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早孕反应是指妊娠6~12周内出现的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候群,孕12周后孕妇妊娠反应逐渐消失。50%孕妇均会出现早孕反应,个体差异不同反应程度不同。早孕反应可经B超检测、血尿HCG测定、临床症状查验确诊。明晰早孕反应、落实预防干预多册可减轻孕妇心理负担,消减症状痛苦,提升生活质量。
早孕反应是什么?
孕妇妊娠期间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增加,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弱,胃肠蠕动减缓,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功能下降,孕妇胃排空及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反应。临床症状多见乳房瘙痒刺痛、恶心呕吐、皮肤颜色变化、阴道粘膜变色、疲倦、尿频等。需配合临床行病史、疾病表现、妇科检查、尿检、HCG测定方可明确疾病。但妊娠期甲减孕妇也多见嗜睡、食欲减退、怕冷畏寒等临床表现。部分早孕孕妇孕期反应不明显,也可出现嗜睡、食欲减退等症状。故可经临床血清TSH检测确诊。若见TSH升高,可测定FT4浓度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联检见TSH升高,FT4下降即可明确妊娠期甲减。若TSH升高,FT4正常即妊娠期亚临床甲减,需药物干预控制。
二、早孕反应防控措施有哪些?
(一)早孕反应预防
第一,饮食预防干预。①孕早期宜饮食清淡,可适量增加蔬菜水果、鱼、禽、蛋及谷物类制品进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适当增加饮水量。可寻求医务人员依照自身营养指标、体质量及孕检具体细节制定饮食结构表。②糖类食物摄入。孕早期孕妇每日>200g谷类食物进食,>150g碳水化合物进食。严重孕吐者不宜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防止酮症酸中毒影响早期胎儿神经系统发育。③增加叶酸摄入。补充叶酸可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及早产风险。常规蔬菜摄入下叶酸不足。故孕妇可增加肝脏、深绿色蔬菜、谷类进食。也可增加叶酸补充剂加速人体吸收利用,叶酸日摄入400μg即可。④食疗配合。如:糖醋胡萝卜、醋蛋汤等。糖醋胡萝卜需将胡萝卜取皮切成6cm细丝,精盐搅拌均匀后沥干水,加入白糖、醋、香油拌均放入盘中。醋蛋汤需将鸡蛋打碎搅匀,加入白糖、米醋,取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淋入蛋液。
第二,心理预防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嘱家属与孕妇沟通交流时观察孕妇表情了解孕妇心理动态,若孕妇忧愁思虑过重可配合心理预防干预,若孕妇情绪表现不明显可后续追踪孕妇早孕反应。忧愁思虑过重孕妇需增加丈夫陪伴及安慰,尽量满足孕妇心理诉求,为孕妇创造良好家庭氛围。依照孕妇喜好更改房屋陈设,增加鲜花布置、播放轻柔音乐,减缓孕妇呕吐厌倦感。或可陪同孕妇观看喜剧片、工作做游戏缓解不适。若孕妇早孕反应不明显可行简单安抚、陪伴护理。
第三,社会预防干预。积极鼓励妊娠孕妇参加医院健康知识讲堂,以早期反应预防为课题组织孕妇讨论。由妊娠中晚期孕妇指导孕早期孕妇如何克服早孕反应。后由讲师总结归纳,分发健康宣传册,引导早孕反应孕妇分享收获。或可嘱患者家属增加对孕妇关心爱护,若孕妇反应剧烈可全程陪护,若孕妇情绪控制不佳可耐心疏导。孕妇产检期间需为孕妇家属行常规健康指导,嘱孕妇家属戒烟戒酒,禁止接触刺激性化学物品。
第四,生活习惯预防干预。嘱孕妇及家属保持周围环境干净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开窗通风。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禁止熬夜,规律作息。家属需监管孕妇做好防寒保暖,减少电子产品观看时长。若有孕吐反应前兆可转移注意力缓冲孕吐感。若有头晕目眩可卧床修养,眺望窗外。
第五,运动预防干预。嘱早孕反应孕妇不可长时间逗留家中,可增加逛公园、观看美景时间。运动以少量、适宜为佳,步子宜缓。尽量少取公众场所、有异味场所。每日早晚运动各1次,0.5h/次。早晚可增加轻柔保健操运动,不可行为幅度过大。
(二)早孕反应治疗
第一,轻度妊娠呕吐可借助饮食控制调理。坚持易消化、柔软质地进食可控制呕吐。适量增加维生素B1、B6、C可恢复胃肠功能,促吸收。若有忧思过重可小剂量镇静缓解。第二,严重呕吐伴脱水、酮尿症者。早孕反应严重者需住院24h监护。入院后24h禁食,5%~10%葡萄糖及林格氏溶液静脉滴注。常规化验血钾、血钠,定量补充电解质。若贫血严重或营养失调者可静脉输注氨基酸。若治疗无效者可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5%葡萄糖静滴。第三,若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治疗性流产。无效治疗者多为持续黄疸;持续蛋白尿;多发性神经炎;高热伴心率过速;神经系统疾病者。
结束语:
孕4周B超多切面扫查见子宫见环状妊娠囊、胎芽组织,有节律的原始心管搏动即为妊娠。妊娠6~12周内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症状即早孕反应。尽早行早孕反应预防及治疗可减缓孕妇痛触,提升孕妇生活质量。但若非必要尽量避免用药,若需用药物宜遵医嘱、少量用药。本文探究侧重早孕反应预防,但孕妇个体差异性将增加预防措施的不可控性。
论文作者:唐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孕妇论文; 早孕论文; 叶酸论文; 家属论文; 碳水化合物论文; 心理论文; 若有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