防止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4]。

1.2.2 加强沟通 有的患者在了解自身的病情之后可能会出现恐惧与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针对这种情况举办一些主题性的讲座,让患者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深入、明确的认识,这样也能够与患者建立更好的沟通关系,患者的认识提升了,自身的心理情绪也会更加的平和、乐观,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容易理解,重视患者的情绪,让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尊重与关心,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量身制定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及降压药服用方案,使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与缓解。还可以通过身体放松训练、调整呼吸法及听音乐等方式让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对患者神经中枢兴奋度进行调节,如果患者严重则可以带领患者到心理科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评定标准:SAS>50分时为焦虑,SDS>50分时为抑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

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53.07±6.13)分、(52.38±4.91)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52.78±5.68)分、(52.80±5.94)分;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46.43±6.12)分、(48.07±4.49)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50.74±6.51)分、(50.54±5.26)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护理满意27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5.6%,对照组45例患者护理满意20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由于血压长期的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使得左心室的负荷大大增加,进而就会发展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患病之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处于这种消极的状态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就会上升,血压随之升高,患者的病情就会加重,不利于治疗与恢复[5]。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单纯的进行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达到降压的作用,但是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得不到正确的调节,消极情绪比较严重,患者存在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感受也得不到改善[6]。而实施心理护理之后,能够在药物降压的基础上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情绪也得到有效的改善,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也是非常有利的。

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针对健康宣讲及出院指导等内容,虽然对于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知识,并提高护理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不够显著。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答疑解惑,针对患者的疑惑之处进行耐心解答,让患者对于疾病有更加明确的了解,由此而充分明确医护人员所制定方案对于自己的优势,从而不会对医护人员的行为产生抗拒,确保医护行为的顺利进行。加强沟通,在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有效的沟通能够减少双方的疑虑,并避免双方出现纠纷,对此,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针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心,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量身定制护理方案可以更好的保证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患者自身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能够促进患者尽快的恢复。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降压基础性治疗的同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缓解,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的控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雷立,朱学敏. 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OL].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521-522

[2]姜芬,崔杰. 心理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16-17.

[3]何卫平,孙秀雯,莫志宁,王怡进,秦国平. 高通量和常规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效果对比[J/OL].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4):1-124

[4]吴春兰. 适应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9):78-79.

[5]李美荣,陈月禄. 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58-159.

[6]闫小涵. 适应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作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47-48.

论文作者:许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_许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