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故障和处理对策论文_朱正浩

试析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故障和处理对策论文_朱正浩

上海惠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4

摘要: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的基础上,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很多城市在规划区域发展时,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各种高大型的建筑拔地而起。钻孔灌注桩技术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桩基承载力强,对施工环境适应性强以及相关的施工工艺发展成熟等优势,特别适用于上海地区的软弱地基,在众多的建筑领域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本文就钻孔灌注桩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故障和处理对策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常见故障;处理对策

前言:钻孔灌注桩技术伴随着建筑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该项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应用于海下隐蔽性工程建设施工较为常见。但是由于海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任何施工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不仅延误工期而且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对钻孔灌注技术施工障碍分析研究,对于发展该技术非常必要,以下将结合一项具体工程展开关于钻孔灌注技术障碍问题与对策介绍。

一、工程概述

在大金山岛北侧距离现有码头约 200m位置新建一座验潮站,面积约27.2m2。验潮站引桥长约73m,共计8根C40灌注桩(D800mm,桩长10-24m不等),灌注桩间距9.96m。验潮站平台为C40钢砼(尺寸为6.1m*4.3m),四角由4根C40灌注桩(D1000mm,桩长为32m)支撑。

二、钻孔灌注桩水上施工平台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特点,由于当地水域状况的特殊要求,在水域潮位达到多年平均高潮位时,工程一定要确保顺利完工,因此本次施工工期较较紧。施工平台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满足桩基成孔设备、钢筋笼起吊设备以及混凝土浇筑设备的安置与设备的方便通行。施工平台必须保障正常的施工操作,切不可因高潮位而中断影响施工进程,因此初拟了两种施工方案:

方案一:选用吹砂管袋丁坝施工平台,平台宽为6米,总长度为82米。方案二:钢栈桥施工平台,便桥采取从岸边起9m + 9m +12m+12m+12m+9m=63m长度设计,便桥共6跨,桥面宽9米,采用上承式结构设计,主梁为6组*2片/组321型贝雷片组,直径φ630的钢管桩基础,I40a工字钢双拼横梁,贝雷桁架组均布于横梁上,贝雷桁架上面铺装I12a工字钢和10mm厚钢板,桥两侧用10#槽钢焊接成护栏。施工平台尺寸为9米*12米,下部结构同便桥,分两跨,以保证钻孔需要,主梁为4组*2片/组321型贝雷片组,平台贝雷桁架组分布位置,根据施工需要分布,贝雷梁上每隔0.75米均布I28工字钢分配梁,分配梁上根据需要铺#22槽钢作为施工平台工作平面,栏杆参照便桥栏杆设计。

由于吹砂管袋丁坝造价相对较低且施工进度极快,所以首先选择此方案进行试验,由于受海洋潮流的影响较大,本方案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因此选择经过验算和实际观测满足施工要求,因此选择方案二。

三、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3.1储料斗内混凝土的坍落度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是在进行混凝土灌注的操作时,储料斗内混凝土的坍落度如果较小的情况下,会造成混凝土流动性较差,容易发生堵管的现象。另一种情况,如果是储料斗内混凝土的坍落度很大,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容易出现泌水分离的情况,这样一来也容易造成堵管的现象。无论任何情况下一旦发现灌注中的混凝土出现异常的情况下,都应该及时禁止混凝土的浇筑操作,同时立即处理不合格的混凝土,并查明造成混凝土不合格的原因,想办法处理解决,之后继续操作施工。

3.2灌注桩导管的连接问题

为了切实保障建设施工完成之后的灌注桩质量,在进行导管的连接处理上,需要将各个导管的连接头清理干净,并在接头处涂上黄油,之后再加套密封圈,确保密封圈质量的完整性,另外还需要对接头的螺纹处保障要旋转到位,以免发生漏水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导管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提前做水密实验,防止出现漏管的情况。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应该立即拆管并清洗导管,防止发生混凝土泥浆附着在导管壁上,引发下次浇筑造成堵管情况。

