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发展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现代优质学校?
不少人可能认为,有较高比例的学生考入大学(如今是重点大学),就是优质中学。其实这种“优质学校”倒是比较好办,教育中人都知道,只要政府支持你,让你能招到好生源,你只要紧紧抓住“应试”,舍得把师生的精力往里扔,挂上一个升学率高的“好学校”头衔并不难。
我并不反对升学率,因为优质学校肯定会有好的升学率,但问题是,有较高升学率的学校却未必就一定是好学校。就像好学生会有好的考分,但考分高的学生并不一定整体素质就好,能力就强。当我们为了所谓的升学率,把孩子们鲜活的生命紧紧捆绑在功利的书桌跟前慢慢消磨,当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消融于无穷无尽、枯躁乏味的题海之中,这样的升学率还有几多价值呢?这样的好学校充其量也就是社会的人员选拔机器而已,现代优质学校的追求目标是否就在于此呢?
学校要讲升学率,不讲升学率,社会不会认可,学校也就不能生存。但我们心里必须明白,升学率只是学校打给社会的第一张牌,这张牌不打,社会不会承认你,但你只打这张牌,社会也同样不会承认你。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已进入了21世纪,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社会对人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学历而已,教育的功能更不再仅仅是选拔功能。学历能给人以“入场券”,但入场后的发展与成功,更重要、更关键的将取决于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当然也包括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生命质量,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和成功打好基础,这才是真正的现代优质学校。
现在的重点中学、名牌小学以教“好生”而出名,因为出名又使他们能够挑选“好生”,而且长期以来的政策又使他们一直处于较小范围的“好”生源循环之中,久而久之,似乎“好生源”成了一些好学校的专利和依靠,他们也逐渐变得只会教“好生”了,这样的学校也不见得就是真正的优质学校。因为如果“好学校”只与所谓的“好生源”有缘,那么大多数人就会与这样的好学校无缘。事实上,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智能发展是多元的,人的优势智能是各不相同的,大家期待于学校的是能够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并利用他的优势智能,针对他的个性需要进行教育,使他们都能发展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并能提供适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校才是真正的现代优质学校。
趋同与错位
中国人的思维中有一种非常糟糕的现象,那就是“趋同”,以至于产品、品牌、商标模仿、相似的情况比比皆是,使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办学也是这样,大家的教育模式雷同,教育能力趋同,培养目标相同,都是一些“标准化”的学校,因此不仅难以满足社会和个体的有差异的教育需求,也出不了名牌学校。即使是所谓的名牌学校,也是政府用财政投入和特殊政策堆出来的,离开了政府和政策,名牌也就不名了。而且这些名校除了升学率或出某些竞赛尖子外,几乎没有可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痕迹的东西,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东方的文明大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是有名校的,就从上海近代情况看,就有很多各有特点的名校,比如上海的格致中学,原来叫格致书院,它是中国最早在学校中引入“声光化电”近代科学的学校,它在中国的科学史上有很多的第一,并使科学教育成为了她的传统。上海市三女中的前身叫中西女中,她培养的学生都是要进入当时上流社会的女政治社会活动家或政治社会活动家的太太,当时宋氏三姐妹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她的办学很有特点,无论是校规、课程还是教学要求,包括对学生语言学识、行为举止、艺术修养、个人魅力、家政交际等各方面的教育,都很有一套。当时有的学校外语特别好,有的数学特别强,有的长于艺术教育,有的体育另有一功,有的文学功底深厚,有的教育理念与众不同,等等,甚至上海的聋哑学校都是当时远东最有名的。
现在我们提倡学校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因此,我们的学校能不能有一种“错位”办学、错位发展的概念?要么是引领教育发展潮流的先行者,要么是在社会众多教育服务需求中拾遗补缺的提供者,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定位对学校的发展举足轻重,能找到自己准确的办学定位,你才可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而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现代优质学校。
当然,现在我们的学校在办学中还有很多制约,尤其是公办学校,因为公办学校的办学体制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职责决定了他们在本质上是标准化、均衡化、大众化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在遵守国家教育法规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有自己的特点呢?我认为是有的,而且办法多多,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意识与能力。
学校与“R& D”
现在大家都已开始认识到,在高科技背景下,投资于研究与开发活动(R& D)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知识含量,进而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发展共识。从教育的角度说,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投资于教育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教育投入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作为考察教育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来说,面对着世界现代化的潮流,面对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校有无数的困惑与困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面对挑战,只有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善于研究的学校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为此,在学校发展中采取“以研究促学校发展”的行动策略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这一行动策略的基本内涵是:
1.问题→主题→课题
问题——校长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学校各种现象与矛盾中梳理出影响学校教育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
主题——面对问题,校长要学会选择主攻的方向和目标,能够“顶天立地”形成改革与探索的研究主题,以研究主题统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课题——校长还应该有“系统思维”,善于将研究主题转换为研究课题,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出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并付诸实践。
“顶天立地”,是指校长既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实状况,脚踏实地,又要站到高处,抬起眼光,扫视外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彩世界。当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校长在“外部精彩”与学校现状之间找到落差时,他的问题意识和改革意识就萌生了。
“系统思维”,是指校长在看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就事论事的简单思维和机械操作,而是在正确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整体性改革思维和操作系统的建立。
2.核心课题→课题群
学校的核心研究课题应该是能够体现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办学实验性课题,围绕这一核心课题,学校的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组织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实验课题和改革项目,形成一个课题群,在共同的研究主题指导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推动教师去做,去改革,去探索与实践。
3.先进性、科学性、应用性
先进性是指改革与实验项目能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与教育改革的趋势,站在改革的前沿,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科学性是指改革与实验项目目标明确,设计合理,方法使用恰当,符合教育规律,具有逻辑性与严密性。应用性是指项目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是真正能解决学校和教师的问题的。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学校的课题研究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职能要求不一样,学校“R& D”的目的主要不是创造理论,而是应用知识,开发技术去解决师生教与学的问题,通过教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使教育与学习取得更大的效益。我们决不能追求那种脱离学校实际的所谓论文或专著,以为那才是科研,那就脱离了学校“R& D”的本意。