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输业论文,改革发展论文,形势论文,铁路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瞬息万变、波谲云诡激烈竞争中,任何企业包括实力雄厚的企业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开放以来,铁路面对着来自“海、陆、空”的冲击,可以说是“哀怨声声不断”,连续几年的全行业亏损,使铁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霸主地位受到撼动,昔日响当当的铁路运输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到了前所未有过的困难和沉重压力。
一、目前铁路运输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1.“先行”不先。铁路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起飞的跑道。铁路一经产生就以强大的运量,低廉的价格及全天候的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通,百业兴”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铁路提出了较大的运输需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铁路基本建设步伐缓慢,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它的先行官的位置受到冲击。铁路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早在“六五”期间开始显现;“七五”期间就十分紧张”;“八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虽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是“货不能畅其流,人不能畅其行”,处于“限制型”状态。“九五”期间,铁路运输属“继续限制型”。据国务院信息中心预测“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对铁路运输的货运需求量是21.88亿吨, 客运需求量是15亿人次;而铁路到2000年货运量才达到18亿吨,铁路旅客运输满足率只有12亿人次,这说明铁路的运能不能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2.“老大”不大。所谓老大即是指铁路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占有绝对的优势,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其它运输方式根本不是铁路的竞争对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80年代国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各种运输工具公路、航空、水运由于改革的力度很大,于是有了超乎寻常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也由国家独家经营变为“有路大家走车,有水大家行船”的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运输的新局面。交通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发展,使人们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进而提高了人们对交通运输服务质和量的要求。由于铁路改革滞后,客货运输服务不能对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作出相应的反映,因此仅仅只有几年时间其客货流量明显下降。如“八五”时期铁路在客运市场的份额由1990 年的53 %下降为1995年的41%;在货运市场中的份额由1990年的71 %下降为1995 年的53%。在客货运输市场的激烈角逐中由于公路旅客周转量超过了铁路,从而坐上了“老大”的位置。
3.“饭碗”不铁。过去我们有这样一个观念即只要进了铁路就端上了铁饭碗,就不用愁吃,不用愁穿,甚至还有人说:只要车轮一转就有钱来,然而连续几年的全行业亏损使铁路的铁饭碗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主要表现在铁路运营亏损严重。据有关经济研究部门统计:1994年全路亏损额达33.5亿元,加上企业必要的开支及垫支的事业费,资金缺口已达50.8亿元;1995年10月1日在调整客运价格的情况下,仍然亏损65亿元;1993年—1995年整个铁路系统资金缺口挂帐累计达到160亿元。1996年4月1日虽然调整了货运价格但仍然出现了18亿元的亏损。目前铁路亏损严重,资金缺口基本是靠银行短期贷款来解决,而且是借新债还旧债。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到2000年将会形成巨额的亏损和负债,那时铁路将不堪重负,不要说发展,连正常的运输生产也难以为继,职工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4.“优势”不优。铁路运输业原来有很多优势:快捷、便宜、安全、舒适、节能等,但目前有些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快捷不是最快。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除航空外,铁路运输速度原来是最快的,现在高速公路修建后汽车运行速度是120公里/小时,而铁路的运行 速度如1994年的技术速度是57.9公里/小时,旅行速度为48.3公里/小时,货车速度为30公里/小时;铁路这样的运行速度在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是很难满足旅客的要求。虽然我们今年开行了快速列车,但只是少有的几条线路,而没有全面铺开。二是价格不是最便宜。票价是影响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最主要的杠杆。多少年来铁路都是:“一个鸡蛋一个站,一只母鸡行千里”的低运价在运输市场中处于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其它运输方式的价格下浮及铁路自身的名目繁多的价外收费,使铁路的价格优势被冲淡了。铁路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二、铁路运输业面临严峻形势的内部原因分析
1.思维方式不适应。一是缺乏忧患意识。当前铁路运营亏损非常严重,但铁路经营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形势怎样,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缺乏清醒的认识,仍然有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铁路是“日子难过年年过,年年过的都不错,收入年年有突破”,从上到下危机感不强。二是缺乏市场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行业尤其是铁路行业不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火车轮子照样转。因此在实行市场经济后10多年的时间里,铁路的许多思路和措施却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水准,对市场的思考与探究明显落后于其它行业,这也是铁路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三是缺乏效益观念。我们过去总是强调铁路是基础性和公益性产业,任务就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根本不谈也无法谈经济效益的问题,因而造成生产业务部门只承担生产任务和安全责任,不承担或很少承担企业效益的责任,企业普遍地把人、财、物的投入作为完成生产任务负起安全责任的条件,在生产经营中不计投入产出,甚至不管经济效益。
2.营销机制不适应。长期以来铁路不重视市场营销,等客上门,等货上门,甚至还“挑肥拣瘦”,照样占有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铁路却仍然是任市场风云变幻而无动于衷;(1 )在经营管理中对目标市场心中无数。各铁路局很少有专人负责开展客流调查,研究客流的变化规律,分析客运市场形势,对如何开发市场,拓展市场,没有摆到议事日程上来。(2)营销手段滞后。 目前铁路仍不注意利用营业推广策略,以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于铁路宣传工作不到位,我们的服务对象并不知道铁路近年来所采取的增加服务项目的重要举措。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好酒也需常宣传”,否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就会处于被动状况。(3)营销方式陈旧落后, 铁路运输在营销上不是从旅客货主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方便自己出发,买票难,乘车难仍然是铁路的代名词。