3.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问题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浇筑过程中对于混凝土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首先从混凝土的配备上入手解决,为保障混凝土质量,认真做好原材料的准入工作,合理确定配置比例等,浇筑的每一罐混凝土严格控制其中的外添加剂,防止混凝土发生提前的初凝固现象,造成浇筑时的堵管现象;另外在进行灌注的过程中,如果是由于意外而导致的浇筑暂停,需要将管道上下慢慢提升,防止导管埋置太深难以拔出,同时避免发生混凝土假凝现象而发生堵管。

四、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事故预防及处理措施

4.1塌孔问题的处理方式

这一问题在钻孔环节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塌孔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于孔内的水头发生突然降落的现象,泥浆的表面出现大量的气泡,钻洞情况出渣虽很明显,但同时也能清楚的感觉到并没有进尺,想要深入钻进一步感觉很费力。造成塌孔的原因一般是其中的泥浆比重偏低或是其他指标存在问题,致使泥浆不能护壁,发生孔壁坍塌。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护筒埋置过浅,孔口附近由于受水的浸泡以及钻机的震动而发生的坍塌情况等。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采取的防止处理办法是当松散的粉砂土流入钻孔机时,需要缓慢钻进,另外尽可能的选用泥浆比重大,黏度高的泥浆,随时对要进入机器的泥浆指标进行检查。同时确保在任何时候其孔内的水头要明显的高于孔外的水头。

4.2导管进水问题的处理防护

为了有效的防止导管进水的现象,需要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进行严格的检查清理,并控制好导管的焊接缝与接头的质量,在灌注的过程中控制好导管底口的位置,结合浇筑的混凝土量,经常性的测定混凝土浇筑高度。导管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检查防止发生导管漏水的现象。发生的导管接头不严实或是导管焊缝破裂发生接头或是焊缝中流水,导管底口超出混凝土面,发生底口泥水的涌入等情况,针对类似问题,进行更换导管或采用空气吸泥机将导管内的泥浆与水抽出,再进行接下来的灌注操作。

4.3对于发生浮笼问题的处理措施

浮笼问题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在进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操作不当放生,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钢筋笼的制作,安装以及导管下放、清孔、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施工,将钢筋笼下放设计标高之后,将钢筋笼进行固定操作,在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尽可能的放慢混凝土灌注的速度。采用以上的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浮笼问题的发生。

4.4导管堵塞问题的解决措施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时多方面的。首先在初期混凝土的配置上,确保混凝土配比科学,在灌注过程中保持连续不断地灌注的方式,避免发生因为长时间的灌注停顿而发生混凝土凝结。如果在灌注初期就发生混凝土堵管现象,采取一定办法仍就无法排除故障,可以采取立即拔管,并用钻机快速钻进清理孔内的混凝土直到设计标高位置时,再接着进行混凝土灌注。其次,如果导管的现象是发生在混凝土灌注中后期,此时恰当的处理方式就是立即将导管拔出并进行清理,监测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清理后的导管下方到距离混凝土面30厘米的位置上,并加大混凝土灌注方量至导管埋深约一米的位置处,之后再接着往下插入导管至灌注前混凝土面标高以下,继续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处,灌注完成之后进行自检合格后,再报现场监理验收。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钻孔灌注桩技术是一项高要求且细致严密的技术,在应用与隐蔽性工程时,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工程质量,一方面需要负责任的现场管理工作人员,同时确保桩基施工工程科学规范施工,针对经常出现的意外情况,结合以上相关处理解决办法,进行妥善安置处理,为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德钱.浅析冲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和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5(9):69-69.

[2]徐瑞英.试析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常见问题控制[J].低碳世界,2017(15):226-227.

[3]郭太龙.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J].交通世界,2017(30):100-101.

[4]张野.浅谈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2):117-118.

[5]邸月峰.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J].工业b,2015(25):70-70.

论文作者:朱正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试析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故障和处理对策论文_朱正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