3.经营管理不适应。目前铁路运价总体水平比较低,运价形成机制僵化状况的确需要改革,但也必须看到,铁路长期以来走计划经济所形成的粗放经营模式却是铁路亏损的重要原因,目前铁路粗放经营相当严重:在用人方面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生产布局方面普遍存在设施重复配置,管辖跨度太小,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问题更是大量存在;在运输效率方面普遍存在设备运用效率低,周转速度慢,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认清这些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推动铁路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集约经营的步伐,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4.服务方式不适应。中国铁路在解放40多年的时间里,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一直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历来都是旅客货主求我们,铁路的车皮、车票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怕没有人要,正是这种优越感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所以我们企业干部职工对来自公路、航空、水运的冲击反映不强烈,不能很好地善待我们的衣食父母:一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在服务中偏离标准,有章不循,不按章办事,服务不到位,服务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服务项目缺,漏,少,丢的例子也随手可举;四是以车票谋私,乱收费,乱加价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铁路的声誉和形象,赶走了不少的旅客货主。
三、铁路运输业走出困境,加快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1.以转换脑筋,更新观念为先行
人们常说:打不开观念的门,就迈不开走向市场的步。铁路运输部门要转换脑筋,更新观念:(1)树立市场观念。 所谓市场观念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从以计划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从以生产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指导的经营思想。市场是企业长期的经济利润的动力源泉,如果我们铁路部门在当前亏损严重的情况下还不注意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增加收入,走出困境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确立市场观念,把过去为生产而生产的“自转”变成为生产围绕市场需求的“公转 ”。(2)树立效益观念。铁路在强化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要注意 进入市场中的效益问题,不能单纯是为了市场而市场,因为铁路之所以要占住市场,保持市场份额,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效益,有效益市场才能长久。因此,在开始占领市场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认真思考和计算投入产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帐。(3)树立竞争观念。要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所谓市场竞争就是提高商品生产者之间,商品经营者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争夺与较量。在运输市场竞争中,要求铁路企业和职工牢牢树立起优胜劣汰,抢先发展的竞争观念,敢于竞争,勇于竞争,在竞争中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以面向市场,完善营销机制为关键
铁路运输业走向市场关键是要使市场营销成为铁路运输企业活动的核心。铁路运输业强化营销,拓展市场中:(1)制定营销策略。 在营销策略上变过去的“坐商”为“行商”,加强市场调查,摸准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在市场营销中的动态,制定渠道策略计划书,为领导营销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2)强化营销机制。首先建立营销队伍。 营销队伍人员必须是精干,有效,作风踏实,政策性强的人;其次是利用广告促销,加大宣传力度,展示铁路的优势。让大众了解铁路,扩大铁路的影响。(3)改进营销措施。在客运方面:首先改变售票方式, 实行售票地点多元化,售票工具电脑化;其次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开行快速列车;再次是方便旅客开发“夕发朝至”列车;在货运方面:首先是缩短车皮申报时间,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其次是开行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货运快车。
3.扎扎实实抓管理,敢闯敢试为先行
管理是企业的灵魂。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才能保证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加强管理:
(1)加强成本管理。一是强化成本管理,建立成本指标体系、 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成本指标控制体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和每个职工;建立以价值指标为主线,以数量指标,效率指标为支持,纵横连锁的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否决责任体系,严格考核,对完不成成本指标的要坚决否决。二是优化成本结构,优先支持列车提速和客货营销战略的实施,在继续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的同时,下力量控制生产成本支出。三是完善成本计划办法,使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能。一是改善投资结构,优化增量资本配置。按照产业政策和发展重点确定投资方向,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保证运输,拓展市场的项目上。二是优化劳动资源的配置,推进减员提效。减员的关键是要广开门路,开辟剥离分流渠道,要积极创造条件,把非运输单位分离出来,推向市场;要通过发展多途径,多渠道安排富裕人员;严禁从社会上招工。实行减人不减工资的政策。三是大力调整生产布局,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本。调整生产布局主要是对日均上下车不足的客运营业站和日均装卸量小的货运营业站实行关闭;对铁路现有设备进行认真清理,合理确定设备用量,减少成本支出;对闲置设备,厂房等非生产性支出也要注意清理。(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一是调整企业结构。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支柱产业中,兴办各类实业,努力推进纵横联合,使铁路在扩大规模经营上迈出新的步伐。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制定规范财务、劳资、项目开发、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
4.提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
铁路运输业要走出困境,重振雄风,不可忽视职业道德建设、因为职业道德本身拥有一定的“含金量”。所谓“含金量”指的是职业道德所包含的物质力量和可能产生的物质财富。因为铁路职工与旅客货主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买卖关系,其间还有情感的沟通,信誉的树立,旅客货主的钞票虽然有偶尔相投的时候,但多数情况下,人家还是有一定之“规”,这个“规”就是我们职工的职业道德状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1)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针对本单位的实际进行, 重点是提高铁路职工的“思想立法”“灵魂立法”的自觉性,提出改进铁路服务措施,把铁路职业道德规范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教育方法上必须坚持以理导人,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境育人;教育渠道上必须克服单一性,使铁路职业道德建设在“全频道”“多渠道”的开放与动态系统中。(2)积极开展铁路职业道德评价。 职业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的褒贬和当事者良心的反省使人们恪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3)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铁路职工要在实践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因为职业道德实践是铁路职业道德素质形成的源泉,是铁路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是检验铁路职业道德修养效果的标准,是推动铁路职业道德不断发展的动力。
铁路运输业虽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铁路并不是处于“夕阳工业”的状态,铁路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它完全可以凭借机遇,把生存发展的希望寄托于自身,寄托于市场,从困境中崛起,重新走上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